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乔叶散文篇一:《作家乔叶访谈录:最慢的是活着》阅读附答案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下列对本篇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乔叶走上文学这条路,是因为文学能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使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这样,乔叶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B.乔叶认为,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文学的意义是让人的心走得更远,它能穿透物质表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C.乔叶对畅销书如《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等,持欣赏态度,因为这类小说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乔叶却不会去写这类的东西。

D.乔叶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并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这从写作态度方面印证了题目“最慢的是活着”。

E.乔叶说:“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意思是说,虽然生活是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但文学要表现的是能带给人们温暖的人性,这个创作宗旨是不变的。

(2)在本篇访谈中,关于文学写作的终极目的,乔叶有哪些看法?(6分)

(3)乔叶答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作简析。(6分)

(4)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联系现实,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1)D、E(答对一个2分,全对5分)

A项错在“获得更大自由”,原文指“心灵”获得自由。B项错在“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原文是“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C项错在“持欣赏态度”原文无据。

(2)(1)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学;(2)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3)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4)文学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

(写出1点得1分,写出2点得3分,写出3点得4分,写出4点得6分)

(3)①准确,针对性强。针对“为何会选择文学?”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自己的温暖;针对“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读者、社会带来的温暖。

②含蓄蕴藉。说“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就包含而又不限于“善意关注、观察品味、敏锐善感”的意思。(1分)

③形象生动。关于大河、河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对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的看法(关于泡沫和啤酒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对于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区别的见解)。

④鲜明直白。直说喜欢《尘埃落定》那样比较深刻的作品,而不希望创作类似《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迎合特定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作品。

(语言特点、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分别给分。意思对即可,写出3点即可)

(4)①有坚定信念。相信能够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能给自己、给社会带来温暖。②要沉下心来,观察、品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深入内心世界,探测反映人心的秘密)。

③要有耐心,积累酝酿,以慢工出细活,写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统一,追求、表现生命的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

④表达自己,而不是迎合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

(每点2分,适当联系现实论述)

乔叶散文篇二:最慢的是活着_乔叶

乔叶是河南文学院最年轻的专业作家,她写着散文进入文坛,然后转型写小说,字里行间用她最擅长的细腻笔触,挖掘着各色人物的性格命运,尤其是女性的性格命运。在《最慢的是活着》中,她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能干倔强,虽然守寡大半辈子,但为家庭奉献了全部生命的农村“老祖母”形象。故事由“我”这个自小不受祖母待见的小孙女——二妞讲述。小说篇幅虽短,但它巧妙的构思,通俗却不时震颤人心的语言,以及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小说深刻的寓意让每一位读者不停的回味 。

一, 一个关于“童年”的陷阱引领我们进入小说 小说描写的是“我”的祖母,但是它并没有直接以我的祖母作为描写对象去描写,而是通过“我”之口向读者娓娓道出“我”和祖母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感,并在枝枝蔓蔓的亲情表现和细节描写中赋予了祖母这一人物真切的生命质感和典型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叙事结构,让小说中的议论和抒情都不突兀,也让小说沾染上了散文的美。在小说的开头,因为“我”是左偏子,因为“我”脾气怪,因为“我”生在了四月二十——一个象征命硬的日子,更因为“我”是个穿针引线的,这一系列不具有说服力但在祖母眼里又

至关重要的原因,使得我成为祖母最不待见的孩子,她唯独不让“我”睡那张水曲柳的黄漆大床,不让“我”骑自行车。“我”不被待见,所以,在“我”的童年里,“我”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用最极端的手段耍坏。“因为祖母不喜欢我,我就没有理由喜欢她,反而只能让她更讨厌我。”这种在童年时候处事的逻辑和最原始的叛逆,大概是每个人的经历。

所以说,作者用童年故事做诱饵,温柔的拉每一位读到小说的成年人进入陷阱。然后轻轻的、不费吹灰之力的牵引我们走,而我们在作者素面朝天的娓娓道来中不反抗,不挣扎,像一只被驯服的兽,顺从的沿着小说的脉络走。我们之所以被作者轻而易举的骗到,而且能心甘情愿的进入,是因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回味童年的理由和契机。也因为这样,当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处于作者布下的陷阱时,我们并没有迅速抽身,而是随着作者的步调慢慢跟进。我们都想看看小说中二妞的成长及二妞与祖母的斗争是不是比我们自己的更精彩更叛逆。在小说的最后,我们发现,随着二妞女性角色的深入和女性经验的成熟,她对祖母的态度由儿时懵懂的对立与敌意,转变为对祖母无尽的理解和由衷的敬意。此时的二妞,可以用一种更博大更丰富的爱去理解祖母隐藏在极尽暴戾中的关爱,

而彼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会随着小说的结束去回味和思考,回味小说中二妞和祖母的故事,思考属于我们的关于爱(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乔叶散文)和成长的故事。

“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到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躲进了大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入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躲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入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有深情。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一件糟糕的

