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玉,人生的冰壶尚未进垒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王冰玉喜欢听大理石质地的冰壶滑过冰面的声音,轻微而美妙。线路或长或短,弧线或大或小,速度或快或慢。最刺激王冰玉的莫过于冰壶直刺大本营、打掉对手时的撞击声,清脆利落。   冰壶听话。在2009年的韩国江陵,王冰玉在四垒推出的壶,打了一个漂亮的“双飞”。中国女子冰壶队击败了都灵冬奥会冠军瑞典队,首次夺得世锦赛冠军。
  冰壶不听话。2010年2月25日,温哥华冬奥会,首局的四垒,冰壶未能理想占道。随后中国队打得急躁,4比9不敌瑞典队,无缘决赛。最终获得铜牌。
  自2003年组队到首次获得世锦赛冠军,这支队伍用了6年时间。中国观众似乎一夜之间知道了这项运动。人们不知道赛道长短、不清楚比赛规则,但对冰壶运动的美誉、对4个姑娘的称赞,随之而来。
  其实,国内的专业冰壶馆只有3个,从事这项运动的,不过百余人。
  新科冠军就像一剂强心剂,扎在国家体育总局身上,让这个冷门项目有了继续生存的理由,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智慧与果敢――中国人在冰上不仅可以像王?一样快,像申雪、赵宏博一样美。
  温哥华冬奥会,人们看不到4个年轻姑娘的笑脸――她们只想快点结束比赛,离开不懂情感的冰道、大理石和训练生活,过一过正常人的生活。
  2011世界冰壶世锦赛,王冰玉和队友再次获得铜牌。这次,媒体理性,观众淡定,4个姑娘更是从容地总结了比赛得失,互道珍重,开始了一段暂离冰场的生活――周妍、岳清爽、柳荫去美国读书,王冰玉回到家乡哈尔滨休息调整。
  在哈尔滨,王冰玉向本刊讲述了她26岁的人生和感悟。
  
  哈尔滨
  2010年4月21日,哈尔滨道外八区冰球馆,全国冰壶冠军赛。这是女子冰壶队拿到世界冠军后的第一场比赛,不设门票。摄氏零度左右的场馆里,只稀稀拉拉坐了三十多个观众,几乎全是队员的家属。
  我妈以前拍过连续剧,在85版《雪山飞狐》里还有一个角色。但我特别不好意思跟同学说,因为是反面角色。我爸以前是冰球运动员,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队队员,后来在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做教练。我在学习上没挨过打,倒是因为倔嘴、不听话、没礼貌挨揍。我爸当教练的那个手,一下子就够我受半天。
  后来,爸妈离婚,但对我都爱得用心。可能他们觉得离婚后,没办法给我一个完整的家,便努力地想办法弥补。
  我有段时间挺叛逆。一次,留了张纸条,离家出走。没多久就开始乱想:爸有心脏病,回家看到这张纸条会不会气犯病?满脑子都是这些,急得不行,回家一看,纸条还在那里,下楼时正碰上他回来。他问:“干嘛去?”我说:“没事,转转!”“回来吃饭吗?”“回!”
