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亿时代”的纠结]蚂蚁时代官方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中国最贵的单件艺术品?不是那只最终由华尔街银行家斩获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成交价只能让它名噪一时。2010年11月15日,在英国伦敦一间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一位中国买家以5160万英镑(含佣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价格拍下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这件官窑瓷瓶还刷新了亚洲单件艺术品的拍卖成交纪录。
  这个价格距世界纪录也不遥远:2010年5月,拍卖行佳士得(纽约)上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932年的名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成交价为1.06亿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7.04亿元。
  因为那件“鬼谷下山”,2005年7月之后,国内曾经掀起一股“元青花”热潮,历久不息。那么,这件天价乾隆粉彩的横空出世,是否也会造成类似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人进入收藏者行列?
  一组常被用来表征中国艺术品市场热度的数据称,2007年中国从事各类专项的收藏者已经突破7000万,而且,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递增。据此推算,到2010年底,中国从事收藏的人数已达9000万之巨。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如果把各种小门类和小级别的收藏爱好者纳入统计范围的话,收藏者人数过亿并非是天方夜谭。
  一脚在前,单件艺术品价格大步迈进“亿时代”, 一脚在后,收藏者人数隐约望到“亿时代”的门槛。
  
  两个“亿时代”的碰撞
  两个“亿时代”在一起,是前赴后继,还是会发生摩擦,抑或兼而有之?
  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看来,艺术品市场的抬升就寄望于不断壮大的收藏群体。他认为,中国最富有阶层的95%还没有进入艺术品市场;而同5.5亿元乾隆瓷瓶一个级别甚至更精美的艺术品,在藏家手中还有一定数量。供给不足,需求也没有完全释放,所以艺术品的价格不会止步于此,还可以继续期待。
  董国强期待的天价是多少?他认为,在未来三年以内,中国单件艺术品价格极有可能突破10亿元。
  从5.5亿元到10亿元,西方拍卖业迄今都未做到,但将拍卖纪录推高4.5亿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曾经做到,而且只用了一年,就是刚刚过去的2010。
  5月的中国嘉德春拍,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竞价,以1.00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首破亿元大关。半年之后,该项纪录先后被两部巨制――李可染的《长征》和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打破。
  6月的北京保利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4.368亿元人民币的总价落槌,取代“鬼谷下山”成为中国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中的标杆。
  11月中国嘉德再战秋拍,十几项成交纪录在几天之内诞生。一件王羲之《草书平安帖》的摹本,飙出3.08亿元 人民币的高价。
  2010年,北京保利两度改写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使其全年成交额一举达到91.5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首位。
  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开始直接在中国内地,而不是在纽约、伦敦、巴黎或者香港上拍,中国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进一步迫近英国。
  2010年秋拍期间,我国商业银行推出全新业务――个人艺术品收藏贷款。艺术品基金也不甘落后,不过门槛较高,至少100万元。第三种选择艺术品份额交易比较“亲民”,只要5万元,就可以加入艺术品交易的大军中来。种种理财产品,目的是将艺术品市场潜在的客户“一网打尽”。
  
  天价如何支撑?
  2010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近乎梦幻的一年。也有分析人士指出,2010年预支了国人的想象空间。
  对于拍卖行单方面发布的成交信息,著名艺术策展人朱其并不准备照单全收。朱其曾在2008年发表一系列博文,指斥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中存在“天价做局”的暗箱操作。对于艺术品市场新一轮的涨势,他援引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先例指出:“在拍卖市场上,长期以来存在三个价格,即拍卖行对媒体发布的成交价格、私下达成的实际成交价格和拍品税务登记价格。这三个价格中,名义上的成交价格和税务登记价格都是可以核实并加以比对的,但在这个环节,政府没有监管,媒体不承其责,造成拍卖行可以随意发布价格,引导社会舆论。这一现象迄今仍未改观。”
  朱其还透露出,如今在艺术圈有一种新的动向,就是艺术家一旦成名,其作品马上就会被欧美几大基金会打包收购。蔡国强就是例证,他的新作问世之后,不经画廊、拍卖公司,直接就到基金会手中。基金会对拍卖公司产生了功能替代,将来的艺术市场,恐怕就是画廊和基金会的模式,拍卖公司的地位不会很高。
  那么,艺术品私下交易规模有多大?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指称,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年成交额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统计数据出来,但估计600亿元左右的可能性很大。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全年4000亿的盘子,私下交易的成交额估计占到七成的份额。
  艺术市场评论人牟建平则对卖家心理进行了一番刻画:“全国上千家拍卖行,古代书画的真迹比例是5%到10%,近代书画的比例是20%到30%,当代书画能达到90%以上。有议价能力的卖家,会跟拍卖公司谈条件,把真的混搭几件假的卖出去,那才叫本事。就这种市场环境,全卖真画的那是傻子,好东西自己留着,真正的好东西是天然抗跌,不怕市场起落的。”
  
