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等二则】台湾选举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前段时间全国进行村级换届选举,老爸给我讲了老家的选举情况,说原来的书记张A不但成功连任,还把原来的村主任牛D挤了下去,现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了。   村子虽然处于全国产煤大县,但地下并无煤,青年小伙们都在外面打工。上届村党委书记是张A,村主任是牛D,村会计是吴F,不过这“三驾马车”并不合得来,书记和会计有什么事情都绕过村主任。按常理讲,这是一个以牛姓为主的村子,牛D应该很吃得开,但是由于“不会来事”,他在村里并不是很受重视。
  这次选举,张A下了很大的工夫,给每个村民都送了礼物,又许下许多承诺。
  尽管张A大字不识几个,为村里谋发展几乎是空话,但在村民眼里还算个能人。这次费这么大劲参加竞选,是因为现在村里干部的工资都由财政来支付了,一年下来可以有八九千块,还时不时有拨下来的扶贫济困资金,又可以从中捞取一笔,一年下来,也有万把块钱的收入了,而且时常有人送点小礼。在这个经济不发达的村里,也算个“肥差”。
  听了这个选举故事后,感慨很多。
  其一,中国基层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西方,选民对选票投给谁有着清晰的判断。但在中国农村,选举依然只是一个形式,许多人仅仅因为眼前一点小“甜头”就会扭转自己的判断,至于竞选者当选后能不能为村子发展谋利益,自己能不能从中受益,基本不会考虑,或者说考虑了也没用,因为传统社会的惯性让他们看到,无论是谁上台,结果都没多大差别。
  其二,血缘的纽带作用在逐渐削弱。农村选举往往会变成家族之间的竞争,这种情况现在也有,但更多地已经让位于经济利益了。例如牛姓家族在全村人数最多,牛D过去靠家族力量都不会落选,但这次却遭遇“滑铁卢”,张A虽然家族人少,但给了村民“甜头”,最终获得了“成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正逐步瓦解农村天然的血缘纽带,人们更关注的是利益。
  尽管有着种种先天不足,但这些选举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如果经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人们会更注重自己投出的每一票,这也是向真正民主选举的靠近。
  
  周四饭局
  莫江南
  
  现如今,人人都免不了经常出席几个饭局,饭桌上大家聊工作、聊生活,吃东西绝列不是主要的。
  譬如公司会餐,要紧盯领导动态,还要不时起立推杯换盏,一顿饭吃下来不比上班轻松多少,只求不出错,哪有时间仔细品菜。再譬如情侣约会,饭食口味如何,哪敌得过你侬我侬?
  这样的日子淡而无味地过了几年后,总会有人耐不住,于是网络上有了名称不同但目的相同的美食论坛。
  美食论坛上除了有人发帖和大家分享自己吃到的美味外,还不时有人发起“饭局通知”的召集帖。这时的饭局,已与那些应酬大于填肚的用餐远远不同。网友们坐在一起吃饭,大多是陌生人,用不到官场上的繁文缛节,也不会只顾谈话而任菜肴冷掉,更不会担心有人笑话你大快朵颐时的仪态不佳。
  在这里,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旨在发现美食、品论滋味。最重要的是,让“吃饭”这件事,脱下了俗世的外衣,露出它原有的含义,回到它的清纯年代。
  在众多的饭局中,我独爱一个叫做“周四饭局”的组织。没别的,只因为它的时间安排很贴心。周末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私事要做,陪家人、陪爱人,搞不好还要加班。只有周四,近周末而不是周末,人的精神很放松,也不会与周末的安排冲突。
  每次饭局,组织者都会提前发帖召集。饭局的地点可能是几个“常委”定的,也可能是上一次饭局时谁提到过的,总之力求次次不重样,总吃新馆子。报名很简单,跟帖就行,到达目标人数时则自动截止。买单老规矩是AA制,人均10~100不等,既吃得好,又花的少。虽说都是陌生人,但也不免有聊的投机的人出现。于是在饭局过后,大家约着再去喝个茶、唱个歌,都是常事。
  渐渐地参加饭局次数多了,就有了新朋友,派生出一个新词叫做“饭友”。“饭友”之间来往以美食为接头讯号,以饕餮为会面主题,倒是比常规的朋友圈玩的别具一格。
  不知道这样的小组织会存在多久,但是,每次饭局的开宴,都让第一次参加的人觉得,生活中的另一扇窗,从此打开了。

相关热词搜索:选举 二则 选举等二则 三等功选举程序 部队立三等功的程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