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全面重返北约的背后 法国重返北约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09年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吗拉松式辩论,最终以329票支持、23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4月3日和4日,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和邻近的德国西部小镇凯尔举行峰会并庆祝北约成立60周年。法国的“归队”无疑是其为北约60岁生日献上的最好贺礼。这一举动也使法国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一向强调外交独立性的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法国全面重返北约是一次历史性的“回归”
  
  法国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毫无疑问,一直以来法国对自身的定位是西方国家的一员,但法国不同于很多西方国家的是其对外政策的独立性。长期以来,独立性已经成为法国对外战略的突出特点和重要基础,这使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显得更为“叛逆”,也使得法国同北约及其盟主――美国的关系发展历经曲折。
  法国对外政策的“独立性”发轫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同戴高乐的个人品格具有密切联系。戴高乐具有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雄心,他对美英长期以来严重忽视法国利益极为不满,对两国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出于对法国大国地位的追求和对英美的不满,戴高乐带领法国走上了一条独立大国的道路。当时正处于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戴高乐不顾美国的意愿,发展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包括核打击能力,力图成为独立于两大阵营的“中间力量”。戴高乐倡导“中间国家战略”,这一战略被称为“发达国家中的不结盟政策”,这一战略思想也成为“戴高乐主义”在外交战略中的组成部分。法国独立性对外战略发展到极致的表现便是1966年,法国在保留北约成员的情况下,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所有法国军队脱离北约指挥,关闭了北约设在巴黎的总部,让美国交还其在法国的军事基地。
  当时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在军事上的全面控制,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但法国的独立外交决不是要脱离西方阵营,而是为在世界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回旋余地。因此,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也决不意味着法国同西方阵营彻底断绝关系。对此,戴高乐当年说得很明白:“我不是要使法国脱离大西洋联盟――这是我要极其小心去维持的,而是要脱离在美国指挥下的北约。”要说明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为“政治北约”和“军事北约”,“政治北约”主要协调大西洋两岸的政治和外交,而“军事北约”则担负军事任务,协同作战。法国退出的只是军事北约,而没有退出政治北约,所以北约的绝大部分活动法国都照旧参加,在北约组织的政治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中,法国一直保留有席位。法国的北约成员费用也照交不误,从人力和物力投入的程度看,仍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四大参与国。法国和北约之间也签订了秘密协议,一旦东西方发生战争,只要得到法国政府的批准,法国军队将回归北约指挥。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后,虽然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赞誉,但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实际好处,其“叛逆”举动反而使其在西方阵营中被逐步边缘化。“在全球最大的地区安全组织内没有发言权,使它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随着法国影响力的下滑,法国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在北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4年,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签署一项共识,表示要加强与北约的合作关系。在1983年发生的“欧洲导弹危机”中,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明确表态,支持北约在西德部署“潘兴”导弹,以回应苏联的行动。在密特朗时代,法国开始了重返北约的努力,后来在希拉克担任总统期间此努力仍然继续。1995年12月,法国宣布重新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并参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此后法国推动了与北约全方位的合作,开始“静悄悄地重返北约”,并支持北约东扩。但在希拉克时代,谈判一度遭到搁浅,原因是没有和美国谈拢条件――法国希望分享美国的领导权力,但对方拒绝出让北约南翼的指挥权,同时还反对法国关于欧洲改革的设想。
  “9?11”事件后,因为小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法国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对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在萨科齐政府上台后,法国采取了明显的倾向于北约和美国的政策。法国积极地参与了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直接派遣了军队。特别是在2008年,北约举行布加勒斯特峰会后,萨科齐宣布法国决定向阿富汗派遣规模为700人的增援部队,解了美国的燃眉之急。舆论认为,法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既有军事意义,更有政治意义,是萨科齐为改善同美国关系送出的一份厚礼。可以说,法国回归北约的大方向早已经非常明确了。
  为了名正言顺的全面重返北约,法国方面一直在做铺垫。2007年,在法国图卢兹的集会上,法国国防部长莫兰称,法国全面回归北约,能增强法军实力。2008年6月17日,在萨科齐公布的新版《法国国防与安全学说》白皮书中称,“回归”北约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性。2009年3月9日,法国外长库什内向《费加罗报》表示,冷战时戴高乐总统退出了北约军事体制,40多年后的今天,已到了法国重返的时候了。萨科齐、库什内和莫兰还被称为积极推动法国重返北约的“三剑客”。而另一方面,北约也对法国的示好投桃报李,2009年2月12日,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法国国民议会的辩论上说:“一个新北约需要法国。法国……会(通过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得到一切。我可以保证,法国将得到……非常重要的职务。”
  最终,双方终于在“重返”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法国将全面“回归”北约。北约许诺给法国的“重要职务”是: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盟军转型司令部司令和设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北约地区性司令部司令。法国将与美国共同分享北约领导权的职位,在北约的战略决策中享有发言权。另外,法国全面重返北约后,可以继续致力于推行其欧洲防务政策构想。
  
