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关于散文的文章篇一:我喜爱散文

我喜爱散文 我是一个提倡自由表达的人,也因此偏爱于散文,就在它的随意灵活。散文入门低,神聊海侃皆可成文,但是写好却并非一日之功,也非胡诌所得。好的散文,能够唤醒人内心深处渴望或者沉睡的部分,能在阅读之时产生来自灵魂深处强烈共鸣的。专注于个体语言的创作无可厚非,并且是散文创作能得于持久发展的基础。但是,这并非是一种超级自恋式写作,每个人都自恋,自恋的程度不一,这都不妨碍写读两者之间沟通和交流。但是一个写作者完全无视读者的存在,这样的文字只能藏起来自己慢慢享受。

公式化,概念化写作在散文写作已经如此广泛,如此群众性的时代,还有人趋之若鹜,让我有些费解。描述母亲父亲必以高大全出现,没有苦难仿佛不能成文。但是苦难的描述如果不能给人在精神层面提高,仅仅限于一种倾倒倾吐式的描写,这样的文章不会产生文学的艺术性美感和震撼。文学是生活的提炼对生活的升华,而不是生活的简单重再现。文学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纪录过程。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情真方能意切,假如一篇散文不能在情绪上带动读者,那么再美的文字都是苍白的,文字为情服务,而不是情为文字服务。假如不能把你的情感倾注在你的字里行间,那么放弃写散文,等情感充沛之时再写不迟,散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却也急不得。成竹在胸,方能做到运笔自如。一字一字扣,一句一句蹦,写一段想半天,自己写得累,读者读得会更累。散文的情感首先要把自己放在里面,沉浸在里面,连自己都不能打动的文字,何以打动他人?散文之中,我是一种存在,而不是旁观。

散文写作要保持姿态,但却不是故作姿态,摆什么样的姿势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最后,要说的,却是散文之美。美之基础,是文字之美,没有美的文字,情感再美也得不到任何的体现。美,不等同于好词好句。字词的准确表达是文字之美的先决条件,一个连意思都表达不清的人,好比面对一个口齿不清不楚的人,叫人如何能明白她的意思呢?文字是创造意境情境的基础,如何能创造出身临其境之感,最能检验一个作者对文字的运用与把握。文字是可以创造画面感的,这种感觉并不比亲眼见到一幅画的感觉弱。绘画是靠色彩线条,而散文是靠文字。只有方式的不同,不该有感觉上的高低。

一个好的作者就是带领读者去往自己未达之所在的,而不能把这种所在述之于文字,那么这种所在不过在你自己的脑子中,永远进入不了读者的心里。最后要说的是,散文取材之广泛,穷我们一生也是取之不竭的,不要仅仅局限在别人重复了千万遍的陈旧题材上去,走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领地,大量阅读是我们能挥洒自如的基础,但是绝对不是我们单纯的去模仿,这是毫无疑义的重复劳动,对于一个真正从事散文写作的人来说,只会穷途末路。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新的东西,那么不要浪费文字为好。哪怕有一个新意都是这篇散文存在的理由。

散文是气质美人,它没有小说丰厚的家什,没有诗歌华丽的外貌,她只有典雅大方的温婉之气,自由平和之心态。可以不必有好的基础,但必须有真诚的灵魂,水滴石穿,终能成器。

关于散文的文章篇二:关于写人的散文

关于写人的散文 要能做札记的散文

找这些真的很难啊

拜托了

满意答案

网友回答 2014-11-27

我想,现在馋嘴的本事是从小时候被培养起来的。

外祖母的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外祖母给我买的零食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在我印象中,外祖母最疼的孙子就是我了。每次过来看我都给我带一大包的零嘴。妈妈说,我四岁的时候是外祖母看护我的。后来外祖母死了才让爷爷看管我。那时侯,家里穷,爸爸妈妈一天到晚为三餐而奔波。那时侯,有点小冰糖块吮吮已经是一件值得小伙伴们羡慕的事情。而外祖母给我带来的零嘴,不单有小冰糖块而且还有杏肉,杨梅干,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果脯。每次带来得都足够我吃上两三天。值得遗憾的事,外祖母死之前,我只会远远地看着她而不敢靠近她,妈妈说,那时侯,外祖母最想的就是牵一下我的小手。而我,因为那时年少对死亡的恐惧始终没有实现外祖母的这个愿望。外祖母留下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给我的那块玉佩。每当看见那块玉佩,我就会想起她,想起她对年幼的我的疼爱。

爷爷是外祖母死后才接着看管我的。到那时候爸爸妈妈依然很忙。而家里依然很穷。爷爷是我们镇上有名的老中医,他在人民医院退休后就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那时侯,爷爷是个比较富有的人。爷爷喜欢给我买糖吃还有那甜甜的萨其马。以至后来街上的人都叫他糖爷爷。那时侯能够吃上一包白云牌方便面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而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吃上。只要我乖的话。我小的时候很会讨人喜欢,我会

