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 入党申请 点击:

 多向群众问计 2013-1-9

 省委书记苏荣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文中指出:“历史和实践雄辩证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有真理,群众中有方略,群众中有智慧,群众中有力量。”这就告诫我们,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要经常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多向群众问计。

  在日常工作中,有少数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群众的眼界和思路不宽,文化水平较低,不可能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想法,于是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其实,广大群众生活在基层,对政令得失、世情冷暖、社会现实等的感受最真切、最直接、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求教问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获取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

  向群众问计,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与群众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少数领导干部和群众交往时,常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踱方步、打官腔,官态尽显、官架十足。这样的干部,群众不愿亲近他,更不肯对其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当然也不会为其出谋划策。领导干部只有抛开成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与群众“零距离”交流,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向群众求教,群众才会去掉戒备和惧怕心理,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听到诤言和真话,才能获得好点子、好办法。

  向群众问计,要有包容之心,做到善听逆耳之言。群众一开口,可能说肯定和赞扬的话,也可能说反对和批评的话,有的甚至会说刺耳伤人的话。逆耳之言未必人人都听得进去,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要耐住性子、静下心来听进去,并从中找出宝贵的信息。因为这些话往往是群众的心里话,反映出真实的民意和民声。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来贤者尚且能坦诚纳谏、从善如流,作为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的党的领导干部,更要引导群众吐真言,敞开胸襟听直言,集中正确的意见,作出妥善的决策。

  向群众问计,要广集民智,广纳良策。问计的目的在于纳计。如果只是热衷于走过场、搞形式,问计而不纳计,那是在敷衍和愚弄群众,对“献计”的群众来说是一种伤害。另外,群众的建议不见得全是“金点子”,有的可能中听、中看,但并不实用。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对问计成果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及时总结,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能使问计取得好的成效。

  向群众问计,可以知得失、明方向、出良策。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诚地向群众问计,从中得出真知灼见,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工作上才会有更多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

  强化我们的公众意识 2013-02-23

  我们的社会需要强化公众意识。

  2 月 16 日晚,北京消防车在赶赴救火途中,不仅未获社会车辆让行,反遭并线超车。后有网友将此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并附传“德国车辆让行消防车”视频进行对比,一时引起网民热议。

 观照我们的现实社会,其实这一类“损”事还真不少。譬如,路边窨井盖时常偷盗,夜间开车滥用远光灯,乱扔乱掷垃圾,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这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反映出公众意识的薄弱与缺失。

  公众意识,是指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将公众的概念贯彻始终的一种自觉习惯。自觉的公众意识应该是我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在利己的同时,也要照顾他人或公众的利益。只有强化这种“公众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协调相处,与社会协调相处,乃至与自然环境协调相处。

  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公众意识。黑心棉泛滥,我们的穿衣问题就很难解决;染色包子泛滥,我们的早餐质量就没有保障;“楼歪歪、楼脆脆”等豆腐渣工程泛滥,我们就没有住房安全;占道经营泛滥,我们的出行就很不方便。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公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公众意识的维持与呵护,我们的社会生态将不可想像。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温暖社会同样也能享受社会的温暖。相反,公众意识的缺失与弱化,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今天你丢在地上的香蕉皮,没准明天自己就踩着摔一跤;今天我们破坏环境,明天环境就将报复我们。2010 年 6 月,江苏无锡姚姓男子知有小孩落水,却选择冷漠离开,事后发现溺水而亡的正是自己儿子——这便是一个极端的例证。

  公众意识的强化应贯穿到我们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公共卫生,我们就能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出行就会更加顺畅。在经济行为中,出版者应坚决抵制黄色内容,食品生产者应严把质量关,确保食品安全,诚信守法,不唯利是图。而且,不仅公众自身须强化公众意识,管理者在行使公权力时更应该强化公众意识。因为公权力的行使更具有影响力和引导作用。

  强化公众意识,我们不能临渊羡鱼,一味慨叹别国的公民素质高,而是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积极培养和树立国民的公众意识。

  强化公众意识,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不能一边埋怨社会真情少,一边自己又不肯真情付出。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他人,串起公众意识的链条。

  多一些公众意识,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倾力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

  ——三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2012-03-29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不仅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就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倾力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的率先崛起促进全省的绿色崛起,以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推动全省的进位赶超。

