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影响2005等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他们影响2005      和在历史长河里刻下过沉重烙印的著名年份相比,比如1793,1917,1966,2005年,无疑平凡得多。这样相对平静的当代世界史,对那些充满职业理想甚至是狂热的新闻记者来说,或许有点不尽如人意。
  马克思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人质。身为中国人,相比于那些正浸润在所谓“后现代主义”景观里的西方社会中人来说,我们的当下史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生动,多么的波澜壮阔,又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年终之际,本刊特别推出这组“年度影响力25人”的专题报道,以为编辑部同仁对2005年的一种回溯。
  
  肖扬 宪政改革的幕后推手
  
  2005年佘祥林冤案的批露举世皆惊。论者指出,发生在11年前的这起冤案最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司法缺陷: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护;主观臆断,有罪推定;监督乏力,制约不够;执法主体素质低下。
  对中国司法的弊端,在公检法司都有过工作经历的肖扬了然于心。他不但有认识问题的智慧,而且有解决问题的勇气。自1998年3月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连任)以来,肖扬主导了全国法院系统并对司法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庭审模式由纠问式转向控辩式;扩大合议庭和法官独立审判的职权,减少了行政权力对法官审判的干预;加速法官职业从大众化向职业化的转变;推动司法人员统一资格考试出台;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审判公开;大幅清理和减少超期羁押案件,推动无罪推定意识的深入人心……
  “法官不是风云人物”,“对罪犯可杀不可辱”,如此一系列开明而又合乎时代潮流的言论给人以希望,1960年代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肖扬从不缺乏接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胸襟。
  加入WTO以来,中国司法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保证司法的公正、效率和廉洁,是摆在中国司法机构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肖扬身上,我们看到了积重已久的中国司法界难题破解的希望。
  (黄广明)
  
  连战 56年的台海跨越
  
  连战刚走,宋楚瑜、郁慕明又来。在两岸关系因为台独言论的甚嚣尘上而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以连战来访为标志的两岸互动,开启了台海关系的和解之门。原本看起来似乎山穷水尽的两岸政治僵局,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折。
  尽管这种进展,离最终的政治整合依然遥远;尽管台湾的主流民意,对大陆仍有疑惧,但至少人们已经看到了两岸政治和解的希望,看到了化宿怨、和为贵、求共存、达双赢的更多可能。
  出乎意料,原本在台湾政坛上表现平庸,性格木讷,缺少公众亲和力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却在涉入政坛三十多年之后,在两度竞逐“总统”败选,在国民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重危机笼罩之下,在自己年近七旬,即将卸任国民党主席,而国民党正处于内部权力世代交替,酝酿新一轮权力角逐恶斗之前,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连战的脚步,代表了两岸政党在经过对峙和意识形态斗争之后,开始冲破阻力寻求对话与和解的决心和力量。连宋的脚步,更告诉世人,中国人即使在中华民族没有遭遇外族大规模入侵的前提下,为了争取彼此之间的和平相处,共生双赢,也可以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赵灵敏)
  
  潘岳 把“橡皮图章”变成权力大印
  
  以一个副职的身份,潘岳竟成了公众最熟悉的中国环保总局官员。2003年3月,潘岳走马上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开始分管宣传和法规工作,至2004年12月,潘岳才接手环境评价工作,从2005年第一个月起,公众就记住了潘岳这个名字。
  依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字面上的“一票否决”权力,他大开杀戒,居然连续砍杀了几十个大型建设项目,包括总投资70亿元的三峡地下电站、总投资446亿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超大型项目。而“绿色GDP”、“环境文化与社会公正”、“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等多个新论,更给整个社会涂上了深深浅浅的绿色。
  尽管早在1978年国家就明确规定,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长期不改的单位,要停产治理,实行经济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严重的给予法律制裁。但20多年下来,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纸虚文,极大浪费的生产模式,污染严重的河流山川,正在拷问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正当性。此时,一个抡着“三板斧”、誓言要把环保总局从“橡皮图章”变成“权力大印”的官员的出现,无疑是社会的福音。
  所以,潘岳断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赵灵敏)
  
