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宪政与民主》前言

发布时间:2020-05-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萧公权先生研治政治学,精湛笃实,然未当一日从政。抗战期间,不少学人入仕,萧先生亦曾为当局延请,但终觉其性格兴志趣,仅可作在野之诤友,不能为朝上之党官,乃婉谢不就。不做官并不就是漠视政治,不关心国事。萧先生在其[问学谏往录]中明言:

  

  我虽始终不曾从政,但时常关心国事,并且撰写政论,贡献一偏之见,一得之愚,也算小尽匹夫的责任,借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是亦为政”。

  

  “是亦为政”就是以文字报国。此册所辑者即是此报国文字的一部分。萧先生自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移讲清华大学起,到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去国前为止,撰写了一系列的政论文字,围绕民主与宪政一课题,分别发表于国内的著名报章与杂志上。这些文字曾于战后在南京辑印成书,即以[宪政与民主]为题。今据原书重排、重印、重校,列入萧公权全集第八册。

  

  政论文字原有时间性。萧先生针对抗战前后国内的重大政治问题,所发之言论,诸如对国家体制的商榷、对宪法的评议、对民主与自由的阐述,以及对选举的检讨等,已成明日黄花。但宪政与民主的大课题并未过时,仍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何况萧先生的平实言论风度与细密思考精神,足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们今日重读此书,仍可从中得到益处,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瞻望将来。

  

  

  如何回顾过去?萧先生立论遣意,没有任何党派立场,但凭个人的学问与品格,务求直率与坦白,曾说:“笔者所取的观点,简言之,是超党派的‘客观’观点。所谓客观者,就是依据一般政治学的原理和具体的事实”(见本书一四○页)。是则,此书可引导我们对抗战前后中国追求党政与民主的曲折道路,有深一层的了解。对研究民国党政史者,尤可得启悟的效果。

  

  如何瞻望将来?萧先生精通西洋政治学理,对“民主”、“自由”、“党政”等概念的阐释,都有高度的权威性;
而根据其学识而发之主张,更有超时代的正确性,足资我们思考今后党政与民主问题的依据和借镜。书中胜义络绎,兹列举若干颠扑不破之论,作为读者的参考:
  

  

  (一)论言论自由:“盖非言论自由无以党政,非行党政无以得言论自由”(见本书二九页)。

  

  (二)论选举:“清洁的选举不能一蹴而及,‘譬如为山,初覆一篑’。能够实行选举,就是党政的具体开端”(见本书一○八页)。

  

  (三)论妥协:“妥协不一定是坏事。对不同意见的妥协,为了获取有用的结果而妥协,为了避免决裂分争而妥协——这样的妥协可以说是民主政治的一个运用原则”(见本书一一三页)。

  

  

  (四)论民主:“政治民主注重个人自由,经济民主注重人类平等。后者偏重物质的满足,前者偏重意志的解放”(见本书一七四页)。又曰:“什么是民主?我们的简单答复是:人民有说话的机会,有得到一切言论和消息的机会,有用和平方式自由选择生活途径的机会,有用和平方式选择政府和政策的机会”(见本书一七八页)。又曰:“民主政治只有从实地练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见本书一九四页)。

  

  (五)论反对党:“一个民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的,经常存在的反对党”。“凡是拥护民主党政而愿意用和平手段竞争的政党,都有资格做忠实的反对党”(见本书一八九页)。

  萧先生在抗战后期,希望中国能于战后成为“世界上民主重镇之一”,虽然落空,但他所播下的一些党政与民主的种籽,仍然藉此册保存。让我们盼望这些种籽能有一天开出党政之花,民主之果。

  

  汪荣祖 谨撰于柏堡白舍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一日

  

    目录

  

    出版说明……………………………………(一)

    前言…………………………………………(三)

    原序…………………………………………(七)

  

    均权与均势…………………………………一

    均权与联邦…………………………………六

    论县政建设…………………………………一○

    施行宪政之准备……………………………一五

    宪政的条件…………………………………二二

    说言论自由…………………………………二七

    宪政卑论……………………………………三○

    宪政实施后之中央政制……………………三四

    怎样研究宪草………………………………三九

    宪政的心理建设……………………………四三

    宪政二疑及其答复…………………………五○

    英美民主政治………………………………五三

    中国君主政体的实质………………………六○

    地方民意机构的初步检讨…………………七八

    低调谈选举………………………………一○二

    制宪与行宪………………………………一○九

    论宪草中的国体…………………………一一六

    中华民国宪法述评………………………一五三

    说民主……………………………………一七一

    中国政党的过去与将来…………………一八三

    论选举……………………………………一九二

相关热词搜索:公权 宪政 前言 民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