  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对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是典型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湖南、云南的文化产业以大幅度高于本省 GDP 的增长速度发展,这充分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地区。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自

 觉性,进一步增强后发赶超的自信心,善于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文化产业的发展,敢于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层面谋划文化产业的发展,勇于采用创新的举措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将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就要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发展文化产业优势行业。文化产业门类繁多,我们应在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导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相对优势,重点培育那些具有较好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行业,尤其要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就要强化项目拉动,突出抓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经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文化产业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我们应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改制后的文化单位不断提升创作生产能力,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准入政策,广泛吸引民营、个体、外资等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以项目建设的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就要强化龙头引领,突出扶持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一个地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往往体现为骨干文化企业规模的大小;文化产业具备的实力,往往取决于骨干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我们应努力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度,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产业贡献率高的领军文化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以文化企业的壮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企业的兴盛,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多与群众“拉关系” 2012-04-09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与群众„拉关系?,少拉„官场关系?”。日前,一位离休老干部在上党课时所说的这句话,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现实中,的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拉“官场关系”,整天揣摩领导嗜好,请客送礼,跑官要官;习惯于拉“富人关系”,与一些富人老板称兄道弟,讲哥们义气,整天打得火热。相反,他们与普通群众却关系淡化,有的甚至恶化,对群众的困难、愿望和诉求,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以致工作难以推动,自身在群众中的威信丧失殆尽。这是必须警惕的。

  干部与什么人“拉关系”,经常与谁走得近,看似私事、小事,却反映出其官德的高下。我们的干部只有多与群众“拉关系”,与群众感情深厚、关系密切,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群众才会信任你、支持你、拥护你,你才会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取得工作成效。

 如何与群众“拉关系”?整天坐在办公室培养不出与群众的感情,高高在上建立不了与群众的密切关系。各级干部只有身入、心入、情入群众,多了解基层的实情,多做让群众顺气、解结、化怨的实事,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心相通、脉相连。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改善民生 2012-05-09

  坚持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这是省委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就要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省始终从江西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本,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努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扶贫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全省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工程;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真切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与此同时,在民生得到高度重视、群众更加注重幸福指数的今天,受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找准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上来,尽快使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刺激内需增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求,以此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持久的内生动力,确保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把抓发展、抓转变的成果落实和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调整升级的机遇,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忧、解民困、帮民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严格按照我省既定的民生任务要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和实事,切实抓好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认真抓好物价调控等重点工作,确保每一件实事如期落实、见到实效。要加快

 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将富民、惠民、安民的各项民生举措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打下坚实基础。

 从逆境中攫取力量 2012-06-09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自古逆境生人杰。笔者日前阅读了《逆境成才 100 例》等几本励志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逆境于人生,实则一笔迷人而丰厚的财富。泰戈尔曾说:“唯有经历过地狱般磨炼的手指,方能奏出天堂般美妙的乐音。”普通的铁砂要成为钢铁,铸造刀枪与剑炮,要经历锻炼、淬火等多道工序,方能成为坚韧无比的钢,受的磨砺愈坚,锋刃愈利;受的淬浸愈冷,力量愈韧。凤凰涅槃,方能浴火重生;毛虫破茧,方能翩然飞舞。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从逆境中攫取力量的人,自然是富有的人。

  从逆境中攫取力量,需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于顺境中而不成功者甚众,究其根本,在于时时抱怨客观条件与时机的不成熟。大凡成功者,在逆境中都能坚定一个信念:不抛弃、不放弃。法国记者博迪,于风华正茂之时横遭飞祸,却只凭左眼的眨动完成了畅销书《潜水衣与蝴蝶》的创作;二十世纪的盲女子海伦·凯勒,即使身陷于幽闭世界,仍不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坚持用慈善之光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只能将身体禁锢于轮椅上的霍金,没有如庸常之辈般自怨自艾,而是用自由的思想引领大众领略了宇宙的无限可能……信念贵于黄金。不抛弃、不放弃,方能使我们不被厄运压垮,于逆境中而不绝望,定能走出阴霾,走向人生的辉煌。