事情,我就地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原来以为成长是孩子们的事,特别是做了母亲后,看着儿子从呱呱落地,每天躺在我的怀里吃着、喝着,在哭声和笑声中成长着:会翻身了,会说话了,会走路了,吃胖了,长高了;从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哭闹到小学的天真烂漫;从刚上初中时的不适应到现在的高中生涯。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儿子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知识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他的大脑,他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在快乐健康地成长着。

而他的妈妈呢,在忙碌的工作、照顾孩子和繁琐的家务中度过了这些年,仿佛把自己忘了。现在想想我收获了什么,是孩子的笑脸及他的成绩、是在忙碌

中留下的岁月的痕迹?其实,我也在成长,在和儿子相处中,我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了做妈妈,尝到了做妈妈的乐趣,并学会了感恩,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我常对儿子说:“我们都有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这几年,儿子大了,不用辅导学习,留给自己读书学习的时间充足了,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不停反思、不断总结,教育学生的方法增多了、灵活了,在和学生朝夕相处中,我学会了怎样当更好的老师。在校信通开博客后,我认识了许多博友,读到许多优秀的文章,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每天坚持不懈地学习,尝到读书的乐趣。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我的视线在不断地扩展,从校信通里,我看到了不同人的作品、不同人的写作风格、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我的视野开阔了,思想变活了,心情也快乐起来。慢慢地,我也能拿起笔写几句自己的感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思想插上了写作的翅膀,带着我的梦想一起飞向蔚蓝色的天空!

现在的我不再报着“人过三十不学艺”的思想过日子,也不再听信有人说:年龄这么大了,学那么多知识还能 有什么大作为?的论调。相信只要学习就有进步,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有成长的空间,我

乔叶散文篇三:乔叶等作家资料

乔叶

女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河南省修武县 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三期学员 散文家 小说家散文创作阶段

《最慢的是活着》《指甲花开》《母亲的纯净水》

1993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别同情我》,之后发表《愁嫁》《不做情人》《一个女孩的自知之明》等。1996年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1998年出版了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迎着灰尘跳舞》《爱情底片》《薄冰之舞》《在喜欢和爱之间》《自己的观音》2004年出版了第八部散文集《我们的翅膀店》。 文笔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省。 乔叶的小说创作进行较晚,2001年,乔叶把主要精力转向小说,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处女作《守口如瓶》(即《我是真的热爱你》),以城市黑暗地带的沉重浮生为着力点,大胆地深入到了公众舆论的另一面,对传统道德的虚伪和质疑表达了强烈的质疑批判。表现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女性被吸入城市的?黑洞?后那种惨烈的经历。这是一种可惧的生存。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展览人欲横流,而是充满了悲悯情怀和诗化的理想精神。”

乔叶也进行了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她的中篇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写出了意识的潜流,让这种意识的潜流冲刷着观念的顽石,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现代女性复杂微妙的心灵空间。2004年发表《紫蔷薇影楼》。

铁凝

女 1957 北京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等。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张晓风

女 1941 中国台湾 散文家、医生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

2 散文《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春之怀古》《行道树》 小说《白手帕》、《红手帕》、《梅兰 竹菊》、《潘渡娜》

戏剧《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 《自烹》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可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wu3)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

简媜zheng1

女 1961 中国台湾宜兰 原名简敏媜 现代散文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

《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私房书》、《下午茶》、《女儿红》、《胭脂盆地》

3 台湾散文家往往天份极高,笔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脱俗,出水芙蓉一般,确有大陆作家所不及处也,这大概与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有关,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故唯美文学在此地源远流长;雅者如余光中、张晓风、许达然等,皆为一代大家。近年来又冒出一些新生代散文作家,譬如简媜吧,其散文别具一格,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她笔下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谨守纪律,轻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放之间看得出旺盛过人之血色,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洗尽铅华,独具慧眼,以卓越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常有惕然惊心的刻画,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种寒意也。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

张抗抗

女 1950 中国杭州 原名张抗美 丈夫姜戎(《狼图腾》原名吕嘉民)

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但比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李娟

居汉水之畔,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散文集《品味时光的味道》。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春如线》

卢新宁

女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廖一梅

女 1971 编剧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 导演孟京辉妻子话剧《恋爱的犀牛》电影剧本《像鸡毛一样飞》音乐话剧《琥珀》儿童剧《魔山》等长篇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

4 罗兰

女 1919 原名靳佩芬 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津市)1948年去台湾

《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

罗兰的散文文笔细腻潇洒,联想丰富,措辞精巧新奇,风格清新典雅,感情真挚充沛,以写静抒情中阐发人生哲理,行文自然流畅,妙语连珠,毫无生硬说教痕迹。 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从她的《秋颂》一文中可以清楚的读出她对洒脱的秋的热爱,以及人生观。

木心

男 1927-2011浙江桐乡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作家 画家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

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李娟

女 1979 汉 生于中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

作家 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

李娟的文字都来源于她的生活感悟: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以及哈萨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

散文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她笔下的人物尽管贫穷,却怀抱善心与向上的快乐,是一种脉脉温情、抚慰内心的文学。她的文字似乎仍旧带有一丝古代叙事歌谣的韵律气质,自发、自在,而且自成风格。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展现了阿勒泰的迷人美丽。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乔叶散文摘抄 作家乔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