  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法国“归队”
  
  从外部环境来看,法国得以全面重返北约,国际格局的变化是根本原因。法国当年退出北约军事组织,是因为当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美国是西方阵营的霸主,法国作为其成员难以分享领导权,因此戴高乐选择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以便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坐享冷战红利,更是唯我独尊,逐步走向单边主义,法国仍然没有条件享有其希望的地位,这期间希拉克也成为了反对单边主义的代表人物。而进入新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新兴大国崛起,西方发达国家地位相对下降,冷战后的单极格局受到巨大挑战,包括法国和美国在内的西方传统强国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西方阵营”开始重新整合同盟关系和分配责任义务: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下降,单边主义战略收缩,越来越依赖和重视盟友的作用,希望通过加强同传统盟国的合作来维护其霸主地位。
  从内部环境来看,近年来法国也同样要面对自身实力衰弱和外部挑战加剧的困境。近年来,全球化对法国的冲 击很大,其在世界上相对实力的下降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统计数字上看,法国近年来的综合国力和人均国民收入排名都在下降。2008年,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六位,人均GDP为世界第十八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第四季度经济出现衰退,预计2009年将继续萎缩,衰退速度之快创30多年来之最。从现实情况来看,法国社会矛盾深重,近年来接连爆发骚乱和罢工。2007年萨科齐上任之初,因为少数族裔青年身亡,巴黎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骚乱;2009年1月,法国又爆发了全国大罢工,声讨政府在经济危机中应对不力,3月又开始第二轮示威,参加人数多达几百万人。法国政府预测此次大罢工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数额可达上亿欧元。在内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法国没有足够的底气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加强同盟友的合作与协调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包括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
  另外,法美关系的改善是法国能够顺利重返北约的关键前提。从历史来看,法美关系一直左右着法国同北约的关系。戴高乐当年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就是不满美国在北约的排他领导地位,而密特朗、希拉克之所以没能顺利全面重返北约,也是因为没有和美国在北约领导权的问题上谈拢条件。随着美国单边主义的收敛和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法美两国终于迎来了捐弃前嫌、重归于好的黄金时机。美国的相对衰弱使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同盟友的合作,因此美国也愿意更多的让法国承担责任和义务,相应的也要出让一定的权力;另外,奥巴马在当选总统之前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伊拉克战争,这与法国的态度更一致,从而弥合了双方之前的分歧;最后,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当下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冲击,西方大国之间合作的一面占了上风。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法美关系得到了一定改善,使得法国全面重返北约成为可能。
  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法国对外战略有所调整,包括做出全面重返北约的决定。对于重返北约军事组织,法国内部质疑的声音也很大。据《费加罗报》报道,法国前总理、社会党人诺斯潘就说:“我们是美国的朋友,但不是美国的附庸。”法国《世界报》指出,法国全面重返北约意味着欧洲防务建设的失败,避而不谈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人认为重返北约是萨科齐对“戴高乐主义”的背叛。对此,萨科齐说:“我仍将坚持戴高乐将军曾经宣布的原则,即法国在任何条件下都将保留对本国军队参与军事行动的决定权。在和平时期,法国不会将任何一支法军部队交由北约指挥。法国核力量将永远为国家所有。”而三项原则在新版《法国国防与安全学说》白皮书中也得以确认。
  
  萨科齐没有背叛“戴高乐主义”
  
