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与符号化困境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文化输出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它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与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文化在输出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阻碍与困难。本文将对中国文化输出的发展、方式及成效进行分析,并对文化输出过程中的符号化困境进行研究,着重探讨符号化困境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符号 符号化 困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源泉,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际上常说“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二流国家输出人才,三流国家输出产品”。近些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在全球各个国家,“Made in China”也成为中国产品输出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威胁论”等一些负面的言论在国际上出现,加上国外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使国外民众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很多国家的民众每天都会接触中国制造的产品,却并不了解中国。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关键还是要和平合理地文化输出。
  一、文化输出的现状
  文化输出最早是在1921年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提出的。文化输出,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主动而有意识地将其传统的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过程。但中国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文化输出的,这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本身特点的要求。无论是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还是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都是本着一种和平共赢、共同发展的态度,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化。
  (一)文化输出的发展
  经济有强弱之分,文化也可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一般说来,强势文化在输出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而弱势文化一般难以渗透到强势文化。在古代,中国以强势文化的优势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日语至今还保留了一些汉字。在历史上,中国主动的文化输出活动是郑和下西洋和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是以贸易为主,但他们带去的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却都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结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进行文化的自我更新,加之西方文化的强行渗入,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重大的挫折,以至于我们对自身文化也持有怀疑态度。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让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更不用说进行文化输出,“拿来主义”成为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重视文化输出的逆差,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着力输出自身的优秀文化,加入WTO,举办奥运会,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等,都在让世界发现中国,发现东方文化,重新找回中国的文化话语权。
  (二)文化输出的方式
  文化输出包括了物质层面的文化输出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输出,物质层面的文化输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按照文化输出的对象及影响范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点对点输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頻繁,既有政府层面的,也有民间团体、组织或个人层面的。这样的方式都有时间的限制,如在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有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日等活动。这样的文化推广力度和范围其实并不太大,而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影响力有限。此外,中外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访,以文学为载体,通过翻译推介中国文化等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
  二是由点及面输出。此种输出方式比较成功的是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推广。从全球范围看,在各大洲都设有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从国家个体来看,孔子学院的发展是由上而下逐步进行的,并不是一蹴而就、遍地开花式的。目前全球140多个国家设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秉承推广汉语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在全球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让更多国家有了了解中国的渠道。这种方式具有可持续性,并得到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外学生通过学习汉语,受到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有更新的中国印象。此外,中国政府还在一些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方式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成为其他国家或民族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
  (三)文化输出的成效
  中国在文化上从“拿来”到“走出去”转变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是依托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在努力扭转文化输出的逆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让世界对中国形象有了新的解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落后、保守、专制等。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并且不断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台幕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能带来的,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全球格局观念等的吸引力,说到底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二是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弱项,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文化产业总值所占GDP总量的比例很低,与中国经济强国的地位也不符。目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良好,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增加,此时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保持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必须符合国际大众的消费需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输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内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学习与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建筑、影视艺术等的融合成为提升产业价值和促进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
  三是加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让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快餐、电影、节日等,这些事物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从猎奇到接受,甚至到崇拜,让很多中国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产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国文化的输出让更多国人能够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

相关热词搜索:符号化 中国文化 困境 输出 现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