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描训练对国画人物创作的借鉴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也在吸收着新鲜血液,西方的素描训练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引进课堂,中国画的人物创作也需要在素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素描;中国画;传统
  一、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的传统绘画分为写意、工笔、山水、花鸟,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表现手法,以独特的绘画方式来勾勒画面,寄情山水,抒情花鸟,蕴含了中国深厚的哲学思想。而古代画家对于人物的绘画表现,更是独树一帜,都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精华。
  中国画的传统性特点在于它不要求写实,不要求所画的东西与物象完全相似,物体本身的真实的体积感、空间感、光影关系及色彩等元素在传统中国画中基本看不到。中国画一直强调的是写意性,以神写形。
  在传统人物绘画中,人们总结出十八种衣纹描法,“高古游丝描”“战笔水纹描”等等,每一種描法都有其对应的人物形象类别。当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绘画技法一代一代被沿袭,原本的创作也变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每根线,每处笔墨都有了评判的标准,艺术变成了可以复制的工艺,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给传统的中国人物绘画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二、西方素描训练
  西方的绘画发展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所研究出来的透视、体积、光影关系等现在被全世界的美术教育体系所沿用,而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优秀的素描作品不胜枚举,美术大师们遗留下来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之作,供世人观摩学习与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展现了人体的健美。罗丹看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后指出:“米开朗琪罗的素描,可赞赏的不是线的本身,不是大胆的透视缩减和精研的解剖,而是这位巨人像雷鸣似的那种绝望的威力。”
  由此可见,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的艺术价值已经远远不止所谓的素描基本功那么简单。还有达芬奇这位全能型天才,他的素描作品《圣母像》调子层次丰富,刻画人物细腻传神、生动形象,与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风格迥异,但同样是传世佳作。拉斐尔的素描用笔潇洒生动,人物充满魅力、神态各异。在他的作品中,线条非常优美准确、匀称、有节奏。荷兰大画家伦勃朗、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们的素描作品风格各异,都能够直击你的内心,让你感受到真正的艺术的魅力,都表现了他们内心感受,作品都超越了素描的本身价值而存在。而俄国绘画大师列宾的素描作品写实传神,人物内心表现得极其微妙。希施金、列维坦的风景素描,更是用笔营造了别样的氛围,让人觉得意趣无穷。这都是人类的优秀艺术遗产。
  大多数人们所看不懂的抽象类作品,他们的作者也都具备扎实的写实能力,如西方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等,他们成熟期的作品颇多抽象与写意,这些作品都是建立在优秀的素描基础之上,观察他们的学生时代,不难发现,他们在学生时期都进行过素描的基本功训练。在西方从事抽象画创作的画家们,大都曾在早期认真地画过写实素描。素描的训练过程并非是朝着照相机般精细的目标去的,素描也能成为很好的艺术作品,有个人的情感和迥异的艺术风格。
  三、西方素描训练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以《弘历观画图》为例
  《弘历观画图》是意大利人郎世宁和中国画家一起合作而成的一副中国人物画,这幅画可谓是中西结合,人物的脸部由郎世宁完成,郎世宁是接受过西方的绘画教育,他了解光影关系、透视关系、对比关系等绘画知识,所以他所绘的人物头像相别于其他的传统中国人物肖像是立体的、神态各异,各不相同,更为写实、灵活。而未受过西方绘画技术影响的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则显得有些呆滞,死板,程式化。他曾向康熙皇帝提出中国的绘画的他觉得有悖于西方绘画科学理论的地方,甚至想办绘画学校,都没有被允许。后来到雍正年间,才得以将西方绘画方式运用到中国画中,《历代帝王图》和清朝的皇帝肖像图有明显的风格转换。西方的素描训练给中国人物绘画带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并逐渐为人所学习接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人物绘画风格。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之所以不求形似,讲究线条的美感等等,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发展里缺少西方的科学与理性,并不是在具备了西方的理性与科学知识之后的主观选择。所以,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作为历史文化产物,值得我们去研究,也可以怡情,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果墨守成规,拒绝西方的科学的素描训练,个人认为是不应该的。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国画 素描 借鉴 创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