  萨科齐上任后,延续了第五共和国历届总统的战略,但针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也有所发展,提出了“相对大国论”。在2007年的一次讲演中,萨科齐说,“我们现在已不再是1991年至2001年的单极世界,像‘超级大国’这样的词几年前叫得很响但如今已不再流行”。他还认为:“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政治、经济领域日益崛起,俄罗斯逐渐恢复元气,为形成一个新的大国合唱的多极世界创造了条件,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一极之一。”从这一论调中不难看出法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判断,同时也透露出法国希望通过推动欧盟一体化,领导欧洲独立发挥作用的想法,重返北约军事组织有利于法国实现这一想法。首先,回归北约后,法国将在北约内分享到更多的领导权,这将增加其在“西方阵营”的发言权。对此,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所的布鲁诺?卡雷教授认为:“法国要想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必须在国际上的军事行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法国重返北约是一个战略上的选择。”其次,回归北约后,法国将以欧盟和北约关系的协调者的身份在两方面都更有地位,使其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事实证明,长期游离于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之外,法国难能有效地推动欧洲防务。如果法国坚持在北约之外搞欧洲防务建设,美国与其铁杆盟友英国必定会加以阻挠,这会使得欧洲防务难以进展;同时,独立的欧洲防务有可能会同北约的军事力量形成竞争,使得欧盟国家在集体安全上无所适从。所以法国政府明确意识到,想要完全绕开美国建设独立的欧洲防务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同美国僵持不下,还不如放弃过高的要求,在北约体系内推进欧洲防务的实际进展,同时增加自己在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发言权。最后,回归北约有助于改善法国同大西洋盟友的关系,改善法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
  实际上,法国重返北约军事组织并不意味着其放弃支持欧洲防务建设,法国的想法是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使得欧洲防务建设能够同北约的发展并行不悖,使欧洲防务建设和法美关系改善相互促进。北约方面也对此予以确认,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在北约成立60周年的峰会上,将通过《北约安全声明》,文件将成为北约制定新“战略构想”的基础,就是对北约的存在、使命、势力范围及合作伙伴做出解释。文件还将反映出欧洲人推进欧洲防务的愿望,表明对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前景特别重视。文件指出:“北约和欧盟在维护欧洲安全乃至世界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北约一欧盟关系,使其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然美国对此也有自己的算盘,那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使欧洲防务纳入到北约框架内进行,“收编”欧洲独立防务,对法国实行“招安”。在冷战结束后,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组织一度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也使得其自身发展陷入了困境,甚至有人认为北约是过时的冷战产物,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国希望把北约作为其进行反恐战争的工具,这也引起很多欧洲国家的不满,北约同美国之间一度出现了裂痕。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仍然希望北约把维护欧洲安全作为其首要目标,避免介入地区外事务,这与美国的设想出现了很大矛盾。因此,美国做出向法国出让部分北约领导权的姿态有利于维护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团结,也有利于北约在美国的主导下继续存在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法国全面重返北约这一事件本身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法国这一举动意味着大西洋联盟在安全战略上越来越谋求协调一致,意味着法美关系进一步接近,但这决不意味着法国的国家战略准则发生了变化,萨科齐绝没有也决不会背叛“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的本质是法兰西民族主义、中央集权思想和对外独立思想的综合体,其目的是追求法国的大国政治地位。“戴高乐主义”决不是简单的“反美”,而萨科齐政府的“亲美”恰恰是“戴高乐主义”在政策执行层面的表现,其目的仍然是追求法国的大国地位。此番法国重返北约后,也将力争以“相对大国”的身份发挥自身作用,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加强欧盟的作用。因此,虽然大西洋联盟内部已经明确表达了协调一致的政治意愿,但法美之间、欧洲防务同北约之间仍会发生摩擦和矛盾。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这一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大国关系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虽然世界局势总体比较平静,但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却越来越大,世界霸主美国和欧洲传统强国正在经历着相对实力的下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蔓延,谁都无法预测全球化最终会把这个世界塑造成何种形态。在这种状况下,美欧传统盟友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呈现出了彼此接近、相互取暖的趋势,而这种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变化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东西。
  
  (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北约 法国 重返 法国全面重返北约的背后 法国退出北约 北约有哪些国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