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探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重庆市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重庆 401120)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语文教改中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一步步革新。本文从打破常规,内容创新;走出课堂,形式创新;多种媒介,思维创新;重视主体,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对作文教学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7-01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考试成绩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一步步革新。
  一、打破常规,内容创新
  以往的作文教学,过分关注结果,也就是在考场上能拿到一个稳定的分数,有些老师会让同学们尽量选择一个常规的角度,限定一些常规的范围,这样学生写起来比较顺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构思。只要结构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书写公正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教师将作文的重点落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引导到研究文章结构、语法系统、材料安排等方面,忽略了作文本身的表情达意,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这一个体,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如《我的妈妈》往往都写生病了妈妈如何照顾我,如何冒着雨雪送我上医院,或者雨中送伞……
  《新课程》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现阶段语文教学,更多的应该打破常规,让学生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可写。在作文训练方面,应鼓励学生用新内容和新材料,尤其是重视作文的选题,关注时事,与时俱进,选择那些比较新颖的作文题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尽量避免用一些全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去选择和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新的视角进行立意,即使是一些老的题目,也尽量讓它长出“新芽”。
  二、走出课堂,形式创新
  作文应该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归生活,没有生活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根本无法立足。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外,还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所以课堂形式的创新也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把作文教学的阵地转移到大自然。例如:写春天的作文。如果在教室里坐着,老师传统的讲,学生“认真地听”,那学生写出来的春天会显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离我们很远。如果孩子们能够走出教室,到操场转一转,就会发现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树吐露新芽,小花绽开笑脸,蜜蜂忙碌的身影,树叶筛下的日影……学生自然有话可说。
  作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而是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及时记录;制作读书卡,把好词好句及时记录;读书交流会,把奇思妙想,人生感悟进行分享……最大优化我们的课堂,让作文就在我们身边。
  三、多种媒介,思维创新。
  苏东坡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曾发出:“文章最忌百家衣”的感慨。但是现阶段,有些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有些小学生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有些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了又写。都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自然没有两个相同的思维,如何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创新思维必不可少。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要做到思维创新。扩宽课外阅读渠道,作文思维创新,才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科技的进步正在慢慢改变着课堂。从以前的三尺讲台,一身粉笔,变成了多谋体,电子白板……多种媒介进入课堂,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便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氛围变得丰富。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下载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了解写作对象,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重视主体,方法创新
  作文,归根结底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达,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于自身、生活、社会的主观感受。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喜好决定了作文的分数,学生为了迎合老师,有时候会违背心意写出老师满意的文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自然学生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也会让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授课形式摆脱过去讲评式授课,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方法也得到创新。如故事式,老师提出一个题目,或者一句话开头,让全班学生进行故事讲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到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采访式,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采访,根据采访到的第一素材写成文章;调查式,成立调查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形成作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并鼓励他们采用更多创新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愿意上作文课,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语文教改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的根在生活中,但要让作文开得灿烂,开得迷人,开得与众不同,还需要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 作文教学 创新 小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