  初中谈恋爱,被老师知道了,告诉我妈。她哭得稀里哗啦,把我都哭懵了:我犯了什么错,怎么哭成这样了,不就是上课传传纸条什么的?那时候我正写“小说”,就是有点爱情、有点科幻、有点复仇之类的东西。我妈说:“你这都写的什么呀!”到我爸那里,他和我站在马路边上,站了很久,就说了一句:“我姑娘什么时候长大了。”这话说得我心酸,眼泪马上就要下来了。
  第一次滑冰,我爸让我推着椅子滑,一天就学会了,但我不太敢滑,家里人也没太想让我往这方面发展。初中快毕业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中专学校招收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广告,觉得特别好。拉上奶奶一起去。奶奶不给报名费,因为她不想让我去那么偏远的地方,但我自己有攒下的零花钱。
  当时念的是格林斯潘的一篇文章,挺自信。念完两段后,考官说,你回去配一副隐形眼镜吧。看来有戏。复试是试镜,一个月后听消息。家里人都极力反对,姑妈跟我说:“如果你真想当播音主持,那就努力学习考进北广。”
  从那之后,我觉得家里把我梦想的小火苗浇灭了。
  后来练冰壶,突然想打好它。刚开始很难找平衡,滑出去的时候,右腿膝盖经常跪在冰面上,整个磕青。给姑妈看,可骄傲了:看我练得多刻苦。姑妈心疼我,还是希望我读书,以后当个老师。我爸担心他不在我身边,我还会冒出些什么鬼主意,另外他也很看好冰壶运动,就坚持带我到他所在的学校学习、训练。
  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也是中专,上课时,基本上只有我认真听讲、抄板书。教文化课的老师说,我爸把自己姑娘送这来,是“没正事,不管孩子”。现在他们都改口了。
  天天半夜起来上冰训练,到最后哈尔滨成立专业队、进国家队,直到拿到成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2009年冰壶世锦赛那次夺冠,我爸在家看比赛,激动得直哭。他在国家队才打进冰球比赛B组,感觉我帮他圆了冰上世界冠军梦。
  那次播音主持专业的面试过去两个多月,我打电话过去,老师在那边急了:你也太不拿自己的事当回事了,你被录取了,下星期一就来报到。
  其实,知道录取就好了。
  
  加拿大
  在加拿大,王冰玉和队友了解了一项运动在一个国家的群众基础。加拿大人口3200多万,其中150多万人会打冰壶,全国有1200多家冰壶俱乐部。用领队李东岩的话说,“在加拿大开车,每半小时就能经过一个冰壶馆”。
  执教中国队参加冬奥会的加拿大人丹尼尔•拉斐尔说:“中国队员每天都在练习冰壶,而在加拿大,绝大多数冰壶运动员都是白天工作一整天,晚上和周末训练。”
  2004年我第一次随队去加拿大训练,跟当地的业余选手比赛。她们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站在那不敢扫冰,投球时跪不住。就那样我们都赢不了。
  在国内时天天测试。赢了国内一个选拔赛,积累了一定的信心,但到国外,发现连老太太们都打不过,又感觉不行了。那个时候国家冰壶队刚成立,没有成绩,国家不会多花这份钱。当时告诉我们:今年拿不下来,整个冰壶队就要取消。
  2005年我们在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获得了第二名,第一次进入世锦赛。那时如果真打不出来,就不干了,领导、教练、队员都是这样。本来就是冷门项目,没有经验,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奥运会前的备战,我们从来没经历过。温哥华奥运会前我们刚拿到一个世锦赛冠军,大家开始看我们,觉得拿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应该没问题。我们没变,但领导、教练,包括媒体,都跟以往不一样了,一下子非常紧绷。
  我们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一个小镇租了房子,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现在我都觉得在那里的训练是个痛点。那时,教练和领导各有想法,但真正承受的是我们运动员。
  每个人的电脑都上交,只在给我们写每站比赛总结的时候发下来。刚住进去的时候,学习蔡振华局长讲话,学了3遍。每人念一段,念完之后总结感想。
  埃德蒙顿的冬天特别冷,24小时没有温差,从早到晚都是零下30度。我们屋的暖气坏了,窗户漏风,最后把窗全粘上,永远不拉开了。床边都冻冰,床单和墙冻在一起。什么都没有,我们偶尔还打打扑克,后来连扑克也不让打了,大家就坐那发呆。教练跟我们算:一个月的时间,天天两个小时上冰,4个人练,每个人只能投几十个球。两个小时平均分配,每人半小时……最后连减带除的,我们每个人只有18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那段期间满脑子就一个概念,早上出早操,上午上冰,下午上冰,晚上陆地训练。9点钟回来睡觉,第二天再练。一天光在路上就要走两个小时。