  从逆境中攫取力量,需要我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挫折并不都是消极的因素,只有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逆境,乐观向上,方能化险为夷。“八佰伴”的前总裁和田一夫在遭遇企业倒闭的打击后仍乐观面对人生,终用如花的笑靥迎来了人生和事业的又一个艳阳天;当年苹果前总裁乔布斯在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之后,仍以艺术家的激情和哲学家的智慧面对生活,最终以其个人魅力和创意无限的苹果产品,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乔布斯热”。

 无数成功者的事例告诉我们,于逆境之中而不意志消沉,笑对人生,方能从逆境中攫取力量,征服险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快意人生。

 力戒浮躁 2012-07-09

 近日,一位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当前干部作风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作风不务实、工作不踏实,过多想自己的帽子、谋自己的位子,缺乏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政绩观。”这话可谓一针见血,发人深省,给有关干部敲响了警钟。

  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有了浮躁之气,就容易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背离科学发展之路;就容易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背弃求真务实之风;就容易贪图虚名、追求轰动,放弃宁静淡泊心态;就容易心存邪念、行为失范,走入错误的泥潭。可以说,浮躁之气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力戒职务升迁上的浮躁心态。干部希望职务升迁快一点,可以理解,但如果想得过多、为其所累,则不可取。一个干部能否得到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还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位是否空缺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应该有很宽的政治胸襟,包括在个人职务上能进退自如。因此,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觉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而不能对个人进退得失斤斤计较,更不能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力戒追求政绩上的浮躁心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干出政绩。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政绩?有人认为,政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而见效慢、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搞得再好,也是白干。于是,就不顾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结果是劳民伤财、贻害子孙。而要消除这种弊端,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在作决策、想事情、干工作时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力戒抓工作落实的浮躁心态。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如果作出的决策没有落实,对群众承诺的事情没有兑现,就会失信于民,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抓工作落实,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智慧放在谋发展上。要多挑担、少推诿,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要鼓实劲不务“虚功”,求实效不图虚名,开拓进取不自满,埋头苦干不张扬,靠实招展示能力,靠实干成就事业,靠实绩赢得民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先贤的经验之谈,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浮躁是精神上的“杂草”,是个人操守的大敌。戒除浮躁心态,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淡定处世,不耍“花架子”,不搞“假名堂”,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唯有如此,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认清文化意义做足发展文章 2012-08-27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如果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那么文化就是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是一个民族的品格与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对内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有强大的竞争力,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格局。因此,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实现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践证明,人们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当前,伴随着我省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空前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对此,我们应当乘势而为,牢牢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继而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以文化的率先崛起促进全省绿色崛起,以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促进全省的进位赶超。

  先进文化需要建设,先进文化重在建设。认清文化意义,做足发展文章,首先要精心策划好文化项目,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结合起来,将文化发展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结合起来,推进我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发挥好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大力宣传赣鄱大地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使江西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红色高地,催生精神文明的沃土,践行真善美优秀道德的善地。通过日积月累的文化再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动年长者、激励年轻者、熏陶年幼者、打动外来者,激起人们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豪气,在建设中把文化内化为生命肌体的一部分,形成个人与社会的德性,使文化自然融入血液,成为生命之根、力量之源,为江西崛起培育永不枯竭的人文资源。

  常想想雷锋的这句名言 2012-09-26

 大凡了解雷锋事迹的人,都会知道他的一句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笔者以为,广大干部时常以此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激励自己,无疑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的勤务员”,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视同志如兄弟、待群众似亲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至人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广大干部学习雷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端正思想,牢记宗旨永不忘;摆正位置,真心实意当公仆;付出真情,心系百姓干实事。如此,才能杜绝“假、浮、蛮”的作风,不会为沽名钓誉而干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之事,不会因自以为是而干出拍着脑袋作决策、随心所欲瞎指挥之事,不会违背客观规律干出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之事,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将“春天般的温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他发扬善于“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钻研技术;他立志“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广大干部学习雷锋,就应以他的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精神为镜,时常对照和检查自己,将“庸、懒、散”的现象扼杀于摇篮之中,及时改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改掉精神萎靡、敷衍塞责的状态,改正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的习气,进而满怀“夏天一样火热”的激情投

 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始终保持危机感,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增强责任感,珍惜岗位,踏实干事;强化事业心,锐意进取,争创佳绩。

