西方国家政党政治运行的主要环节 [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西方早期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状况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伴生物或催化物。西方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除个别外一般都出现于18世纪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近代政党制度在各国相继建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早、最快,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近代政党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政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成立于1679年,是现今意义上世界最早的政党之一。到18世纪,法国、普鲁士等国陆续出现政党。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后分裂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到19世纪末,西方多数国家随着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发展陆续组建了本国政党。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政党也相继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建立。在二战前,政党制度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获得一定发展,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推行。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各异。西欧政党的产生与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针对封建王权,有的是封建王权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有的是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的独裁统治斗争的结果。英国的政党就是在王权内部的斗争中产生的,并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大,在对国王的权力作出限制后,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政党制度。法国政党的产生特别是政党制度的形成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通过对独裁王权的斗争乃至流血冲突形成的。丹麦、瑞典等国也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封建王权被迫交出部分权力,进而产生政党并逐步形成政党制度。其他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的结果,有的是受西欧国家影响而在内部的权力竞技中产生。
  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多数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一党独裁或长期独揽国家政治生活大权的情况大大减少。通过政党来主导国家政治生活这一制度在各国的宪法和法律中初步得到确定,并且为国内的各派政治力量以至本国老百姓所认可。在这方面,作为政党发源地的英国起了较好的典范作用,美国也紧随其后。但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在其早期阶段发育仍不很完善。少数国家为实现掌权在政党间出现了尖锐的政治斗争。
  总体上讲,二战前,早期的西方政党制度相对松散,政党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如战后。从整个西方情况看,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处于政党的建立和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政党的组织制度还不很稳定,多数谈不上严密的各级组织机构,也没有庞大的党员群体,党员人数占整个国家总人口的比例极少。除工人阶级的政党外,其他多数政党没有明确的党纲与党章。因此,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到20世纪末,上述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政党的组织结构更趋严密、党员人数增多、大多都有本党的党纲与党章。
  
  二战后西方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的演进状况
  
  这是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政党获得大发展及政党制度基本完善的时期,可以称得上达到西方政党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政党发展数量、党员人数、政党活动频率、政党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是前所未有,这在西欧尤为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到冷战结束前,西方总共有政党几百个,党员人数近2000万。政党类型从传统的保守党、社会党、共产党、自由党、绿党、极右政党乃至新法西斯政党组织都有,覆盖了西方政治舞台的所有空间。这一时期西方政党活动及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国家进入现代政党的重建与恢复时期,政党的作用大大增强。在二战中,由于西欧大多数国家的政党组织遭到摧残,合法的政党活动几乎停止。因而在四五十年代,除英国、瑞典等极少数国家外,西欧大多数国家政党活动的重心是重建新的政党或恢复原有政党的工作,调整或重新制订党纲、党章,大力发展党员。政党在国内外的活动日益频繁,政党政治主导了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党的地位与作用达到自建立以来的高峰。日本当今的主要政党就是战后新建或重建重组的。
  2、政党体制比较集中,后来演变成西方不少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严重腐败现象。在西欧和日本,其战后建立或恢复的多数政党都建立了一套较严密的自上而下的政党制度,大都形成一套上、中、下三级或多级的组织领导机构,在党内个人或少数人专权的现象较为凸显。政党之间尤其是执政党间按实力大小、强弱进行利益“分赃”,与台前幕后交易的事情经常出现,政党领导人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政党的腐败现象在西方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意大利、日本等国更为典型。北美和澳新国家的政党体制集中的特征不明显,但政党腐败及相关丑闻也频频发生。
  3、因受冷战的国际大气候影响,政党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相当凸显。西欧作为冷战的前沿,政党界线基本上是以意识形态画线,有左、中、右之分,有激进与保守之分。在二战后初期,法、意等国的共产党虽为国内的重要政党,乃至第一大党,却因意识形态原因被剥夺参政或执政的权利(只是短暂参政过)。意大利共产党改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摆脱意识形态的障碍而实现执政。在冷战时期,由于整个西方资产阶级对左翼政党乃至对一些国家社会党的挤压与牵制,使得政坛的天平严重向右倾斜,右翼政党特别是右翼大党当政的时间明显超过左翼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也超过左翼政党。这一现象在德、法、意、日等国表现更为突出。而在美、加、澳、新等国,共产党则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美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遭到美国反共势力掀起的“麦卡锡主义”的严重打击,一些共产党人以及同情共产党的人士受到迫害。在同期,日本共产党也遭到由美国占领军总部指令下的日本政府的“整肃”。
  4、在少数国家,由于特殊原因,政党活动在一段时期里仍受到限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在战后较长时期中未能建立。这种情况在南欧几个国家表现特别突出。在战后的30来年时间里,包括西、葡、希等在内的南欧国家并未跟上西欧大陆国家的政党重建潮流,而是保留或建立了法西斯式的独裁专制统治,党禁制度依然维持,国内不允许多党制度存在,推行一党专政,战前建立的其他政党均处于非法状态或遭到解散。直到70年代中期,独裁政权相继倒台后,才陆续重建和恢复政党并形成两党和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在日本,战后以来尽管没有限制政党活动,但自1955年以来,日本政坛几十年来都是 由自民党一家掌权,形成了“一党独大”的政党格局,长期维系一种“朝大野小”的失衡局面。
  