  那一年的瑞士站比赛,我们连输3场,直接出局。领队、教练非常生气。领导找我们谈话,说我们当时在加拿大的训练,叫控制欲望训练,就是你想干什么偏不让干什么。我觉得理想境界是好的,希望我们无欲则刚,但后来我们所有人的眼睛都呆呆的、直直的――你说现在吃饭就吃饭吧,你说训练就训练吧,你说练什么就练什么吧,我们完全没有想法。
  练傻了,比赛都没有欲望了。我们4个就说,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改变一些东西。领导希望这种训练是好的,但对我们起反作用了,因为比赛的人是我们。
  冬奥会期间,一个主管夏季项目的领导见到我们4个人就说:昨天比赛打得不错,你们一定要向王冰玉多学习,昨天跟领导说了,咱们队伍就应该多几个像王冰玉这样的队员。我当时汗都快出来了――你永远不可能说一个排球队全是赵蕊蕊,一个篮球队全是姚明,那不可能。你累死他,让他自己去打,没有人传球给他,没有人掩护他,没有人保护他。一听就是不懂项目。如果我是其他3个队员,都会往心里去:我努力你看不到吗,我在做的你看不到吗,我们一个集体项目,为什么你眼里只有她?
  输给俄罗斯队之后,外教非常生气,之后有媒体说我们“内讧”。半决赛输了,第二天马上面临铜牌争夺战,我那天哭了一下午,从来没哭得那么夸张。教练问我:明天比赛能不能打?如果说我能打,怕他们会觉得是跟自己较劲。他们给我30分钟时间考虑。
  回去之后,我跟她们几个商量。周妍说,你能跟我们谈这个问题,就不是跟自己较劲。小爽说,你明天肯定能打好,回去睡觉吧。
  我告诉教练,明天比赛我打,3个队友支持我,也信任我。教练丹尼尔、谭伟东,还有领队李东岩说:这个答案,你让我们多等了30分钟。
  
  美国
  从埃德蒙顿的备战到征战温哥华,女子冰壶队对金牌的渴望最终换来一枚铜牌,从世界锦标赛冠军退回到第七名,4个姑娘的心情一落千丈。奥运会后,王冰玉要求去北京体育大学读书,后前往美国进修,异乡的一切带给她的新奇感快速化解了她的抑郁。
  我们4个人后来聚到一起,第一个问题都是“你最近脾气好点了吗”?
  周妍一次生病,想喝粥,但没有卖了,她老公买了煎饼果子,里面搁了点辣椒,她说“你想辣死我”。那你吃点米饭吧,她又说“你想噎死我”。周妍在家擦地,洗抹布时肩膀撞到门框上,抄起抹布好一顿抽那扇门。
  柳荫那段期间在家收拾房子,打算结婚,一块板子怎么也整不利落,干脆整个墙板都拆了。和老公两句没谈拢,就把车窗摇下来了,要跳车。柳荫看不惯老公走路不抬脚,说“带回家都是灰”,后来她老公在家走路高抬腿。过了差不多5个月,两个人的状况才稍微缓和一点。
  2011年1月1日我是一个人过的,在西雅图看烟火。从练冰壶起,一步一步走过来,曾经我所有的梦想都在2010年,那么重要的一年,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突然发现,其实所有的东西只是我们觉得它很重要,给它加上了很多绚烂的东西。
  在美国,我一周训练3次,加入当地的俱乐部比赛。朋友给我报了两个男队一个女队。天天7点起床,上英文课,中午是舞蹈课,下了课只能买点东西在走廊吃,就要等下午的课,或者在篮球馆睡三四十分钟。但生活过得特充实。
  周一、三、四打比赛,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我挤着时间参加训练,所以在冰上的两个小时,非常认真。以前在国家队,上午练完了还有下午,天天练不完,天天算着礼拜几。到美国之后,就这两个小时,还有一堆作业没写,所以比赛时,不好好打都对不起自己。
  队友都一样,不论业余还是专业,对待比赛都一样认真,没有人在乎你是中国国家队的。只要我喊“擦”,他们有多少劲,就使多少劲。我被他们感动,也觉得很惭愧,他们才是真正喜爱冰壶。
  我在麦迪逊,到训练馆开车要一个小时,有几个女生从密尔沃基开车过来,要两个小时,还有一个要从芝加哥过来的,开3个小时车。两个小时打完之后,赢的队伍给输的队伍买啤酒,大家坐下来聊天,一聊一个小时,这些人再开两三个小时的车回家。她们中有消防局的、有家庭主妇,每到周一把孩子放家里就来了。
  奥运会的时候,看一本书,知道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练冰壶,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因为享受比赛的过程。怎么突然加了那么多东西?很多外界的东西让你不知道自己当初出发的原因了。
  经历过2009年世锦赛冠军、2010年世锦赛第7之后,我发现永远不要因为身边的人说你不行,就觉得自己真不行,也永远不要因为外界告诉你真好,就忘了自己是什么位置。
