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它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专业教学融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6-0062-03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是指熟练掌握某一领域技术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就是凝结职业之上反映出的职业品格。古人认为,工匠精神讲求“巧夺天工”的创造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强而力行”的敬业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以及“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运斤成风”道技合一等的有机统一[1]。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被赋予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在前人基础上对工匠精神的定义进行梳理,认为,工匠精神包含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职业操守、思想态度、素养品德、文化氛围多个层面,具体表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
  精于工,它是一种精神。即对产品精雕细琢,对工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甚至一辈子专心致志就做这一件事情。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8位在平凡岗位工作的工人,看似只是普通的钳工、电焊工,却有着精湛的技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工艺,把对产品日臻完善的追求化作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成为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理念直接影响职业认知,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确立,会在无形中强化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实践精神开展技能攻关。
  匠于心,它是一种创新。即工作要独具匠心,要有巧妙独到的心思,在技巧和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开拓性。工匠精神既是传承技艺,更是创造未来。工匠们需要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具备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胆识与勇气,善于将经验技艺与先进科技相结合,积极推陈出新,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品于行,它是一种品行。这种行为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尽力尽职,将技能报国的理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努力提高生产中工艺精细化水平,严谨对待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在最细微处见真章,认真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工匠精神外化到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工艺的用心钻研、及时反思、反复改进、总结升华,从而体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化于文,它是一种文化。自古以来,工匠的职业地位十分低下,特别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2]。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受到尊崇,让精益求精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准则。工匠精神上升到社会层面,会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升,形成良性竞争,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
  长期以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把学校发展定位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重技术轻思政,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无形中把人功利化、技术化。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人文精神类的课程被边缘化,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学问,缺少人文底蕴,缺乏工匠精神的熏陶。
  (二)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无缝对接,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3]。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实践训练中未建立严格的职业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校园文化在營造工匠精神过程中缺乏抓手
  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师生生活、调和人际关系、塑造师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粗放型建设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模仿多、创新少。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三、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
  坚持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4]。
  发挥辅导员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宣讲会、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等组织宣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及就业中的重要位置,唤起内在需求。要搭建载体,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分层分时间节点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利用新生入学、诚信考试、奖助学金评比、素质拓展等重要节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分阶段的感受、体验和进步。
  发挥教师良好师德的示范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职业身份,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和培训制度,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检查师德师风,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二)专业教学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坚持教学改革,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训练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职业标准,增强专业认知,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个性化培养。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兼顾专业和职业特点,专业教师要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在知识体系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介绍行业发展史、推进小班化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 培育 几点思考 精神 高职院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