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拉近官民距离】问政江西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直播是在2月27日9时开始的,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这是温家宝总理和亿万网民的第三次亲密接触,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又一次值得书写的集体记忆。   在2011年两会大幕即将开启之时,温家宝总理如约履行与网民的“勾指相约”,连续第三年做客网络,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不出所料的是,两个多小时的网络互动,令许多网民意犹未尽。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以为这两年的工作不比前8年任何一年要容易,反而要艰巨得多。我必须恪尽职守,和人民一道克服困难,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温总理已经不是第一次走进网络直播间了。从第一次的“有点紧张”、第二次的“十分珍惜”,再到第三次的“责任重大”,温总理与网民连续三年“约会”互联网,每次时长都超过两小时,谈国计,话民生,聊家常,话理短,殷切诚恳,事无巨细。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网络民意无疑已经成为监督和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力量。面对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开创了互联网时代“问政于网”的新风,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并将其引向常态化。
  
  网络问政 蔚然成风
  2008年6月20日注定是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意义非凡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开创在互联网上与网民在线交流的先河。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引起海内外舆论盛赞,而胡锦涛总书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网民”。
  就在网民兴味盎然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次年年初两会前夕,首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连续3年,温总理的如期履约,使得两会前我国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渐成惯例。今年,温总理“我愿意把这样的在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的真诚表态也给亿万网民吃了一粒定心丸,并开始期待与总理来年的“约会”。
  在中央高层引领下,近几年,网络问政逐渐在我国政坛蔚然成风。领导人的亲身垂范不但鼓舞了网民通过网络反映诉求,表达心声的热情,也带动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网络民意。
  2008年9月,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回复网友提出的建议中说道:我们会认真采纳以改进工作;对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及时核实、依法处理,妥善解决。
  2008年6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话网友,共同商讨江西发展大计:绝大多数有建设性的建议都将被采纳或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
  200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网民拜年: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近日,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还在人民网上发表了谈网络问政的文章。强卫指出:“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
  据媒体统计,现已有47位省委书记、省长在人民网上公开回应网友留言。15个省市区以“红头文件”形式将回复网友留言纳入政府固定工作机制。
  网络问政从2007年的星星之火,到2008年的蓬勃发展,如今已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高官频密“在线”,亦有官方媒体设立的“直通中南海”、“向地方领导留言”等网络民意通道。每年的地方和全国“两会”,更是能掀起一波官员与网民互动的高潮。今年两会前,人民网强国论坛与腾讯新闻和百度新闻联合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新华网发展论坛也联合新浪网、搜狐网共同推出《我向总理说愿望》,为网民在两会期间向政府建言献策铺路。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我国的政治环境。
  
