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总统是怎么诞生的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奥巴马问Callie是否拍到了他的鞋。他告诉她,一年前开始竞选时,他已经为这双鞋换过一次底了      美国立宪221年以来,拥有了第一位黑白混血的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他将于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宫。
  自宣布竞选总统那天起,奥巴马有过数百次演讲,如果用电脑统计一下关键词,除了“变革”、“是的,我们能”,“黑”与“白”大约是出现最多的。他说:“这不是一个黑人的美国,不是一个白人的美国,也不是一个拉丁裔或亚裔的美国,这里是美利坚合众国!”
  被他视为精神导师的赖特牧师被曝出“上帝诅咒美国”事件之后,奥巴马镇定走上演讲台:“他错了。但我不能抛弃他,就像不能抛弃我的黑人社区和白人外祖母一样。”之后民调显示,69%的选民表示理解和认可。
  演讲是美国政治家的显学。文稿可以后台准备,但嗓音是自己的,节奏、语调、强弱得自己拿捏。缺少戏剧天分比较吃亏,受民众欢迎的候选人,多半是哈姆雷特。海军家庭出身的麦凯恩显然略逊一筹,但人们不说他“不大会讲”,只说“他老了”。
  当地时间11月4日下午5点,芝加哥格兰特公园,两位工人在起重机的帮助下吊起两块高3.05米、宽4.58米、厚6.35厘米的防弹玻璃。当晚,胜选的奥巴马站在玻璃后面,发表开头为“你好,芝加哥”的演说。他的周围是多名戴着耳机的特工,每人负责某一方向的高楼大厦,防范可能的狙击手从玻璃窗后向新总统放冷枪――像好莱坞电影中描绘的那样。
  就在10月,田纳西州侦破了一宗暗杀奥巴马的阴谋。两名白人优越主义青年被控企图杀害88人,包括要将14名黑人斩首,其最终目标是要驾车冲向奥巴马,然后从车窗后面向他开枪。
  
  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Callie Shell是美国《时代》杂志摄影记者,从2006年开始关注奥巴马,跟拍了大量独家照片。2006年10月,在一场汽车赛上,她抓拍了奥巴马独自呆在赛场休息区的照片。“周围是伊利诺伊的乡村道路,没有保镖,没有随从,没有车队,也没有新闻媒体跟随。”Callie说。
  但从去年5月起,奥巴马开始受到特工人员保护,受保护的时间较以往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得多。从此,他被黑压压一群保镖簇拥着走向人群。如4月21日,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黑衣人中,一只黑肤色的手伸向人群,一只只手也伸向它,有黑的,也有白的、黄的。
  2008年1月21日,南卡罗来纳州,马丁•路德•金演讲日,两个大约七八岁的黑人小男孩排在长长的欢迎队伍里,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奥巴马。他们的祖母说:他们一直盼望有人能让他们相信,金博士的话会在他们身上实现。
  奥巴马赢得南卡罗来纳州预选后,越来越多的人向前台涌,希望看看他,保镖和随从不得不使劲将他往后台拉。一位机灵的父亲,驮着女儿站在后台边,紧紧地贴着奥巴马。他说,即使女儿不记得他今天的一言一行,也会记得在这里见过他。
  2008年的美利坚需要精神领袖。
  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说,小布什留下的摊子实在很烂:美国自始至终没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阿富汗陷入崩溃,安然、世界通信、贝尔斯登、AIG、“两房”等先后破产,此外还有社会保障体系私有化,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等等。共和党执政8年,支持率跌落到20%,在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的重创之下,美国人需要指引与安慰。
  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现居华盛顿的学者龚小夏属民主党阵营。几个月前她曾在奥巴马助选团队工作。狂热的广场效应她似曾相识,感觉不妙。“他们又唱又跳,我就想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表现出与民主精神相悖的盲从。可那几个人的架势,几乎是要把我给吃了。在那种氛围里,你不能质疑、批评,否则就是种族主义。”
  如果不是房价跌得那么狠,如果不是股票缩水那么厉害,如果不是身处群情激昂的演讲大厅,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应该不难发现奥巴马“光滑演说”中隐含着的漏洞。譬如,在胜选演讲中他用类似中国重章叠唱的修辞法,在6小节末尾重复同一句“Yes,we can”;而在演讲最后,他说:“倘若有人嘲讽和怀疑,说我们不能,我们就以这一永恒信条回应,因为它凝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是的,我们能!”其逻辑,中国人大概不陌生。
  美国老记者约翰•汤普森回复记者的邮件时说:“美国人应该认识到:是不是稍微警觉一些,在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操纵面前不那么容易被感染更有必要?受过稍好教育的美国人,比如我,对奥巴马仍抱持怀疑态度,尽管我认为他是这个国家自约翰•肯尼迪后出现的最棒的一位(总统)。上帝啊,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著名汉学家墨子刻先生投完麦凯恩一票才到上海讲学。11月3日,他接受记者专访后详细谈了对两位候选人的看法。他认为,奥巴马身上隐匿着一种激烈/激进精神,而他本人似乎在隐瞒这一点,这是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墨子刻还说,现在,美国(民主党)已经找不到一位没有吸毒史的候选人了。
  
