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趋势概况

发布时间:2020-10-22 来源: 入党申请 点击:

 农村税费改革趋势概况

 2(朋年,国务院决定在安徽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五河县做为安徽省的试点县,又率先拉开一了改革的序幕。

  一、概况

  五河县地处淮河中游东段,面积 1580Kn12,辖 20 个乡镇,225个行政村,人口 69 万,其中农业人口 59.6 万,耕地面积 118.5 万亩。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五河县就开始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0 年,在省、市委的领导与支持下,五河县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成为上下关注的一个亮点。五河县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两个步骤。第一步实行了“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即将原’‘五统”和‘.三提”中公益金、管理费分别纳人农业税及附加,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由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相当于原公积金)。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规范征收行为。第二步则是税费外的配套改革,着重在深化上做文章,在配套上下功夫,在规范上建机制,在延伸上求突破。

  (一)“三并三改”,压缩时政支出。全县在清退乡镇编外人员 2354人的基础上,2000 年 6 月开展了并村、并校、并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38 个村合并为 225 个.

 村干部数由 3192 人减少到 1125 人;撤并中小学 195 所;乡镇事业单位由 256 个减到 124 个,编制总数由 1294 名减到 768 名,其中财政全额供给人员由 982 名减到 520 名;将乡镇机构由 10 余个合并为 2 一 3个,乡镇行政编制由 690 名减到 621 名,年减支 1200 万元左右。

  (二)实施公共时政改革,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县乡两级建立会计中心、采购中心,村实行会计委派制,实现了预算内外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节支效果明显。据调查,2000 年全县乡镇公务费同比下降 9%,汽车燃修费下降巧%,修落费下降 71.4%,业务费下降 17.3%,招待费下降 20.4%,乡镇平均减支 20 万元。

  (_三)规范村级管理,实行“四制”。一是实行村支部书记选派制。225 个村支书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其中 209 名国家干部担任,聘用了 16 名。二是实行村会计委派制。乡镇财政所设立村级财务管理总会计,4 一 5 个村设立一名统管会计,村级设财务代办员,负责将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把关、村委会主任审批的票据送委派会计处审核做账。三是涉农收费公示制。将涉农收费和主要农资价格、标准公示于众,同时政府开通举报电话,物价局开通价格热线,有效地制止了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四是建立民主议事制度,让群众知事、理事。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办、大家管,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形成 r 村务自治的良好氛围。五河县农业税费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全县人均负担由改前

 138.57 元降到 88.77 元,减幅 35.9%,亩均负担由改前 78.40 元降到44.68 元,减幅 43%。二是机构精简、人员分流、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目标。三是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难题

  (一)镇、村收入大幅下降。镇村财力减少,运转更加困难,这往往是增加或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因之一。

  (二)镇、村负债积重难返。20 个乡镇负债总额 1.379 亿元,平均689.5 万元,负债 500 万元以下的乡镇 8 个,500 一 1000 万元的 10个,1000 万元以上 l 个,2 以 N)万元以上 1 个,负债最少的 112.6 万元;各乡镇累积欠商业贷款 3713 万元,欠上级财政 3735 万元,欠发工资更高达3393.7万元;225个行政村欠帐累积5731.6万元。平均25.5万元,其中负债 20 万元以下的 110 个,20、50 万元的 94 个,50 一100 万元的 20 个,100 万元以上的 1 个,高达 123.2 万元;村级负债中仅欠发村干部工资就达 548.7 万元‘如此严重的负债,仅靠一定几年不变的农业税及附加,没有其它收人,如何消化是个难题。

  (三)公共产品供给无源。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市的公共产品由财政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则由农民自己掏钱解决。农村义务教

 育就是典型的农民自办式。税改后,教育集资被取消,在教育投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农村教育大受其害;其它公共产品也受一事一议的影响及年筹资上限巧元的制约而难以供给。调查中发现.农村路、桥、水利设施毁坏严重.因缺乏资金而难以修复。

  (四)对于税改政策本身也有不少质疑。一是维持现行农业税制只做“加加减减”,不做根本性变革是否合理?二是对计税土地以二轮承包为准,多种地多缴税,不种地也缴税是否合理?即使缴,缴什么税?缴多少税合理?三是计税常产以 1998 年前 5 年平均单产为准,但其产量多是基层官员估出来的,经常是“大灾之年不减产”,领导带头夺丰收,水分有多大,以此为据,又可合理?四是粮食市场实销价低于国家测定价,计税价格以国家定价为准是否合理?五是农业特产已通过相应税种进行调整,还该不该征收特产税?税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如何体现?另外,对原农税尾欠部分是该继续追讨,还是该把原多收的税、乱收的费退还给农户?以上诸方而的问题,如若得不到妥善处理,税费改革可能异化,税改成果难以巩固,面上推开难以操作。

  三、思考

  (一)调整对政收支结构、改变城乡分刻的“二元”社会是农村税改的根本所在中央政府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负担过重,而

 农民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是“养了一些不该养的人,办了一些不该办的事,花了一些不该花的钱”,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实行的“工农剪刀差”,过度地提取农业剩余,使得农业无力扩大再生产。据测算,政府通过“工农剪刀差”1950一 1978 年,大约取得 5101)亿元,1979 一 1994 年,又大约获得 15000亿元;而同期农业税分别是978亿元和1755亿元;同期财政支农分别是1577 亿元和 3769 亿元;政府共提取刹余净额近 17500 万元。二是国家对城市政策倾斜。城市公共产品由财政供给,给予市民各种补贴,农村公共产品由农民自己供给。不彻底的分税制造成县乡村有事干没钱花,面对欠账日多的农村公共产品,只有开口子向农民筹钱,基层官员再趁机加码,造成农民负担过重。三是城乡隔绝的二元社会及二元税制,使得农民比城市居民在纳税等方面处于很不公平的境地。因此,农村税费改革之根本着力点,应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及二元社会,取消现行农业税,改征农业所得税,适当收取田亩税,公平税负,降低税率。这是确保农民减负、税费改革取得长效的需要,更是加人 WTO 的迫切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税费改革 概况 趋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