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关系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本论文主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最为研究切入点,简述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伴随着时间的流失、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变化,我国又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做到不断的革新和改变。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不懈的推行属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定自信的弘扬我国的文化特色,沿袭精华、变革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其实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词汇,它不能被定义成任何一个具象的意义,因为本身文化就仿佛拥有着千百种形态。但是文化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却好像是在合适的不过的,我国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封建王朝的瓦解、战火硝烟的抗战时期再到现在的和平年代,文化的形态已经几经轮回的改变,但是没有变化的是传统文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们的国之根基。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国家,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更是孕育出了许许多多不可湮灭的重要文化,例如:良褚文化、黄河文化等等。这些灿烂文明都是值得后辈子孙去记忆的,因此,传统文化的变化就是体现在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上。早在我国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对儒学思想非常推崇,在那时儒家学派的学者们就非常重视“礼”的观念,也倡导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用“礼”来制约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随着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但是孔孟思想却没有因此而熄灭,虽然后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也有人认为从哲学角度看,可以把文化看作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也就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其外在表现的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是体与用的关系。但是不论怎样文化思想的传播依然在继续;伴随着不断的变化,文化不再单纯是依托单一的儒学思想,渐渐地融合各种文化,使得文化变得更加丰满、更加有形态。但是现代社会的一些人们却将传统文化与封建文化画上了等号,这种思想其实是错误的,在众多的封建文化中,其实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效仿和学习的,并不全然都是糟粕;而传统文化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文化形态,并不拘泥于某一中表现形式当中,所以还不可以轻易的将这两种文化混为一谈。当然这只是少部分人,在当今社会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如果只是作为被人们偶然的谈起或者闲谈间的谈资,那么将会失去它本来所拥有的色彩,就如同一部精彩绝伦的剧作看到最后却独独缺少了结尾一样的感觉。所以身为中国土地上的华夏儿女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继续的传承下去,这样说起来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感觉空泛、感觉很难,其实我们可以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例如:最近在央视非常火的一档节目叫做《国家宝藏》,在播出后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去收看,包括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在看,这档节目每一期都会展出三件宝藏,并且邀请到当下很红的艺人或者一些老戏骨对这些宝藏进行前世今生的讲解。我个人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节目运用一些观众熟悉的演员,运用了演员身上的明星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去了解宝藏、触摸历史,使得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们都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档节目中处处都体现到了“传承”二字,让我记忆很深的是清末年间出土的“大克鼎”。我们暂且不说它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只说它可以展出在大众眼前所历经的种种波折。这个鼎从出土后所经历的就是种种让所有中国人有难以忘记的战争年代,而这个鼎是由苏州的名门望族潘家的后人潘达于先生(先生:是尊称)所保管收藏的,在和平年代守护一件历史文物都是非常劳心耗神的事,更不要说潘达于先生所经历的抗战时期,在那一时期历经千难万险保留下了这样重要的文物,但是在建国后潘先生却将文物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其实潘先生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是想让这件文物在博物馆里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和了解,同时也是因为她的这一举动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了传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让我们这些后人在赞叹文物如何稀奇时,更多的是告诉世人这是我们五千年文化历史中的一个缩影,是古代文化、技术、智慧的传播者,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结合的纽带之一。
  三、在创新的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只是单一的去传播或者提倡一些思想及做法。我们需要更多的结合国家的国情和核心价值观在传承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不断的创新。12年召开十八大以后,总书记习近平就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就明确指出追求理想,利于形成民族精神支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所以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是已全体人民为主导,积极地促进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去倡导文化建设工作,让全国人民都可以感受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对许多的传统文化做了改变和创新,例如:我们重要的国粹京剧和各类剧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了改变,出现了很多的现代剧,许多的戏曲名家也已经不在拘泥于戏曲舞台,更多的去到其他的领域,用自身的能力去宣传和传播,同时还会吸收其他艺术的精髓,对传统戏曲进行不断的革新。这样的形式其实就是在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于传承,让更多不了解它的人去了解他,而且在吸收多种文化的同时去创新它。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入现代的思想和文化形式的意识主体,相信这也是目前最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东西都发生了改变,狭窄的街道变成了宽阔的马路,低矮的房屋变成了如今的高楼大厦。与此同时文化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同时也更具多样性,从国际方面看,强势经济带来了强势的文化、经济一体化,并力图促进文化的一体化,可以说,当代世界严峻的文化形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其这样的特性我们需要更具包容和互补的意识,尽可能的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一个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良好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安奎 哈黎 刘文.《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
  [2] 李艳萍.《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在都.《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与 自信 几点思考 传统 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