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行大陆]王大陆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这个台湾最重量级文人的造访,本应是两岸文化界的盛事,可他的放言无忌,却引发了大陆主流知识界的批评      在北京首都机场“长枪短炮”的守候中,9月19日下午5时30分,身着米色便装、戴着墨镜的李敖出现在人群前。阔别大陆56年之久,李敖回来了。
  “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一如李敖行前所言的“四不四没有”,面对机场记者的提问,李敖依旧谈笑自如,依旧直率轻狂。“最想去看的是秦城监狱”,“最想吃的是豆汁”,“那些要批评我的人,可能会输”。
  “我可能保留一些话,在三场演讲里面讲。”李敖继续制造悬念。
  登天安门城楼,游故宫,聚餐人民大会堂、探母校,9月20日,李敖度过轻松惬意的一天。而接下来的一天,李敖在北大发表演讲,也是此次神州文化之旅的第一场演讲。“猛龙过江,敢叫顽石点头”、“演讲将胜过连宋”,李敖能否兑现?
  
  反求诸己,反求诸宪法
  
  相比于连战之行的狂热,对于学者李敖的来临,整个北大校园显得颇为平静。校园内车来人往,不时有师生经过李敖即将演讲的办公楼前,但少有人驻足等候。不过到场的记者和敖迷依然不少,有人打出“傲视群熊”的横幅。上午9时许,一辆米黄色中巴缓缓驶进,李敖来了。人群一阵骚动,挤向李敖,一片忙乱之中,有人给李敖献上鲜花,有人握住了李敖的手。一位和李敖握手了的敖迷兴奋不已,告诉记者,“大师,看起来真年轻”。
  “各位终于看到我了”,面带微笑,李敖走上了北大讲坛。不是那件熟悉的红夹克,而是白衬衫,红领带,青色外衣,70岁的李敖看起来精神饱满。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李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嬉笑怒骂风格。证据、道具、手势、鬼脸、坏笑、调侃、玩笑,悬念,方言,种种手段,轮番使出。现场笑声不断,说到紧要处,全场又屏息凝神,悄然无声。“你们听入神了,都忘了鼓掌了。”忙里偷闲,李敖随时幽上一默。
  在演讲中,李敖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自由主义”主张,“什么是自由主义?从学理上讲,你出一本书,他出一本书,学理上非常高深。对我而言,没有那么复杂,自由主义只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反求诸己,一部分是反求诸宪法。”
  在9月23日的清华演讲中,李敖又对他的自由主义观中“反求诸宪法”部分加以补充说明。
  
  汉唐盛世、不做“自了汉”
  
  和两天前在北大演讲时的嬉笑怒骂相比,站在清华讲坛上的李敖要“正经”得多。 “我已经听到大陆的一句话,叫做大清帝国北大荒。刚刚我已经被嘱咐,不要奚落北大,所以今天我在清华,我决定放北大一马。”
  放过北大,李敖从庚子赔款、清华建校谈开,简要回顾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这时候中国就一路挨打。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就是如何避免挨打和挨饿,如何避免挨打?经过这么多年下来,最后香港也收回了,现在没有人敢打我们中国了,我在这里公开和大家说,只有一个党能够做到这个现象,就是中国共产党。”
  李敖说:“大家以为我喜欢骂人,不晓得我也喜欢捧人,该属于谁的就是属于谁的,我必须说刚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刚刚有人说了你在北京这样讲,大家忘了我在中国的一部分台北也是这样讲的,告诉大家这个功劳是共产党的。”
  “今天大家知道吗,现在是中国自汉唐以来所没有的一个盛世。”
  李敖还在演讲中,劝告清华学子不要做“自了汉”。“自了汉什么标准?有点钱读了博士,或者是在外国住下去,管我自己的生活,这叫自了汉。我告诉各位,这个观念本身是错的,你们的根就在这里,对中国你可以抱怨,你可以不满,你可以诅咒,可是告诉你,根就在这里。”
  “今天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务实,面对今天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的前途,就是说中国才是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真正努力的目标,真正献身的目标。别相信洋鬼子的高调。”
  清华学子对李敖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后,清华学生向李敖赠送了一件T恤衫,上面印有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有一架清华学生制作的“模型桥”。李敖回赠给清华的是《李敖大全集》。
  