  他懂得通过媒体传达哪些讯息
  
  今年的《时代》周刊封面,8个给了奥巴马,2个给了麦凯恩,还有一次,两人的头像都上了,麦居右,奥居左,那一期叫“选择”。除了《时代》,奥巴马与家人也登上了《人物》、《名利场》、《滚石》等杂志的封面。
  
  龚小夏说,美国90%多的记者是民主党人,媒体的偏向在这次大选中尤其明显。早在8月,民调就显示,近五成选民同意记者偏助奥巴马,这与“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创造历史感不无关系。
  2007年2月10日,气温零下11度。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某个房间,妻子米歇尔为奥巴马掖了掖黑色大衣的领子,两个女儿玛莉娅和萨莎站在近旁,一个系着红围巾,一个系着白的。几分钟后,奥巴马走出房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
  2008年7月4日,蒙大拿州,奥巴马一家人坐在竞选巴士上,去参加国庆日野餐。小女儿伏在父亲膝上,大女儿望着窗外,米歇尔穿着居家的吊带裙。奥巴马获胜后《洛杉矶时报》开始对米歇尔的着装细加品评,认为她将设计品牌与大众款式混搭的风格,有助于在眼下零售业下滑、消费低迷的时段,推动大家再进商场。
  还有媒体用放大镜观察奥巴马胜选演说时的着装:低调的芝加哥品牌Hartmarx的单排扣西装,面料是97%精纺羊毛加3%羊绒,裤子翻边1又1/4英寸。他举起右臂时露出皮带扣,旁边一个眼上有一道明显的褶痕。新总统用的是旧皮带。有消息说,在两本自传出版之前,奥巴马几乎是个穷人,而两个女儿也曾告诉媒体,爸爸有一条裤子穿了10年。
  但这不妨碍他魅力四射,也许还能加分。关于他的魅力,人们已上溯到他的父亲,一位肯尼亚血统的纯正黑人。据老奥巴马1960年代的同学回忆,他口才极好,有着磁石般的魅力。而奥巴马在纽约打第一份年收入不超过1万美元的工时,也曾迷倒一大片女同事。
  美国女记者卡伦•马斯特森在回复本刊记者的邮件中说:“本着怀疑精神,我也曾一遍遍问自己,在奥巴马难以抵挡的个人魅力和优美的演讲后面,实质是什么?但我现在确信,他不止是一个政客,他是为了正当理由卷入这场游戏的,他是个鼓舞人心的角色。”
  2007年2月11日,宣布参选的第二天,奥巴马在爱荷华州拥抱了一位含泪的母亲――这位母亲在伊战中失去了儿子。她说,反对伊战和支持奥巴马并不意味着不爱国。
  2008年5月5日,印第安纳州初选日。这天凌晨,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奥巴马去了一家汽车厂,向刚下夜班的工人表示问候。许多工人举起手机,对准他拍照。
  另一时间,奥巴马与妻子等人去一家理发店拉选票。店老板、伙计要求与参议员夫妇合影,于是大家相拥站成一排。边上,一个围着白围裙的小男孩一边剃着头一边新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摄影记者Callie可能更有发言权。2007年11月7日,她跟拍奥巴马,发现他在离开一家冰淇淋店之前有个小动作――用餐巾纸把桌子擦干净。“他完全可以不那样做,那时活动已经结束了,媒体都走了。他习惯自己把事情做好,这是可以区别他与我碰到的众多政治家的特点之一。”
  然而,在下意识的小动作之外,政治家是很懂得通过媒体传达哪些讯息的――
  2008年1月6日,新罕布什尔。奥巴马在大巴上睡着了,背后是他的竞选标语:CHANGE-WE CAN BELIEVE IN。他已做完三场演讲,还有两场等着他。Callie问,如果拍他睡着的样子,会不会介意。奥巴马说,你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知道当我不知不觉中张开嘴巴时,就不用拍了。
  3月1日,罗德岛州。奥巴马在一间储藏室里接受了一次电话采访。Callie从正面拍下了他双脚搭在办公桌上的样子。两只皮鞋的底,各有一个洞。在第二场活动开始之前,奥巴马问Callie,是否拍到了他的鞋。“我说是的,他告诉我,一年前开始竞选时,他已经为这双鞋换过一次底了。”
  4月5日,蒙大拿州。两个工作人员经过铁架时做了几下引体向上。他们走后,奥巴马也上去做了三下,动作轻松利落。然后他跳下来,走出屋子,去发表演说。他当然知道,优秀的摄影师不会错过这样的瞬间。
  Callie还拍下过竞选大巴上,奥巴马从妻子身后拥着她,两人都睡着了的样子,面前摊着一桌的报纸。啊,温馨。
  公众面前,奥巴马有表演,但分寸得当,就像他身上那个有着121年历史、专为美国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们定制正装的品牌一样。
  
