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复习训练题(5)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 入党申请 点击:

 高二政治复习训练题(5)

 一、

 选择题(共 4 24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8 48 分)

  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2 分,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 500 亿左右,灾后重建资金约为 1500 亿。对此,人们开始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预报地震?如何把地震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使我们准确的看待自然 B.哲学思想产生于理解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合哲学发展的需要 3、“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沁园春.霾》以调侃的方式形象的描述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②思维与存有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有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

 (

  )

 A.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改革创新

  B.要坚持知行合一,实事求是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 5、电影《2012》是一部关于世界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因为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个世界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造规律 6、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这个自白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理解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真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某些人听完一位成功企业家的演讲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企业家:“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别会那么大呢?”企业家说:“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位企业家的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理解,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持续发展的中俄关系。下列各项与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9、美国是世界上超级消费大国,与美国的贸易合作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如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在一些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些升温,这将损坏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影响世界经济复苏,最终也将对美国自身经济的复苏产生不利影响。这启示我们(

 )

 ① 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② 既要把握适度原则,又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既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斗争性,又要准确把握矛盾的统一性 ④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又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

  A. ①③

 B. ②④

  C.①④

 D. ③④ 10. 党的 18 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性、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在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要求我们(

  )

 ①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的反作用 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动事物的质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励志公式 1.01365

 =37.8,

 0.99

 365

 =0.03,受到人们的热议。下列与这个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积硅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12、“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由崇拜大师到怀疑大师,最后打倒大师……”。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要怀疑一切 ③大师的理解在一定时期是真理

  ④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3 、M 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体现。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动员会上说。上述论述坚持了(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5、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对这里的“变”与“没有变”理解准确的是 ①“变”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变”是事物的相对静止 ②“变”的是部分,“没有变”的是整体,整体决定部分 ③“变”与“没有变”构成一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变”的是量,“没有变“的是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6、“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因为其在暴露社会某些黑暗面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江苏省曾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人肉搜索”有其存有的理由 ②对“人肉搜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但能够全盘肯定 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 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7、为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准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能促动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18、 在建设和谐武汉的过程中 ,武汉市委市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富民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这表明武汉市委市政府(

  )

 ①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④做出了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9、“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面对全新的历史改革方位,改革者当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这说明(

  )

 ①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②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③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只有通过持续解决矛盾,才能推动社会持续进步 A .①③

 B.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0、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力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城市被淹,雨大惹的祸;桥梁坍塌,超载惹的祸;CPI 高涨,猪惹的祸……民众怨声载道又是谁惹的祸呢?”这篇帖子折射出,某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其背后便是价值观的偏差。这表明(

  )

 A.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决定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B.价值观的准确水准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水准 C.价值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D.社会存有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22、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水平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

  )

 ①增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增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水平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灾难面前,中华各族人民携手共度难关。大灾无情人有爱,人民纷纷为灾区奉献爱心,灾区人民也以大局为重,在很多时候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说明(

  )

 ①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③价值观对人民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巨大的促动作用 ④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最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并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 A.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4、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聚集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准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准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非选择题(3 3 小题,共 2 52 分)

 25、材料: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解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结合材料,使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14 分)

 26、材料:发展农业需要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新 “顶天立地” 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12 分)

 27、材料一:2013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5 周年,经历三十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今面临很多发展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经济,政治等重要领域改革”。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

 结合材料,使用理解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不失时机深化经济,政治等重要领域改革的必要性。(12 分)

 材料二: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指的是整体和全局的总规划),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

 ⑵、请使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6 分)

 ⑶、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使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评价这个观点。(8 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3 ----4 2014 学年度上学 期高二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B C C C A A D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D C C B B B C A C B 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 52 分)

 2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是党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提出的科学理论。(2 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面工作的

 强大思想武器。(2 分)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发展规律。(2 分)④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实践基础获得的准确理解。(2 分)⑤理解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 分)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3 分)

 26、①“顶天”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 分)。②“立地”,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分)③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天”和“立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 分)④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天”和“立地”是对立统一的,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4 分)

 (③④任答一点即可)

 27、⑴①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有。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3 分)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4 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 分)③改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 分)

 ⑵①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 分)②顶层设计和基层的探索开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又要有基层各地的探索开拓,才能使整个改革充满生机和活力。(2 分)

 ⑶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行政体制改革要变革现有体制,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3 分)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 分)行政体制改革要对现有体制中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肯定和保留,对其中不适合的部分要否定和克服,不是全盘否定,彻底变革 。(3 分)

  一、共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能够优先发展特 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A.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2.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陕西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对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体现了

 A.政治推动经济的发展

 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动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动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M 中学 T 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所以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6.“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为弘扬“孝道”,2012 年 8 月 13 日,我国发布了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充满鲜活时代元素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②大力弘扬所有传统文化 ③传统孝道将被新的孝道标准取代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2013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能够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①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②甲的合理之处在于理解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③ 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水平④书法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相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

 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茶文化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茶艺、茶道和茶理等一系列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A.文化引导和制约着一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C.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D.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文化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据此回答第 11~12 题。

 1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因为 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

  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

  D.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 12.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个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A.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 B.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协助 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13.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因为长征精神是

 A.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

 B.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C.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来传播和弘扬

 D.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14.因为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5.1405 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解决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这说明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

 A.处于世界的前列

 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 1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文化建设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B.弘扬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7.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增强革命传统教育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④增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某网站转载了一条“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引起一片反对之声。绝大部分网民认为,“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地位不能动摇。绝大部分网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龙马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龙图腾为核心和灵魂的 ④龙图腾昭示了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奋进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把“风水决定祸福、兴衰”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对此,需要我们

