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带着故事上路 穿越撒哈拉带手机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因为三毛,“撒哈拉”这3个字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意味。   少女时期曾多次幻想,以后踏上这片神奇的沙漠,一定要有长裙、头巾、硕大的耳环外加叮叮当当的手镯和项链;要有一张艰辛跋涉后布满灰尘的脸;要有海藻般干燥、晒得发黄的长发……
  事实证明,我完全想多了。
  出于方便的考虑,我们没去三毛居住的小镇阿尤恩,据说那里至今还有记得这位中国女人的老邻居。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摩洛哥西北、距阿尔及利亚边境30公里的Merzouga沙丘。
  这里是摩洛哥的旅游胜地,亦是撒哈拉沙漠旅游开发最完善、最全面的一个沙丘。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越过著名的阿特拉斯山脉,青葱浓郁的地中海景象立马褪去,绿树不见了,满眼都是被烈风剥去外衣的戈壁。再往前走,山不见了,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地上布满了如同天外来石的黑色岩块。
  地貌越来越荒凉,城镇却越来越繁华,几乎每隔一公里就是一个建设豪华、设施齐全的四星、五星级大酒店,酒店门口停满了从欧洲大陆开过来的旅游大巴。就这样,不需历经艰辛,不需像三毛笔下的非洲女人那样用石块除垢,不需搭商队的骆驼在茫茫沙漠里摸不着北,撒哈拉伴着沙就到了眼前。
  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更像欧洲的一个另类后花园。
  到达时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血红,凄艳如油画。“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三毛的这句描述,正是我陷入这片无尽黄沙时的真切感受。
  我们住在名为“Auberge du sud”的青年旅社,法语直译为“南方小旅馆”,典型的阿拉伯城堡建筑风格,几乎长在沙漠里。车开到门口时,正好遇到裹着长围巾的伙计牵着一串骆驼走过去。
  虽说是沙漠腹地的青年旅社,住宿条件却无可挑剔:宽敞干净的房间、宫殿一样的大厅,甚至有个十来米的游泳池。当然最满意的还是充足的洗澡水。晚餐是当地人最传统的食物:烤羊、COUSCOUS(一种以粟米、蔬菜为主的蒸煮食物)和沙拉,这种沙拉只用盐调制切碎的番茄、黄瓜、洋葱等蔬菜,用最简单的烹调方法给人最欣喜的清爽可口。
  晚餐后,换了衣服直奔游泳池。泡在池子里举目四望,环绕这汪清水的是黑暗沉寂的沙漠。泳池边,就着非洲鼓音和土著歌曲,各种肤色的旅客围着跳舞聊天。游够了跳累了,我独自瘫在旁边的沙丘上,望着星空枕着黄沙,幕天席地。
  第二天很早就起床,由骆驼驮着进入沙漠深处看日出。骑在单峰驼上爬沙丘是一件让人绝望的苦活,看着近在咫尺的丘顶,深一脚浅一脚却绝非易事。坐上大沙丘,面朝东,这时要做的就是等,等太阳一点一点蹦出来,最后圆成个蛋黄,映亮脚下同样金黄的沙。
  撒哈拉的沙特别细,一起风就让人觉得这里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沙。看完日出回到旅馆洗澡,足足洗下了一小脸盆。沙附在头发上,钻进耳朵、鼻孔里,贴在皮肤上,一说话就能感觉它们在舌尖上。为我们牵骆驼的撒哈拉威人一到看日出的地方,马上用头巾把自个儿裹严实了,走到背风的一边。等饱经风沙的我们看完日出走下来,他已经被埋在一层厚厚的沙下。他起身一抖头巾,满身轻松地往回走,把各国游客看得大笑。

相关热词搜索:撒哈拉 带着 上路 撒哈拉 带着故事上路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全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