  曾荫权强势新特首
  
  2005年,对香港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届特区政府有两个特首,一个叫董建华,因身体不适而请辞;一个叫曾荫权,原本是董建华下属,2005年6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誓就任。曾荫权是一个典型的“香港仔”成功故事,他由一个药行推销员爬至特区行政长官,他过去经历所塑造的性格在香港这个充斥广东人“精叻”、“古惑仔”特性的城市,自然是入形入格。
  他上任后立即以“强政励治”为口号,明显要扫除弱势政府形象,在10月发表施政报告中以政治领导作为自己的角色期许,新委任的行政会议8位成员都是商界及有专长的精英,获得舆论肯定,他又破格任用41岁大律师黄仁龙出任律政司长,更是令人一新耳目。此外,亲自率全体立法会成员到珠三角访问,这是97年后双方首次接触,获得香港民众肯定。他务实及反应快的作风,充份体现了“香港仔”的性格,而且敢于以新思维面对复杂政治问题,不会采取逃避的态度。
  对于07/08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及特首选举方式,社会存在不同意见,有部分民意希望加快普选步伐,曾荫权以一贯尽力而为的态度去争取民意,包括发表电视讲话去说服市民。虽然在特区内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社会意见纷陈,但因为曾荫权的施政新风,不同意见才释放出来互相交锋。曾荫权的领导风格,他那种适者生存的哲学,配上香港这个众声喧哗,古惑多变的广东人城市,他真正是个入形入格的政治领导。
  (刘细良)
  
  薄熙来 魅力部长
  
  2005年,中国和美国、欧洲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剑拔弩张。
  4月4日,以冲击市场、影响就业为理由,美国宣布对中国三种纺织品启动“特保”程序。两天后,欧盟也宣布对中国部分纺织品“设限”。
  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品出口关系到大批企业生存和工人就业。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如何应对,为世人关注。
  薄熙来的谈判智慧和个人魅力无疑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性会谈持续的时间是10个小时,像这样马拉松式的谈判,已经成为了商务部长薄熙来的日常工作。
  6月17日,中美之间开始纺织品第一轮谈判。直到11月8日,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签下协议,成功解决争端。
  薄熙来在商务部得心应手,技巧日渐娴熟,对谈判拿捏精准。言谈之间,魅力毕现,为媒体以及公众折服。
  在未来相当时间里,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争端或会越来越多。一个如薄熙来般有个性、有魅力的周旋者,尤为重要。 (栗源)
  
  易宪容他们缄默,他在说话
  
  2005年,在房价已经高到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担的时候,地产商和一些经济学家还在告诉公众,还不够高,还要上涨。
  学者易宪容用专业的方法,证明了公众对房价的直觉是基本正确的。易宪容说,上海的房价应该下跌50% ,北京的房价应该下跌30%。随即,他用经济学的原理阐述了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市场,是一个制度缺陷的市场,是一个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价格操纵的市场,是一个由房地产开发商完全垄断与地方政府不作为的市场。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上的价格完全是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操纵下的价格。”
  此言论如平地惊雷,遭到了众多地产商的围攻,但同时也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喝彩。唾沫与献花齐飞,辱骂与喝彩一色。在2005年关于房价的大论战中,易宪容成为风暴眼中的人。
  接下来,易宪容依然旗帜鲜明,不屈于压力,也没受媚于利益。
  易宪容并非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但我们遗憾地发现,2005年,那些最顶尖的经济学家突然缄默了,同时沉默的还有独立和公正的底线。
  (栗源)
  
  李彦宏 大赢家
  
  2005年8月5日,李彦宏创建的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挂牌,以其破天荒的高达354%的涨幅,创造了美国股市213年以来外国公司首日涨幅的最高纪录。
  百度的成功上市,堪称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次精彩亮相,使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再度升温,成为带动IT产业新一轮投资热潮的标志性事件。
  李彦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现在的百度,以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为主要的业务增长点,以国内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这与他和徐勇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资人递交商业计划书内所写的做门户网站的生意大相径庭。
  有的人天生适合创业,比如李彦宏。不仅因为他对技术的偏执、他的坚持以及处理事情时的游刃有余,还有一点,对完美的追求。
  (黄广明)
  
  柳传志 国际化先锋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PC全球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这桩收购。
  近年来,海外并购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的集体梦想,有许多先行者如海尔、TCL已经开始艰难的探索之旅。
  联想不是最先出发,但却无可争议成为了最引人注目、最成功的企业,因为,联想收购的是IBM的PC部门。国外媒体对这起并购案的评价是,“一个弱小的中国电脑公司努力汲取海外伙伴的智慧,然后,吃掉了他们的午餐。”
  柳传志正是这桩收购的灵魂。柳传志的高瞻远瞩,为联想成为全球最出色的IT品牌,最有竞争力的IT公司铺下了可能的道路。
  尽管现在新联想还将有坎坷荆棘,但多数人对这个企业的未来保持乐观。因为,柳传志不仅造就了联想的商业业绩,还造就了联想文化。
  柳传志会慢慢老去,但他仍然是中国企业家的教父级领袖。可以预料,这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栗源)
  