 A.继承传统习俗,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B.否定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升辨别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水平 21.有舆论指出,因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匮乏,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致使一些农民转向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为此,我们应该

 A.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C.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 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22.“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必须

 A.放弃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B.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C.保护公民的监督权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3.对于流行文化,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①流行文化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不应干涉

 ②对于流行文化我们要准确引导 ③流行文化是某个时期的先进文化,应大力提倡 ④流行文化最终都会成为经典文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共产主义接班人为目标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25.“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儿粮食不怕,若少一点儿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②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0 分)

 26.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长远的文化强国时期。《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促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4 分)

 27. 2013 年 7 月 22 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 23 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

 “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12 分)

 28.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

 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使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 分)

 29.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中国低碳第一人,陈光标以自己的大德大爱温暖着他所触及的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十年慈善捐赠总额已超过 14 亿元,协助特困户超过 70万……他向世界郑重作出裸捐承诺,他说:我这么做,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家的爱心和胸怀,也把我的慈善人生推到最高境界。

  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4 分)

 高二思想政治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2014.元 一、共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A 2.C. 3.C 4.D 5.C 6.B 7.D 8.A 9.C 10.B 11.B 12.A13.D 14.C 15.A 16.C 17.B 18.C 19.B 20.D 21.B 22.B 23.D 24.D25.A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0 分)

 26. (14 分)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3 分)(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3 分)(3)促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准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 分)(4)促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准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 分)

 (注:如果学生答到文化创新的内容: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持续创新,促动文化的全面繁荣,酌情给分。)

 27.(12 分)(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 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 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是持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的需要。

 28. (10 分)

 (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

 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9.(14 分)

 (1)青年学生要持续提升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持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 分)

 (2)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持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4 分)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分)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追求更高目标。(3 分)

  1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 象的有(

  )

  ①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 科学家 实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⑤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 A、 、①③⑤⑦ ①③⑤⑦

 B B、 、②③④⑤⑥⑦ ②③④⑤⑥⑦

 C C、 、②④⑤⑦ ②④⑤⑦

 D D、 、 ①②④⑥⑦ 2. 某公司生产的 U U 盘,在外形设计上 因为 融合了国画、中国红等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艺术品,受到市场的热捧。这 体现了(

 )

 A.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B. 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3.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③文 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④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在索契举行的第 2 22 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B. 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5.2014 年2 2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网络信息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6. .在 在 2013 3 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 者,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 长远 持久的特点

 B. 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 潜移默化的特点

 D. 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7. 学史 能够 着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 能够 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 能够 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长远 持久的

 B. 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C. 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 促动 人 的发展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8. “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

 )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在 在 3 2013 年 年 6 6 月 月 1 21 日举行的第 7 37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 第 4 44 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

 ①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趋同发展的重要证明

 ②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 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标志

 ④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 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②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④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家庭农场搞的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它的主要劳动力仍是家庭成员。以家庭为单位,能够方便农场经营决策,提升效率。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必须

 ①增强农民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动性②从实际出发,按农业生产规律办事③承认农业生产中的联系是主观的④使农业生产关系适合农业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北宋大儒程灏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这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D.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13.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②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联系,也要看到本质联系③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1994 年 以 来 加 入 国 际 英 语 行 列 的 词 汇 中 , 中 式 英 语 如“long time no see” (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贡献了 5%至 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 15.2014 年将迎来孔子学院 0 10 周岁生日。向世界讲述中国 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兴办孔子学院(

 )

 ①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③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促动 文化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6. “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 ,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

 这个 现象说明(

 )

 A. 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 网络是文化多样性 存有 和发展的基础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7.学史能够着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能够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能够知

  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远持久的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C 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动人的发展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18 郫县豆瓣、分道扬镳、醒醐灌顶……这些字,你会念,还会写吗?提笔忘字,已成为互

  联网时代国人的一个通病旨在倡导“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中国汉

  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重。这

  一活动的举办

  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说明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

 ④说明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我国的很多名言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准确的是

  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准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协助孤寡老人做家务,义务为贫困生辅导

  功课…现在,全国各地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长期坚持展开志愿者活动,关爱他人,践

  行雷锋精神。这告诉我们

  A 价值观是人生的准确向导

 B.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C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有的发展而发展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买 ipad 也要等候…这种“饥饿营销”的做法是通过限制供货 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现象,把潜在的消费者吸引过来,从而提升售价,赚取更高的利 润。回答第 28、29 题。

 22.“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某企业过度制造市场“饥饿”,进而提升产品售价,

  当产品的价格提升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被该企业愚弄

  严重时消费者还会“憎恨”该企业,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莫言说:

 :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②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 以我为主

 ③文化创新 能够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24.2013 年 年 6 6 月 月 6 16 日,《唐代诗词故事 8 108 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这8 108 部微电影将甄选 9 109 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用 5 15 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构建唐诗精华和精神,用微电影来演绎唐代诗词故事传承中华文化,这意味着(

 )

 A.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科技进 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 文化创新能够 促动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25.2013 年 年 8 8 月 月 2 2 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

 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 水准 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6 .俗语说:

 :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

 )

 A A .竞争性

 B B .包容性

 C C .封闭性

 D D .灵活性 27. 不论什么地域,都有它自己的根,这就是地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文化之间 存有 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 (

 )

 A. 根源于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

 B. 体现 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 防碍 了文化的相互交流

 D. 增强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28. “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

 A. 独特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民族性

 29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 在中国,最 美最母亲的国度/ /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

相关热词搜索:高二 复习 训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