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在中国从热到冷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yss/tyss201801/tyss2018019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yss/tyss201801/tyss20180197-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yss/tyss201801/tyss20180197-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yss/tyss201801/tyss20180197-4-l.jpg
  一、曾经火热的F1上海站
  F1,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中国于2004年首次将F1赛事引入上海,这项“高大上”的豪华赛车运动在进入中国之初曾掀起轩然大波。除了全球电视转播之外,欧美一些非体育类主流媒体也都倾力报道当时的盛况。上海所有的宣传机器更是开足马力,通往上赛场高速公路沿线的广告牌基本被赛事赞助商的广告覆盖。当2004年9月24日F1上海站正式揭幕时,上赛场热闹非凡。主看台后面的大广场上挤满了各国球迷,很多外地车迷也特意赶到上海来看比赛。仅2004、2005两年,F1中国赛曾创下3天28万的观众纪录和单日15万名观众的纪录,中国站的火爆堪称2004年F1全球18站比赛中最大的亮点。中国站还曾获得过Fl官方评定的年度最佳组织奖。某位F1高层也曾表态:“当下看来,如果没有中国站,F1都没法称为世界锦标赛。”在当时,一张F1门票是金秋时节的最好礼物,赛场内不仅有大牌车手,还有港星组团捧场。F1的空前盛况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风光可谓一时无两。可惜好景不长,随着F1赛事在上海步入成熟期后,它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渐下降。2008年上海站比赛后,不仅车迷认为赛事很“无聊”,就连身为车手的马萨也表示比赛“的确有些平淡无奇”,那一年15万观众的上座率同2004年比起来,几乎少了一半。到了近几年,不管是上海的公共交通,还是户外广告,甚至连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微博、朋友圈,都难觅F1的踪影。今年的F1上海站人数跟2004时的火爆盛况比可谓相差甚远,今年赛事三天累计到场仅约16.5万人次,其中入场观赛人数更低,仅有约14.5万人次。
  二、F1在中国遇冷的表现
  (一)媒体关注度锐减
  从15年的上海站开始,不仅宣传赛事的户外广告牌逐渐被上海车展、时装周等广告取代,就连沪上主流媒体关于赛事的宣传也不多。据统计,从赛事报道数量和报道数量变化来看,上海3家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报道总体走势趋于减少。一般随着体育比赛举办年数的增多,报道数量应该越来越多才是常态。不仅如此,3家媒体的报道内容也以娱乐性报道为主,缺乏专业性。上赛场在F1刚入华时曾连年斥巨资购买F1的转播权再免费提供给央视,但央视在13年便封杀了F1,只选择在垃圾时间“录播”F1。根据Fl官方发布的《13年全球媒体报告》显示,全年中国电视观众数量直降3000万,是观众锐减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不只是观众,近几年来赴现场采访的中国记者越来越少,媒体席位上多数是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且任何一场发布会都不提供中文翻译。除了上海本地和一些赛车专业媒体,关注F1赛事的很少。之前专门报道F1相关内容的《F1速报》杂志也已经停刊转战网络市场。一位沪上媒体人表示,“F1上海站可能是在中国大陆举办的赛事中,唯一一项海外媒体关注度超过国内媒体的赛事了。”中国媒体对于F1专业基础知识的薄弱也是导致媒体报道F1文章越来越少的原因。
  (二)赛事认同感匮乏
  从上赛场F1的进场观众数据来看,除了在04、05、06三年分别达到28、25、24万后,这一数据便一路下滑。14年F1排位赛观众数的4万人和15年正赛阶段8万人左右的观众距离当初的二十几万人相去甚远。这与主办方缺乏人性化的服务不无关系。据调查显示,场内交通是车迷对交通便利情况不满意的症结所在,而代步车的缺乏则是场内交通状况引起观众不满的最根本的问题。赛车场的停车难也对自驾前来的观众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虽然赛事主办方已经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但相关调研表明在F1赛事期间上述活动仍然远远没有达到游客的预期。F1赛事想要在中国形成坚实的群众基础,不能仅依靠短暂的营销投入或轰动性事件招徕游客,需从观众的需求、兴趣等主观价值培养人们对F1賽事的关切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陪伴澳门人走过60余年的格兰披治大赛车。2013年,澳门大学提交的一份有关澳门居民对大赛车的看法的调查报告显示,77.9%的居民觉得澳门应该继续举办大赛车。田永梁(《汽车杂志》赛车版主编)对澳门人的赛车情结深有体会,“你和澳门当地人仔细聊,十有八九当地人会给你算出大赛车带来的收益能让每家每户获益多少。相比之下,上海人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一届F1赛车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
  (三)企业参与度下降
  虽然在上赛场能看到的品牌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外文字母,但这几年外企的参与力度也小了很多。中国品牌更是仅剩潍柴动力和海信两家,能看出F1在中国似乎并不那么受企业的青睐。单从F1上海站的赛事冠名便能看出它不断遇冷的状况。除了前五年有中石化冠名,2011年有瑞银冠名外,F1上海站的比赛中已经有6届是“裸奔”。曾经冠名的瑞银同样是来自海外的企业。F1全年20余站比赛遍及世界四大洲各个中心城市,这是国外品牌竞相追捧的原因,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一个高端的宣传推广平台,唯独中国企业对于F1缺乏热情,在中石化撤离后,那些积极利用F1平台来宣传推广的中国企业也逐渐消失。15年上赛场周围仅有奔驰一家投放了户外广告,以前还有像手表等副赞助的广告。以往被各类赞助商哄抢的围场俱乐部,如今也被压缩在一个包间内,其中人群也从过去的企业高管被品牌邀请的媒体记者所稀释。据赛事主办方透露,本以为中国拥有了F1分站赛,相关商业合作会比没有赛事之前更加通畅、性价比更高,但过去那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国内品牌前来询问商业洽谈事宜,很多前来洽谈的旅行社并没有打造以F1中国站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并为长三角以外甚至境外的游客提供服务的想法,他们只想卖卖门票。
  三、F1在中国遇冷的原因探析
  (一)F1在中国遇冷的内在原因
  1.观赛难
  F1中国赛宣传无力,CCTV5也在2013年停止转播F1的比赛,只有上海五星体育和乐视网等少数渠道可以收看到F1比赛。如果选择去现场观战,高昂的票价会使很大一批观众心灰意冷。2017年的F1中国大奖赛,位置最为普通的K看台通票价格为860元,位置最好的A-Platinum铂金看台票价为2760元。交通问题也挡住了很大一部分想要去现场观赛的群众,想要开车看比赛难,退场时更难,一项不以车迷为本的赛车运动很难培养起固定的观赛人群。尤其是对于外地自驾车过来的车迷,来上赛场看F1更是个噩梦,离赛场几公里之外就被告知不能进去,想要看比赛就必须走路一小时以上,比赛还没看到人就已经走不动了。就连之前从市区到上赛场的免费班车也被取消,观众必须每天交纳来回50元一次的车费,也就是说想要看三天比赛光是路费就得花150元。在比赛结束后也没有有效的应急和分流措施,导致观众想要乘地铁回到市区往往需要近1个小时的排队时间。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中国 原因 F1 热到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