  开放不是停留在口头
  如果说网络民意是一片海,那么在以往,其更多的是借风起云涌之势推波助澜,而今这种力量已跃出海面,走向现实。河南省洛阳市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从虚拟空间走出来,为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样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对民意的尊重,正在走向从善之治。
  喷薄而出的网民意见,阻挡了一个庞大的化工项目。2007年3月,赵玉芬院士等10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上书“厦门PX项目迁建议案”,引发全国网民声援。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面临空前考验:沸腾民意与政府计划、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孰重孰轻?厦门市政府的解决方式最终促成了多方利益博弈达到共赢。在轰轰烈烈的民意反对浪潮之中,本已经是板上钉钉非建不可的厦门PX化工项目,最终以项目迁建画上句号。
  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在压力下做出的让步,但其实是政府部门在民意涌现之后,及时从善如流调整政策,折射出的是对民意的尊重。
  容易看到的是,倾听多方民意,已渐成我国政府从政、治政的新风气。胡锦涛总书记曾表示,“我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时事和民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温家宝总理也在此次在线交流中与一位名为“月下听风”的80后农民工重点讨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我们必须采取两手。一手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村的学校建好,使优质教育资源不要都留在城市,让好的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另一方面,我们对农民工进城、孩子上学不因户口而受到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正是由于政府的开放和广纳民意的态度,民意才有了畅通的宣泄口。
  开放与民主并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表达上,而是落实在实践中。
  虽然公权力与民意仍存在很多分歧,有的甚至以激烈冲突的形式呈现,但政府如何及时捕捉、评估和回应民意,民众又如何寻求与政府对话,并寻找到共赢的解决方式,则是民意得到尊重,政府得到信任的重要途径。
  不过应该看到,保持民意的畅通表达、倾听民意,接受公众的舆论监督,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保证廉洁公正执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渐成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不能想像,如果没有批评的声音,执政能力如何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更要逐渐将这种科学、高效的运作模式制度化、常态化、纵深化。网络民意的建议再中肯,只有最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对接,才能使网络民意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出有效作用。
  近些年来,以我国最高领导人为代表的各级党委政府引领了新时期的“微服私访”浪潮。通过在线交流,或者微博、实名制博客等方式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政治风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地方党委负责人与民众进行坦诚交流,这是一个相当睿智的做法,它不仅有利于疏导民意,而且还表明了执政党的开放和自信。”
  郁建兴还指出,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部门将目光投向网络民意,执政党正在寻找执政目标与网络民意之间的契合点,反腐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政府已将洪水般的“网络民意”疏导为现代公民社会的理性表达。
  公众也欣喜地看到,在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下,政府更加开放透明了。
  
  “E时代”的民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多元、个人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国人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正在变得越来越强,民众更愿意和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声音汇聚成强大的民意洪流,伴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共精神的勃发,正在迎来“民意时代的青春期”。
  我国有13亿多人民,那么究竟谁能代表民意,谁来传递民意?最有资格最能代表的当然是人大代表。宪法规定,人大代表代表民众参政议政,表达人民的诉求,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一直以来存在的“哑巴代表”、“板凳代表”,其履职能力备受诟病。现在又多了些“炒作代表”,靠“恢复繁体字”、“改人民币为中华元”等雷人提案来争夺眼球,真正的国计民生、社会热点反倒被搁置一旁。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代表总体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民众还是有自己想说的话,想提的议案。
  在网络时代,“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的内涵被放大到极致。在一定条件下,民众群体比个体及小群体专家更有智慧。观点的多样化、意见的独立性、背景的分散化和有效的集体决策机制,决定了群体意见的高明。
  我国有3亿多网民,每个网民都是民意的组成部分。现实世界里,他们可能是教授、记者、律师、总裁、秘书、军人、警察、医生、保安、司机、导游或电工;他们也可能是真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他们在网络上的提案议案很可能是以下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问题:“五?三○”股灾、山西黑砖窑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事件、华南虎照片真伪、邓玉娇案…… 他们的每个帖子都可能代表着某种民意。
  网民们揪紧网线,并以此为发端,将帖子、评论变成“公开的内参”,加速启动“民意直通车”引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社区等网站上汇聚民意,掀起一阵阵舆论浪潮。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人总结出来的民意和执政的关系,可谓是通古今之变的政治智慧。与此同时,执政者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意的重要性。尊重民意,因势利导,成为当今政府执政的重要原则。
  温家宝总理的访谈实录《信心与希望》一书中并未收录以他名字发表的文章、讲话,而是把他连续两年与网民在线交流的内容收录其中。由此可见,温总理对与网民交流的高度重视。
  此次在线交流中,温总理也表示:“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还是这句话:我愿意把这样的在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处于困难的时期。”
  不难看出,网络已经显示了巨大的表达民意和汇聚民意的力量,并制定出了一套属于“E时代”的全新议事流程,而我国政府也正在以网络为发端,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正在努力开创一段属于“E时代”的全新执政历史。

相关热词搜索:拉近 距离 网络 网络问政拉近官民距离 政民零距离 北方网政民零距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