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党和国家从始至终都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最大程度上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针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逻辑,党和国家在各项事业上切实有效的善用哲学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也让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有效创新,体现出新的时代内涵。本文着重论述当代中國发展的现实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当代中国发展;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一、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
  在某种层面上,为了能够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什么才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是需要相应的哲学思维来进行回答和阐述的。自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都在锐意进取,切实朝着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迈进,为了完成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在结构上实现转型,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化的过程最首要的是结构转型的过程。而我们所说的这种转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在1978年才真正开始这种转型,由此看来,所称之为的“结构转型”才是真正切实有效的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的逻辑起点。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通常都是政治权力压过一切,经济和社会权利都处于弱势地位,而且都依附在政治权力下面,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结构。这是结构自身的特征,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会出现十分明显的“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缺乏制约”的权力运作问题。这样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运用得当,能够组织一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权力过于集中,而没有有效的制约,就容易滋生腐败,产生不良作风,这也成为阻碍现代化和民主转型的结构性障碍。而如果想根本上实现结构转型,就必须切实有效的实行“领域分离”:首先是政企要分离,另外是政社分离。政企分离的过程中,经济领域就要独立出去,在经济领域内,市场力量和资本力量越来越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政社分离也代表另一个领域就要相对独立,这个领域就是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内,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的力量正在进一步壮大并充分体现其重要作用,很显然,这样的领域分离,其实是一种“力量转移。”当前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各种力量和利益进行相互博弈的阶段,在各种思想的背后,本质是利益的操纵,而利益通常是用思想来进行表达的,形成力量和利益互相博弈的局面,也是一种必然的逻辑,也就是所称的“思想多元”。力量转移、利益博弈和思想多元正在成为社会的暗流,并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变化形式越来越复杂,呈现出“整体升级”的局面。所说的这种整体转型升级,所涉及的层面包括很多层次,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外交方略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变革,这种整体转型升级最主要需要处理的是由于力量转移、利益博弈、思想多元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德治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跟进,这就使得当今社会出现思想分化和认同危机,必须要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达到“整合共识”,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积极有效的促进当代中国从整体上转型升级,这需要党和国家具备现代治理能力,这是切实有效的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最主要的意义和相关背景就在于这个方面。其中,现代治理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进一步有效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这个布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把思想分化和认同危机切实有效的加以解决,从本质上真正实现整合共识,更加顺利的推动当代中国实现根本上的整体转型升级,重新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建构秩序”,也就是建构起更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秩序。当前,党和国家都正在切实有效的倡导和践行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最大程度上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确保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而这个逻辑从本质来讲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创新
  (一)有针对性的结合中国现状,切实解决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从本质上来讲,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都是实践性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十分显著的特征,也就是实践性,可以说,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好互动,共同推动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这也是当代党和国家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在新世纪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正在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论点,特别是实践性的观点,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此为指导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样的伟大实践,需要以科学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这样的理论基础的确立是党和国家在一系列伟大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构建起来的,逐渐形成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精神和问题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哲学能够把握时代的思想脉络,而更加突出以时代问题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反应,从一定层面来讲,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声音,要紧密联系实际,立足时代,才能倾听到这种特殊的时代声音,以此为基准,有针对性的作出弥补的实践,才能吹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号角。
  (二)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为大众服务的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是能积极有效的贴近群众生活,汇集群众的智慧,更加关注群众的利益和群众的呼声,在表达方式上,运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时代化、中国化,并更加的大众化,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特色在改革进程中,逐步深入人心,渐渐成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思维模式。而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就是群众路线,党的生存根基在于人民中间,
  血脉和力量都取自人民,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要牢固的树立为群众利益服务的观念,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着想,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绕着人民的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聚民气,而这些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党和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运用和集中的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逻辑 现实 创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