  市场换血,投资的商机?
  如几位市场分析人士所言,一个缺乏大批精品力作支撑的市场,如何能够引爆这轮井喷般的上涨行情?
  西沐认为,从根本上讲,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势的扩张,国民对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体认,中国各大拍卖公司在市场行情等因素的作用下,做大、做强的内在需求与冲动助长了相应的攀比情绪――这是导致纪录连连被刷新的重要原因。
  资本,还是资本。在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看来,从2009年起,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资本干预”时期,谁的画值多少钱要由资本说了算。
  西沐同样承认这轮行情是资本推动的结果,但他认为,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目的在于避险:一是避市场混乱之险;二是避艺术家及其作品价值成长之险。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失范现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新入场的资本为了更好地流动与躲避风险,选择将标识性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作为相对安全的切入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资金与少量的作品博弈现象,其结果就是价格的不断“雄起”,让大家大跌眼镜,唏嘘不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资本宁愿为这种看上去苛刻的“安全性”高价埋单。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其中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已经超过了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无论回报率还是安全性,都在召唤资本的介入。几年前,业内已经有一种说法流行,艺术品市场是块价值洼地。而今,面对CPI的一路高涨,银行存款是负利率,房地产面临宏观调控,股市又是一片低迷,民间旺盛的投资热情只能选择这些看起来有升值空间的资产。
  一些企业、机构找到朱其,希望他出具一份艺术品市场安全评估报告。朱其坦言感到为难,因为艺术征信体系赖以建立的几个重要因素,如展览记录、著录历史、学术评价等,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都不足以采信。朱其说,尽管风险莫测,这些企业和机构还是进入市场了,只因他们别无选择。
  牟建平就曾在预展现场与一位买家不期而遇,“那身装束看得出来是有几百万的购买力的。”这位买家手执一本拍卖图录,连比带画请牟建平指示封面拍品的展览位置,一言甫毕就直奔主题而去,“好像展室里其他拍品都是多余,都会浪费他的时间。”一本拍卖图录上重点推介的拍品,价位可能抵得上十件小名头的拍品,精心挑选多件小名头的藏品,价值也未必大过一件重点拍品,所以牟建平对买家做出这种选择表示部分接受。“但谁说价钱越贵的就越有价值的?多办一场拍卖会,就会多出一种版本的《石渠宝笈》(清代乾嘉年间的宫廷著录文献,见于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每本拍卖图录都真可能吗?现在一些买家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对于拍场的这一轮变局,西沐持一种“换血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换血”,其本质则是艺术品市场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大的全局性的转变。市场的购买主体正在由以藏家为主体向以机构与资本为主体转换,藏家跑完第一棒,资本正在接手第二棒。也就是说,新的购买力量进入围场,所做的不是加法,而是置换。
  
  天价有泡沫 市场待建设
  天价是否只适用于艺术品?诸如红木、冬虫夏草、太子参、大红袍、黑茶、翡翠、黄龙玉,也在近年价格飙升。对于这些属性难明的收藏品类,应该如何看待?
  西沐认为,这些收藏品类,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就是盘子比较小,便于投机资本的操作。业内专家指出,像艺术品市场几百上千亿的规模,在沪深股市也就是一天的成交量,一两个亿在股市、楼市里掀不起什么风浪,在收藏品市场里却能大有作为。
  不过在西沐看来,虽然在进入初期,资本的逐利倾向会对艺术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但就其基本作用而言,还是建设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资本的规模化的介入,资本在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对接中,会有更多的制度及市场创新,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及对藏品流动性的追求。
  对于“天价泡沫”的传言,西沐认为,那些标识性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创造的所谓“天价”,只是其艺术价值得到认可,我们的“发现之旅”还只是刚刚上路。西沐并不讳言艺术品市场“泡沫”的存在,不过他强调,泡沫是结构性的,而非整体性的。
  业内专家指出,艺术品投资有两个大忌:一忌短线操作,这在宏观层面的表现就是艺术品价格暴涨暴跌,市场动荡;二忌投资品种缺乏流动性,如果艺术品得不到普遍认可,不能在理想的价位顺利出手,那么无论其自身价值的高低,这项投资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失败。(如果出于喜好而收藏,又当别论。)比如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和加山又造,其作品在日本国内有着极高的学术评价和市场地位,但因在西方的接受度不高,只能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一起沉寂。
  在新一轮的艺术品收购热潮中,天价中国艺术品的接盘者多为大中华文化圈的华人、华裔,外媒曾因之惊呼为中国的“瓷器爱国主义”。西沐表示,如果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泡沫,而且泡沫一朝破灭的话,也将意味着这些华人、华裔将为泡沫埋单。
  台湾著名艺术经纪人王定乾曾经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硬指标上已经达到世界水准,下一个议题是如何让艺术品的价值获得世界的认同。

相关热词搜索:纠结 收藏 时代 收藏:“亿时代”的纠结 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中国收藏跨入亿元时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