帮爷爷包药,所以爷爷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给我买一包白云牌方便面。我现在还记得那包方便面的样子,红色的包装袋,袋的正面有一碗很大的面,面上放着两块切开的鸡蛋,还有葱花,还有煎好的三块猪肉。而袋的背面呢,就是三幅教你怎样泡面的指示图。图画上的小人是留着披头四样式发型的小男孩,看他吃面的样子就迫不及待地想吃。后来,家里有钱了,方便面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吃了这么多还是怀念那只有麻油和香料包的白云牌方便面。爷爷也很喜欢吃方便面,但现在他老了,爸爸说方便面很热气,不让他吃。爷爷现在只喜欢吃素,我想,等我工作了,赚到钱一定要好好带爷爷去吃那上好的素菜。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搬到新房子里去了。那时候,换成妈妈接送我上学。每次考试的那天早上,我都会到学校正门的那条芒果街的一间小店去吃油条送白粥。每次吃完考试都会去的双百。我还经常光顾那间小店隔壁的面包店,我喜欢吃它那里的两块面包中间夹着奶油的东东,现在才知道那叫三文治。除了这些我有时放学还会吃上一两个碗仔糕再回家。后来,我改路线上学了,改从学校后门那条路走,妈妈说,那比较快。后来,我就成了学校后门那间猪肠粉店的常客。现在回想起来,那间店的猪肠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再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那间店已经换老板了,那味道当然不如从前。现在,走过那条街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停停看看。寻找一些我小时侯生活的轨迹。每当迷惘的时候,想想从前,尽管小时侯年少无知,但是烦恼却比现在少的多。

上中学的时候,我上的中学就在我家不远的地方。那时候,我比较早起,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吧。学校太早没有开门,我就会到学校旁的拐弯角的一间早餐店吃早餐。那里最出名的是牛腩粉,好多人都挤在那里吃。因为我来得比较早,人很少,老板总是在我那碗上放上多几块的牛腩。他把我看成勤奋的学生,确实,我上初中的时候是比较勤奋的。每天从一大早就抓紧时间看书,所以,初三毕业的时候我考

上我这所母校——全镇最好的中学。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勤奋的话,或许,高考就不会失利。勤能补拙。古人的话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毕竟世界上不看书不学习就能取得大成就的天才为数是很少的。现在,上大学了,很少机会能再次去小店那光顾,偶尔的,接弟弟回家的时候会和他一块去小店尝尝那里的牛腩粉。

上大学了,每当吃早餐的时候,我都会怀念家乡的那些小店,甚至家里的一顿豆豉鱼干送白粥。出来已经一年了,思乡之情不言于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名副其实的馋猫,我觉得吃是最能让人寄予浓浓的感情的。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

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

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关于散文的文章篇三:20年代散文整理

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 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群:

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二)语丝文体(语丝派)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

一。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

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群形成了共有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丝文体”。

语丝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家。

其作品: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于抗争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1 周作人

(1)“美文”。1921年6月发表《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美文”概念引入中国。

(2)“言志”(闲谈体,闲话风)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舒徐自如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3)“文抄公体”30,40年代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

种“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4)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

①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

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又无“卖智与玄学”之嫌,并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

②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掺杂着几分忧郁,惆怅的苦味。

③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淡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并且简素质朴,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庄谐并出,自有一种含蓄耐读的“简单味”。

④恬淡自然,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乡之恋。

(5)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浮躁凌厉”的——多收入《谈龙集》《谈虎集》。

②“冲淡平和”的——其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2 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2)钟敬文

《荔枝小品》 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 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情思清朗。

(3)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补充:

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等。

“美文”的提出者——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均可以“美文”相称(即“美文”概念的积极实践者。)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文研会作家散文:朱自清,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夏丏尊,瞿秋白(另外:钱理群版本将丰子恺,梁遇春,郑振铎,茅盾也列入其中)。

钱理群:文研会的散文作家还有擅写散文诗的王统照,以感伤书信体散文赢得读者的庐隐,以及属于乡土文学派的鲁彦,蹇先艾等。

1 冰心

“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 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 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 朱自清

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大家,其抒情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与现代汉语的楷模。散文集《背影》,诗文合集《踪迹》等。

(1) 朱自清散文:

① 以事传情类《背影》《给亡妇》

② 借景抒情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

(2)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

① 感情真挚醇朴。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

儿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②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

到作者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③ 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④ 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音袅袅。 ⑤ 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⑥ 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背影》

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⑦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

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3)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1,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

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2, 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

3其他作家

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

《藕与莼菜》 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 《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 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 真率、俊逸。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

《宿莽》集 旅日散文,低沉格调。 《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 郁达夫

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因这激愤而生的苦闷、无聊、自怜,乃至自暴自弃、自虐自残,都有着个性解放,离经叛道的性质,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 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 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 感人肺腑的至情。

缺点:自怜自哀过甚,不免流于颓废。文中夹杂一些色情描写。其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乏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

2 郭沫若

《月蚀》《卖书》 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

《路畔的蔷薇》 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六)新月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①徐志摩

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

关于散文的文章

动。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文章 散文朗诵文章 春天的文章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