  胜利者回到真实世界
  
  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大获全胜”之际,一些媒体又找回了理性而冰冷的语调――“转眼之间,胜利者将被吸入现实的黑洞然后回到真实世界。在这里,议会而非总统才是法律和所有预算的最终决定者。在这里,权力集团的竞争导致无所作为才是面临重大问题时最‘好’的做法。即使是最强硬、最有效的总统也必须学会作方向性的改变。‘我宣誓不去控制事件的发生,’林肯曾经写道,‘但是不得不承认实际上是事件控制了我。’……”
  某期《时代》文章说:现代生活中,总统选举时的承诺可能是最具有误导性的。
  历史上不乏例证。1939年,二战即将爆发,罗斯福准备第3次竞选总统。对手声称罗斯福要把美国四分之一的青年送去战场,罗斯福也自称铁了心支持英国,但他在竞选前改变了“美国要保卫民主国家”的论调,表示绝不把美国青年送去当炮灰,结果大获人心,顺利连任。但当选后,美国很快参战,青年们排着队上了战场。
  卡伦说,我相信他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来。约翰说,是时候收拾布什带给这个国家的破坏了,但愿奥巴马能让美国恢复元气而不是重蹈覆辙。许纪霖说,奥巴马不是一个最伟大的总统,就是最糟糕总统中的一个,寄望越高,失望往往越大。龚小夏说,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奥巴马做什么,怎么做,世界正拭目以待。
  
  人物周刊:奥巴马获胜后感谢了他的竞选班底。你对他的竞选班底有什么印象?
  龚小夏:我本来是希拉里助选团的工作人员,在她宣布退出竞选后的两个星期里,我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奥巴马竞选班子打来的电话或收到电子邮件,让我去参加助选。这是各党支持者的惯常做法:既然民主党内初选已经有结果,接下来就该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共和党。我去了,感觉奥巴马的班底组织得很好――可能太好了,让普通人被一种气氛裹挟着走。
  人物周刊:据说许多年轻人投了奥巴马的票。
  龚小夏:就我所见,许多年轻人一哄而上,他们平时不见得关心政治,确实有人是看看电视辩论,谁长得酷就投谁。也有年轻人疯狂助选,自己掏腰包走街串巷,但最后自己并没有投票。其实这次的投票率并没想象中那么高,大约是比2004年高了两个百分点。还有些年轻人投完票不知道该怎么办,通宵在大街上走,心里还澎湃着。
  美国的大学基本上被左翼垄断。我在哈佛念书的时候,社会学系大约有一半以上是民主党,经济系更多,有70%投民主党的票。看到狂热的年轻人和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类似群众运动的东西,我是本能地要躲开。
  人物周刊:所以后来你去麦凯恩的团队帮忙?
  龚小夏:是。媒体也一边倒。我不喜欢这种不平衡的态度,太右和太左的政策我都不喜欢。这也是我投票给麦凯恩的原因。我身边有一些民主党的朋友也是这样,只是有点不敢声张。大约有10%的民主党人投票给麦凯恩。
  有天在麦凯恩的竞选总部,有个CBS的亚裔记者来做采访。共和党总部的人问我是否可以接受采访。我说,我是民主党啊。他们说没关系。我心想,大不了曝光之后有人砸我的车玻璃,就跟记者谈了大概20分钟。我说,选票投给麦凯恩,主要是因为我非常不喜欢奥巴马的高税收、高福利、大政府政策。如果一个政府允诺将富人的财富分配给穷人,将人们的生老病死都管起来,这个社会也就没了活力。这是有历史经验教训的。
  人物周刊:美国媒体比较了奥巴马与麦凯恩的车和房子,读后印象就是前者穷、后者富。
  龚小夏:说麦凯恩的7处房产是吧。麦凯恩没什么钱,他妻子家比较富有,他的岳父中学没毕业就开了一家啤酒分销厂,据说挣了10来亿。他的7处房产,4处是他和妻子住,或者他女儿住,还有几处是用来出租的。奥巴马在芝加哥住的是170万美元的房子,很不错了。
  人物周刊:美国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奥巴马展示出一种精神领袖式的魅力,你怎么看?
  龚小夏:精神领袖的口头禅是“你们相信我”。美国近代没有像欧洲那样衰落下去,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国家立国时根本原则的确立,即韦伯归纳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这个国家的人世世代代都在告诉子女:你必须关心其他人。就像肯尼迪说过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而这一次,我觉得大家好像在等一个救世主,期待神话发生。
  过去几次大选,我都参加了基层的竞选活动,这是特别好的学习机会。我就发现不是书里讲的,或者大学里学的那么回事。比如选民怎么选的?都说工会倾向于民主党,怎么帮的?利益集团是怎么活动的?还有,美国的大选制度以及一整套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当年10%拥有财产的美国公民才有选举权,黑人根本没可能。我有一个黑人朋友,1950年代争取选民资格时必须交两美元,然后参加考试。有一道题问的是:一吨煤燃烧后可以产生多少热量?这朋友就想,是什么煤呢?怎么个烧法?不好答啊。最后没及格。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南部非常普遍,直到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选举权法》。

相关热词搜索:巴马 是怎么 总统 奥巴马 总统是怎么诞生的 奥巴马做了几年总统 中国警告奥巴马访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