  雷锋对自己十分“吝啬”,对别人却非常“慷慨”,在部队每月领取六元津贴,他自己的花费大都控制在五角以内,衣袜破了常常是补了再穿,夏天连一瓶汽水都舍不得买,但对待灾区人民和家庭遇到困难的战友,他却竭尽所能、倾囊相助。广大干部学习雷锋,就应学习他克己奉公的品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从心灵深处铲除“私、奢、贪”滋生的土壤,要根除谋私之心,绝不利用职权捞取私利;清除奢侈之欲,绝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消除贪婪之念,绝不假公济私、贪污腐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扫地出门,进而做到一身正气,权为民所用;一心为公,情为民所系;一尘不染,利为民所谋。

  常想想雷锋的这句名言,并努力付诸实践,我们的干部就必定能行得正、走得直、站得稳,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要走好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贴近基层 2013-10-23

 衣冠正不正,照了镜子才知道;脸上脏不脏,旁人看得最清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利益,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照镜子就要照出问题,找出弊端;正衣冠就要行正走直,一身正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百姓的感觉为准,百姓的口碑才是衡量工作是否到位的有力证据。(10 月 21 日人民网)

  走好群众路线,自我感觉要知百姓冷热。群众路线开展至今,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部分干部还是存在查找问题不深入,整改措施力度不足,工作总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百姓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好,了解不深,全凭自己感觉去做,群众意见顾及不到,百姓冷暖感觉不到,决策也是偏了方向,走了形状,徒劳无功,殊不知,自己感觉“没有问题”正是最大的问题,正是误将己身感受当做百姓意愿。

  百姓评价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做好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更是要以百姓的利益为准则,以群众的受益为出发点,作为党和群众的干部,干工作要找准要点,切记不要让一己私利占据思考路线,那样只会断了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百姓的利益也变会被跑到九霄云外,如此一来,怎么谈得上为百姓服务?群众声音得不到倾听,怎么谈得上贴近基层?百姓不叫好,更是对工作的否定,是对一些干部执政观念的质疑,即便自我感觉再良好,群众路线也不会走得远。

  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更是党员干部更多思考,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贴近基层,就要听进百姓的声音,感受群众的冷暖,才能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找到解决基层问题的切入点,为百姓多做实事,让百姓群众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暖意,让群众路线更加宽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高举解放思想大旗 做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2013-11-19

 强卫同志在文中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基于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领会,说到了精髓,抓住了要点。今天我们迈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打响改革的攻坚战,就一定要高举“解放思想”这面大旗。

  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是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搞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大胆突破旧的条条框框,挣脱束缚,开创新的局面,开辟新的天地,使我们的事业焕发蓬勃生机。正是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探索和大胆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至今天,我们的改革已来到“深水区”,要“啃”“硬骨头”。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有勇气、有决心挑战新困难,战胜新敌人,前进的航船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正确的轨道上加速前进,不误时机。解放不了思想,就会缩手缩脚、犹豫不前、摇摆不定,贻误发展的大好时机。

  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强卫同志在体会中写道:“回顾当代中国 35 年来的历程,如果没有如火如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变局;如果没有“南方谈话”的思想洗礼,就难以突破“姓资”“姓社”的纠结。”这些都证明,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历史上,我们国家也曾一度强盛,但由于在一些历史时期思想守旧,闭关锁国,才渐渐落后于发达国家,致使国家和人民挨打受欺、屈辱不堪。历史的教训不能不记取。展望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在进步,如果我们抱着老的教条和经验,就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无异于“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使我们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别的国家。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新问题、碰到新困难,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新问题,迎来新机遇。

  解放思想是克难攻坚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向困难和挑战发起攻击。这个时候,我们要“趟深水”、“越高山”、“破关隘”,最需要解放思想,丢掉包袱,轻装前进。解放了思想,才能有克难攻坚的坚强决心,才能有一往无前的强大斗志,才能有大无畏的雄壮气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胆略和智慧。这些都是克难攻坚不可缺少的要素。怎样战胜目前遇到的困难,强卫同志在体会中说得十分中肯:“针对那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老大难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认真真地“把脉”,仔仔细细地“开方”,一旦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毫不犹豫地干,坚定不移地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思之深,则行之远”。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当前,我们就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旨,高举“解放思想”这面大旗,尽快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学习笔记 每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