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罗便臣:生命的换位追问_追问生命博客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在中国,有近7000多只黑熊生活在被禁锢的养熊场里成为商人赚钱的“摇钱树”,熊胆、熊掌、熊皮、熊脂等成了有利可图的原材料。   更令人震惊的是,黑熊长达几十年被关在空间极其有限的铁笼里,若有反抗,人们就会剁去它们的熊掌,既圆满了人们的野味餐桌,又使熊失去了厚实有力的武器;养熊场在黑熊的胆囊和腹部制造一个瘘管,每天抽胆汁时再插入金属导管,以便让这个伤口永远不愈合,长此以往,黑熊有的换上精神病,有的因为指甲无法自然磨钝而持续长长,直至穿破熊掌,有的甚至被疼痛活活折磨致死,……
  面对人类心理和伦理世界的滑坡,Jill Robinson,第一个为黑熊呼出了拯救的声音。
  
  人物档案:
  
  Jill Robinson就是谢罗便臣。
  一个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的英籍女性。
  1995年,她被美国《读者文摘》杂志评选为“时代英雄”。
  1998年7月,被英国政府授予“荣誉勋章”。
  她眼里的自己,只是一个大胆的理想主义者,为倡导动物保护而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英国――中国――亚洲――世界”,保护动物,给予它们应有的福利,很多人高呼口号,而很多人,正行走在路上――她绝对是一个步履积极的实战派。
  2004年11月7日,往日安静凝重的成都华西第四医院临终关怀科的病房突然被欢声笑语笼罩,四名“狗医生”前往探访一群绝症患者。
  部分病人及其家属又惊又喜,并不了解动物疗法的他们,却又不敢伸手抚摸这4 位“狗医生”。乖巧大方的西施犬“妞妞”时而俯在病人的怀里,舔舐他们的手和脸颊,有意识地把头耷拉在病人胸前,时而用黑眼睛望着他们,时而甩着尾巴做出友好的动作。不到20分钟,四名“狗医生”的精彩表现让患者们喜笑颜开。
  这4名狗医生来自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中心创始人是英国人Jill Robinson。
  
  关于Jill
  
  Jill Robinson就是谢罗便臣。
  她自幼喜爱动物,在少年时代,为了有更多机会亲近动物并帮助动物,她曾在一家兽医诊所担任兼职助理,同时在一个养猫中心担任饲养员,并义务为国际动物组织筹集资金。
  1985年,谢罗便臣随丈夫到香港定居。来到香港之后,对动物一直有着深厚情感的她很快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事――帮助改善亚洲动物的生存状况。
  
  “那是一个酷刑室,一个动物的地狱。事实上他们根本无法活动,无法站立,无法转身,他们只能将爪子伸出笼子取食。”
  真正接触亚洲黑熊,并令谢罗便臣在往后的岁月里为黑熊的命运苦苦奔波,是在1993年她对中国华南地区一家养熊场的偶然访问。
  那天,她参加一个旅行团到养熊场参观,在参观途中,她离开团队自己悄悄前往养熊的地下室,在昏暗、潮湿、又脏又乱的环境里,她看到一只只黑熊被饲养在一个狭窄得无法转身的兽笼中,一支支被植入黑熊胆囊的金属导管从熊的胃部伤口处冒出,这是一支支专门抽取胆汁的金属管,每天,黑熊被强行定时抽取胆汁两次,每次抽取约90毫升墨绿色的胆汁。
  黑熊被抽取胆汁的过程令人毛骨悚然――养熊场工作人员先引诱黑熊吃食,然后把导管插进引流瘘管中,工作人员手持铁棍威吓黑熊。无法动弹的黑熊哀号着,张大嘴巴,胆区剧烈的疼痛令它们浑身颤抖不止。野蛮的抽取胆汁方式无异于一场酷刑,每次抽取黑熊胆汁要持续两个小时。
  一分一秒,随着胆汁的流出,只只黑熊早已痛得昏死过去……
  每天近4个小时的“酷刑”,一月120多个小时,一年1440多个小时,几年下来,昔日在原始森林中力拔山兮的黑熊,经过养熊场“地狱”般的酷刑折磨,不少黑熊因伤口循环感染患上了肿瘤、腹积水。
  残忍的行为和强烈的震惊使谢罗便臣几次想说什么,却又无力说什么。一切只有靠行动,不能再等了。
  在传统医药学里,熊胆被视作珍贵的药材古已有之。养熊取胆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在朝鲜出现,然后传到韩国、中国及越南等国。在养熊业出现之前,熊胆因为其价格异常昂贵已经很少被中医采用,只是在80年代因养熊场的兴起带来了大量的熊胆供给之后,它的使用方兴未艾。
  