  丘成桐 向北大开炮
  
  1982年荣获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至今仍是惟一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数学家。在一代宗师陈省身去世后,丘被认为是华人数学第一人。
  20多年来,丘成桐教授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先后自筹资金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数学英才班,并设立了华人数学最高奖――晨兴数学奖。他往来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主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霍金等世界名师来华讲学。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却不取分文报酬。
  在公众视野中一个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 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等中国学术建设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内幕揭露更是让人吃惊。在他批评的人当中,甚至有他的得意门生。
  中国学术和科研界的种种问题,在丘看来只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尤其是不同的既得利益者的相互勾结,让他感觉中国学术界的问题不单在制度建设上,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学术人迷失了方向,没有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术精进和教书育人上。
   丘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史记》的研究更是令人叹服,但就是这样一个深悟中庸之道的科学家却选择了最不中国式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张欢)
  
  潘刚中国乳业老大
  
  “我先喝点儿水,你们也喝点我们的伊利牛奶。”12月12日,在北大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上,发言开始,潘刚冲着台下300名学子使了招“幽他一默”,引得场下笑声一片。
  伊利集团新一任董事长潘刚,“平常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不会打高尔夫,也不太擅长演讲,不是那种能把大家‘忽悠’得热血沸腾的人。”在助手刘春海的眼里,这位上司就是一个实干家,不爱张扬。
  眼下,小小茶室中,记者与潘刚正面对面交谈。服务员斟茶时,手一偏将水洒在了桌面上。服务员很紧张,潘刚稳稳地坐在那儿,含笑依然。
  这个35岁的年轻管理者,从普通工人到质检员,从创建冷冻食品公司质检部,到组建矿泉水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总裁助理、集团总裁,最后成为集团董事长,其间13年的风风雨雨,他,经历得多了,眼皮子下的这几滴水又算什么?
  潘刚的正式接管伊利,被媒体喻为伊利进入“潘刚时代”。
  (彭苏)
  
  李洋 过山车般的这一年
  
  2005年6月24日,全国高考成绩公布,海南省海天学校学生李洋以897分的好成绩,获得海南省理科状元。但很快,因为有人举报李洋是湖北移民,他失去了就读清华的资格。
  这个17岁孩子的命运,引发了又一次对“高考移民”问题的大讨论。此外,海南今年还有29名省外就读高考生,因与李洋“犯有同样错误”,被取消报考重点院校资格。
  幸运的是, 2005年9月14日,李洋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并获合计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
  过了2005年,李洋18岁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出现新的“李洋”?而他(她)还会像今天的李洋一样幸运吗?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安排下,尽管各地都在奋力封堵,每年依然有不少人,像候鸟一样从东向西,自北往南,继续着“高考移民”之梦。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这种典型的计划体制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打破了教育领域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公众有权力享有更公平的教育,也希望李洋所引发的讨论能让我们尽快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和路径。
  (马金瑜)
  
  陈丹青 “出走”画家的抒情与困顿
  
  2005年初,画家陈丹青因为不满大学教育体制,向清华大学提出辞职。虽然他说自己讲的都是“太阳底下的事”,但是还是引来了媒体的喧哗。
  教育本来就是2005年最热门的话题,针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批评,也是由来已久。以陈丹青的身份“出走”,这是放不过的新闻事件,辅以他的犀利直言,一轮热议从报刊到网络直至餐厅茶肆:虽然被讨论的事情,没有因之得到任何的改善。
  除去他所引发的议论,陈丹青的个人心灵世界,在事件中被披露和呈现,在事件之外,在阅读者和倾听者的心中,引起的是更深邃也更忧伤的共鸣。
  陈丹青说自己,“在什么地方都是悲观主义者”。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悲观主义者,他的心灵如何感受、如何映射这急速变更的世界,如何将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如何体会街上一个陌生人的表情,如何把这表情和这个民族沧桑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画家眼前的人与事物,被安置在历史、民族和人性的多维背景中,陈丹青对望这些事物,更对望那背景,无法控制地抒情。抒发一个艺术家的多情,一个中国人的深情,一个悲观主义者的悲情。抒发一个人的感情。
  2005年底,陈丹青说,“05年又是浪得虚名的一年,当枪使,希望这一年快点过去,多画画。”陈丹青太过自嘲,或者他直觉到自己被普遍地误会了。其实在误解的噪音底下,终有深度的理解和体会在沉默,沉默中多少人如他一般多情地凝望:这兀自奔忙的祖国。
  (刘天昭)

相关热词搜索:影响 他们影响2005等 影响世界的他们 我不能影响他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