  众说纷纭话李敖
  
  早在李敖大陆行开始前,关于李敖的各种评价就时而见诸媒体。褒扬者尊之为“大师”、“斗士”,鄙薄者斥之为“小丑”、“娱乐明星”。据不久前新浪网的一份调查结果,有四成的网民认为李敖是一“狂人”。特别自凤凰台《李敖有话说》开播以来,一些大陆学者对于李敖的某些言行颇有异议。
  青年作家余杰对李敖的态度转变,就颇有代表性。此前余杰对李敖尊重有加。在《李敖与北大》一文中,余杰写道:“当我觉得绝大多数正在北大读书和教书的人都不配作为‘北大人’的时候,我在彼岸的台湾发现了一位真正的‘北大人’――李敖。”
  而最近余杰在一篇题为《李敖的堕落》的文章中,开始痛批李敖,“他已然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基本的人格。为了利益,他不惜悄悄地出卖自己。这种聪明人的虚伪和无耻,比愚昧更让我感到悲哀。”
  而就在几个月前,有媒体披露大陆著名学者朱学勤、葛剑雄批评李敖一事。
  朱学勤称,“我觉得当年他反抗蒋家王朝的那种孤胆英雄的气概,今天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评价大陆和今天的台湾等等,太偏狭,格局不大。这是由于李敖的见识,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岛民心态。”“我觉得他很敢对大陆的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一些历史人物信口开河,我觉得他勇气可嘉,但说了很多错话。”
  在余杰看来,“如果他真是以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身份来大陆,他不会按现在这种方式来做,他也不缺这点钱,没有必要让凤凰台来替他安排。也可以安排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活动,比如说,和大陆的知识分子来对话。他也没必要在钓鱼台国宾馆去住,没必要动用那么多保镖,没有人会对他加以人身攻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学者,这一点尤为可笑。”
  余杰举出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来和李敖做比较,“索尔仁尼琴后来回到民主化的俄罗斯,他仍然坚持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严肃思考和表达,他不介入到喧嚣当中。他的话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但是他耐得住寂寞。这一点对于知识分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李敖完全不是这种人。”
  “对李敖的演讲,我听说,他也暗暗表达了某些东西,如果真是这样,我表达我的敬意。”青年学者冉云飞说。
  在冉云飞看来,李敖1980年代出监狱以后,他就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了。“他早年在《文星》时期我还是蛮佩服的。我觉得他是一个当代社会批评家吧,如此而已,其他诸如‘大师’啊、‘历史学家’啊,都是一些可笑的帽子。他后期的转变,与他骨子里喜欢标新立异的个性相关。中国人一方面喜欢做奴才,一方面喜欢说疯话。疯话特别容易引起社会的耸动,而那些认真思考、理性发言、努力做事为人的,反倒不被社会、媒体所关注。李敖出狱以后,关于大陆的一些现状判断是不着五六的,这是一些大陆知识分子不喜欢李敖的根本原因。”
  “李敖有找材料的功夫,这可以迷倒很多人。但是材料找到了,得出的结论却错了。找到一把钥匙,却开了别人的门,而不是自己的。”
  “李敖所谓西化的是什么?是西方的左翼。也就是西方的激进主义,以激烈地抨击社会问题为己任。”“按学理上讲,胡适、殷海光、李敖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一个链条。但在我看来,真正得到自由主义精髓的还是胡适。第一胡适看似温和,但内面坚定。第二,他是不放弃原则的,第三他不丧失做人底线。这几点李敖有差距,他很多做法是不坚定的,摇摆的,是利益至上的,是没有底线的。作为个人,你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作为一个有知名度的知识分子,我们就用公众人物的要求来看待你,你的言行,免不了要受到民众和学者的质疑。他得到了自由主义中的积极自由的一面,但消极自由的精神一点也没得到。”

相关热词搜索:大陆 敖行大陆 大陆人在台湾纯粹记录生活 敖行大陆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