  冷战结束后西方政党制度与格局变化情况和特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动,西方(主要是西欧和日本)一些国家的政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和层面上产生格局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政党自身的生存条件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的走势也产生深刻影响。
  1、传统的“多元化”政党力量布局正逐渐向中左、中右两极对垒的方向演进,这在西欧尤为明显。传统意义上的左翼力量相对萎缩,尤其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普遍削弱;而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力量也在发生分化,向中左或中右阵营转化;传统的右翼政党有的也转向中间,个别力量滑向极右。这种演变在西欧进一步分化组合成以社会党为主导的中左阵线和以人民党为代表的右翼阵线。现在西欧国家已很少有纯粹的左翼、右翼政党格局,而更多地体现为左翼政党格局向偏中间靠拢,右翼政党格局向偏温和方向靠拢的新态势,德、意、法等大国及一些西欧中小国家情况大体如此。传统政党的影响有所下降,各类传统政党党员人数减少了几百万人,不少政党消亡或分化重组,这种情况在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2、由多党制向两极化的政党新格局演变。这在西欧的意大利表现最明显,在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这种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大利政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几大政党如天主教民主党、社会党、共和党、社民党大都退出历史舞台,意共改名,国内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分化重组,形成以力量党为中右翼、以左民党为中左翼的新的政党格局。在同期的日本,自民党内部先后分裂出若干个新党,在9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了这些新党加上社会党组成的八党联盟与自民党相抗衡的局面,经过不断分化重组,民主党从中脱颖而出,在近期逐渐发展成为同自民党不对称的抗衡力量,被学术界、媒体认为是日本未来两极化政党格局的雏形。
  3、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力量对比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轮替周期有所缩短。在90年代初,包括西欧国家的共产党、社会党在内的左翼力量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是共产党遭受重创,右翼政党在西欧多数国家当政。90年代中后期,西欧政党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此前几年遭受打击的左翼政党的生存环境普遍改善。西欧部分共产党的力量也曾一度止跌回升,个别党甚至参政。特别是社会党在此期间重振旗鼓,在政坛的较量中普遍战胜右翼政党,重新上台执政。在欧盟15国中,以社会党为首的左翼政党一度在13国执政与参政,占据绝对上风。新世纪以来,情况又发生新的变化,西欧多数社会党下台,保守政党再次在西欧政坛得势,左弱右强的局面重新出现。在日本、澳大利亚,多数时间为保守党当政。在美国,共和党执政的年限也长于民主党。
  4、某些边缘和极端势力上升,打破了一些国家原有政治力量的平衡和传统政党格局的框架,有些国家的政治格局出现新的重组。一是表现为极右翼的一度膨胀。在90年代初,极右势力在德、法、意、奥、比等不少国家上升,在个别国家异军突起,如意大利民族联盟和奥地利自由党均曾成为执政党。法国国民阵线成为国内第四大政治势力。新世纪以来,日本的右翼保守势力也在国家及地方选举中明显得势。二是西欧地区的绿党与社会运动影响扩大,一些国家的政党格局特别是左翼政党格局实现新的组合。自90年代以来,绿党与一些环保组织力量上升,在各种选举中脱颖而出,不仅进入议会,有一些党甚至参加政府,芬兰绿色联盟、瑞典环境党、意大利绿党、德国绿党在这期间相继入阁,尤其是德国绿党打破了德国原有的政党格局,上台执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其他边缘政治力量明显上升。美国的第三党势力一度表现不俗,佩罗领导的第三党曾经在90年代初的总统选举中获得了13%的选票,震动了美国社会。新西兰土著居民的毛利人政党的影响也在90年代以来明显扩大,选票明显增加。
  5、政党的分化重组频繁,改革改组盛行,政党体制更趋多样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西方政党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适者生存的现象明显。其主要特征为:一是不少政党为求得生存,进行改名、改组、重建或同其他政党联合,小至改头换面,大至“脱胎换骨”,像意大利大多数传统政党、日本的新兴政党、北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边缘小党,均是如此。二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本党的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民主化”、“现代化”。三是伴随着一些国家政党制度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改革,如设立3~5%的门槛票率,使得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上述情况使得西方政党体制更呈现出多样化、政党格局更趋动态化的新特点。
  总的说来,西方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格局经过战后几十年特别是冷战后十几年来的涤荡,到现在基本趋于稳定和定型,短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几率不太大。但也有少数国家的政党制度仍处在重塑过程中,期间可能伴随着局部震荡。
  
  (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政党 西方国家 政治 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举例 西方国家政党的特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