  谢罗便臣便开始寻找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制药的各种资料。据中国医药科学报告显示,至少有54种草药可以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菊花以及大黄等。这些草药的疗效比熊胆更好而且价格也更便宜,谢罗便臣欣喜万分,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替代品找到了,黑熊有救了。她决心联系政府部门,通过协商结束这种惨绝人寰的做法。
  在谢罗便臣的努力下,1995年,北京林业局及广州林业局关闭了她曾于1993年参观过的华南地区那家养熊场,9只饱受折磨的黑熊重获自由。
  此后,谢罗便臣更大胆地迈开步伐。1998年,她离开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香港创办了一个专门针对亚洲地区动物保护的亚洲动物基金组织。通过考察,确定在四川成都郊区――龙桥为黑熊的安身之处。
  2000年7月,亚洲动物基金与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签订了一个开创性的协议,率先拯救四川省内条件最恶劣的养熊场中500头受难黑熊,并为将来在中国彻底淘汰活熊取胆业和推动熊胆中草药替代而努力。这是中国政府与国外动物权益保护组织达成的第一个协定。
  一场波及全中国的拯救黑熊行动在20世纪末开始了。
  “狗医生持证上岗为亚洲的狗提供了最专业而温情的形象,助狗其实是助人。”
  1991年,谢罗便臣在香港发起“狗医生”动物治疗计划,当时惟一的“狗医生”――一只金毛猎犬麦克斯在香港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将它长满金毛的厚实前爪搭在了一个瘫痪的小男孩病床边上,小男孩的脸上浮起了灿烂的笑容,这一笑,证明了“狗医生”与人类的温情和信任。
  大陆第一只持证上岗的狗医生名叫大理。
  半年前,“大理”还没有名字,它只是云南大理街头的一只流浪狗,当时它无助地站在汽车飞驰的马路中间,身上的毛发几乎脱尽,瘦得只剩骨头,车过带起的风就能把它刮倒。
  “一般来说,在狗嘴中取食很困难,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大理。”谢罗便臣先奖励给大理几粒狗粮,没等它咽下去,就用手从它嘴中掏了出来,大理只是眨巴了一下眼睛。“只要一条狗具备了对人绝对服从,不伤害人的特质,它就有可能成为狗医生。”这次,谢罗便臣用苛刻的方式来测试大理的忍耐能力,包括用劲捏它的耳朵、甚至扯它的皮毛,大理善解人意地忍受着。谢罗便臣解释说,这样“折磨”它,其实是在模拟在探望毫无自卫能力的患者时,它们受到伤害可能出现的表现。
  目前,有300多只狗医生和他们热心的主人在香港、中国大陆、菲律宾、日本、印度及台湾等地对医院、老人院、学校、残疾人中心和孤儿院进行定期探访,给有需要的人带去无条件的爱心。通过让人们亲身感受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帮助,改变人们把动物仅仅当作食物或其他可以利用对象的观念。
  她善于引发人们换位思考,常常能够在这样的思考中,引发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引发人类对动物应有的福利的探讨。“狗医生”就是这样一种实例与佐证。
  
  人熊世界里的熊居和人性
  
  谢罗便臣其实只是世界动物救助者群体中的一个符号式的缩影,龙桥黑熊救助中心有一群“谢罗便臣”们。
  郭慧琳,来自苏格兰,救护中心一位资深的女兽医,她负责的是照料管辖范围内几十只黑熊的起居饮食。
  计划总监乔博理,生于中国香港,曾就读英国大学,并在美国生活多年,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英语和粤语,加上他的管理能力,在亚洲各地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各类动物福利项目时得心应手,成为谢罗便臣的左膀右臂。
  朱柯,公关主管。应接一切参观对象,无论老人还是幼儿,先把他们带到科教室参观活取熊胆的图文资料,再把他们带到黑熊康复的林区走一遭,让人们看那些残疾的或恢复健康的黑熊穿梭攀爬,自由生长。
  饲养组经理Graeme ,来自澳大利亚,负责丰富黑熊每天的生活,让它们在救护中心吃好喝好。
  每个人,在这里各司其职,但是所有中心人员都与谢罗便臣心照不宣:坚持动物保护。因为他们要尽最大努力为黑熊提供一个人道的康复环境。
  2002年,占地200多亩的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落成。至今中心已救助了近120头黑熊。从养熊场解救的熊无条件享有在救助中心养老的权利,它们到达中心后,首先会被送进隔离区隔离3个月,然后兽医团队给每头黑熊体检,为其健康着想,兽医还会实施胆囊切除手术并修复它的伤口,手术时间至少要2~3个小时,最长的手术经历了7个小时。术后的康复至少要3~6个月之间,黑熊才能真正走出铁笼,在阳光下嬉戏。捐款人为黑熊命名,兽医在它们耳朵上打上耳标、身体里植入晶片,这样,进入中心的黑熊开始有了身份。
  中心工作人员专门为黑熊们建造了众多酷似野外的巢穴,搭建木架,让黑熊练习爬攀,还为黑熊修造“游泳池”,并且在木桩、皮球里塞满食品,使曾经常年精神压抑的熊能够在康复中找回丛林生活的乐趣。
  中心第一头死去的熊叫Max,因严重腹膜炎无法救治而在手术台上死去,兽医从它的腹部抽出来12公升的浓水。
  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黑熊悄然辞世。于是谢罗便臣把熊火葬,其骨灰被收到一起掩埋。同时,在每一个坟头前插上一个十字架,并在一块石头上刻下熊的名字,以示怀念。也许,谢罗便臣把一头熊离去的事情看得很庄严,犹如失去一位故友,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动物原本就是人类的朋友。

相关热词搜索:换位 追问 生命 谢罗便臣:生命的换位追问 谢罗便臣 谢罗便臣与活熊取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