  2009年世锦赛夺冠回来之后,在北京待了3天,接受各种采访。等2010年世锦赛拿完第7之后,不再有人认识你,不再有任何人想要挖你这次怎么打得不好。没有人管你,你打第几跟他没关系。突然发现,真的不要受外界影响。自己开心,或者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中国运动员,知道现在应该训练、应该休息、应该看书、应该再跑一圈、再加练10公斤。但能做到这些的,是少部分运动员。运动员都有惰性,所以领导和教练会制订训练计划,换个角度想,也可以理解。我们这批冰壶运动员接触体育应该是在15、16岁,其他项目起步更早,可能四五岁就进专业队,接着进国家队。他们受的教育就是要为国争光,那个思维已经确定,那种力量是无限的、是精神支柱。李娜,我很羡慕――作为运动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真的很难得。
  像我爸那批运动员,在国家队,国家管吃住行,他转业后去了日本半工半学,自己找住的地方,打工养活自己。国家队那种集体生活让他有了一种惰性,但精神上的东西真是不可限量。乒乓球训练馆里写着“此时不搏何时搏”,你个人可以放弃,但是国人不让你放弃。你身上代表的永远不是你自己,代表的是国家。
  无论在哪儿,王冰玉的坐标还会在44.5米长的冰壶赛道上,她不希望这项运动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
  
  王冰玉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王冰玉:满意。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王冰玉:做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不患得患失,坚持你所坚持的。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王冰玉:他们很不容易,所以我更要理解他们并且珍惜现在拥有的机会。
  人物周刊: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王冰玉:房价还敢再高点吗?!
  人物周刊:你对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王冰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冰壶场地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缺,这不仅局限了冰壶在国内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人物周刊:你觉得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冰玉:被现在繁华的物质生活搞得很累,需要宗教信仰,甘愿为了梦想放弃很多东西,但行动起来又很难。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王冰玉:除了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以外,主要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吧,并且应该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我自己还差很多。我更多要求自己做个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王冰玉: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必须肩负的责任,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个人自由也很重要,不过我觉得可以在肩负责任的同时,把“自由”换成个人的精神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王冰玉:《阿甘正传》。反复看过很多次,每次看都有收获,阿甘的认真、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王冰玉:幸福是相对的,与很多人相比我觉得我很幸福。最大的担忧是冰壶在国内的发展,因为真的爱它,希望冰壶可以在国内普及,而不是昙花一现。
  
  她让越来越多的国人,知道了这项温雅干净的运动,用镜片后面专注的眼睛,和那双推动冰壶的细腻的手。

相关热词搜索:尚未 人生 王冰 王冰玉 人生的冰壶尚未进垒 王冰玉房价还能更高吗 人生冰壶尚未进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