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 [印象泰宁]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我是一个生长在华北平原的女孩。在我二十四载的生命里,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的体验。每天清晨起床,一拉开窗帘,就可以望见远处的群山。那些连绵不绝蜿蜒不断的曲线,随天气的阴晴不定变幻着轮廓,晴朗时清晰,阴天时模糊,下雨时迷蒙。我的办公桌正对着一扇天蓝色的百叶窗,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我时刻能看到那些静静矗立的群山,还有山峦掩映下的一片片青砖白墙的楼房民居。站在办公室外面的天台上,脚下就是穿城而过的金溪,潺潺的流水声昼夜不停响在耳边,咫尺之遥。
  在当地居民的眼里,这些景象是再惯常不过的了。连绵的山,流淌的溪水,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我们北方人餐桌上的面食和满大街的煎饼果子一样平常。而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是新鲜的,甚至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在北方的平原地带,无论是家乡的小城,还是繁华的北京,推开窗子,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景象。车水马龙的公路和路两边局促拥挤的建筑占据了大片的视野,无论站在多高的楼层,无论视线如何向远方延伸、扩展,出现在眼前的永远只是重复单调的楼群,高高低低,参差不齐,一直消失在天空的尽头。“极目远眺”这个词,在我的词典里从来都是陌生的,因为被阻挡的视线从未到达过远方,即使到达了,那远方也没有我期待看到的风景。
  羡慕这里的人们,每天不用出门,只要在家里就可以抬头观山,低头望水。山水的气息与灵性,早已融入他们的市井生活,掺杂进他们每天的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里。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而对我而言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奢侈。爬山、漂流、观湖、望海,在北方人眼里是难得的旅行,是偶尔的放松,是离开喧嚣都市以后寻求的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在北京,每逢周末,香山、景山、北海、什刹海都挤满了涌动的人潮。这其中,固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北京本土市民也不在少数。只因偌大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极少有山,隶属燕山山脉的香山是北京市区仅有的一座还算“巍峨”的山;只因偌大的华北平原干燥缺水,常年饥渴,护城河围起的北海和什刹海相连成一片碧波,是北京城最大规模的内湖群落。北京人别无选择,只能在周末偶尔爬爬香山,采几片红叶,或是泛舟北海之上,观白塔,赏银锭桥,重温一份心境,寄托一桩情怀,了却心中积存已久的山水情结。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北京记忆》里说到,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城市。用刀剑刻出来的是政治的城市,用石头垒起来的是建筑的城市,用金钱堆起来的是金融的城市,用文学和艺术造就的是文化的城市。每个人的城市印象都有差异,同一座城市在不同人眼中会被勾勒上不同的色彩。我们可以说北京是文化的城市,也可以说它是政治的城市,我们还可以说香港和上海是金融的城市。这年盛夏,我跨越长江,来到三步一山五步一水的南方,来到这武夷之南闽江之源的泰宁,我想,或许还可以再加上一句――用山水孕育出来的是诗意的城市。
  到过很多南方的城市,山水间弥漫的诗意是它们相通的气质和共有的魅力。这种诗意不同于北京的大气、天津的亲切,也不同于西安的凝重、太原的沉稳。它是一种小家碧玉般的精致秀美,隐藏在数不清的细枝末节中,带着一股欲语还休欲走还留的矜持,让你于不经意间捕捉到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缕气息,一段邂逅。南京的玄武湖和紫金山蕴含着伤感的诗意,杭州的西湖与飞来峰散发着轻盈的诗意,上海的外滩唱响着现代的诗意。而眼前这美丽的泰宁,这灵冠天下的百里湖山,千年古镇,则宛如时间静止、穿越历史一般,处处氤氲着梦幻的诗意。
  
  □ 编辑 朱墨轩 □ 美编 王迪

相关热词搜索:泰宁 印象 印象泰宁 泰宁 阿泰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