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我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写我的散文篇一:我的写作简历与散文观

1)(闲话):认真写些文字,只有两年时间。此前,时间可以追溯到1972年,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败涂地,大部分的学校生活都用来读文学作品,以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作文屡屡获得好评。所谓的好,也只是老师眼里的好。或许是其他同学写得比我差吧。个人成长经历中,除了17岁兴之所至在地区报副刊上发了一首诗歌《水车》外,再没刻意地、有意识地写东西、投稿。这或许与周遭环境有莫大的关系。二十多年来,痴迷地阅读着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身边书籍太少,阅读是散漫的、无目的的、无系统的。生活在乡村,更多的反而是阅读大地、天空、花草、虫蚁,贫乏的生活过得沉重且无奈,1984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了不少习作,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等,纸上胡乱涂鸦,写完往墙角一丢,再不理会。1987年到1990年,穷得无钱买烟,便把自己地里的烟叶子拿来卷喇叭筒,那些初稿,都当作卷烟纸化作袅袅烟雾。1993年,打工开始,每晚加班到深夜,手头缺钱,身负巨债,想搞点零花钱,就只有在工余写点稿,诗歌、小说、散文轮换着玩,写得多,发得少。因时间少,精力不堪,最后被迫停止。(这一段只维持了一年不到,发表了大约十来万字,最高刊物只是市级报刊)。1994年冬--2005年春,不再阅读,不再写字,甚至连以前的书籍都因辗转搬迁丢失不少。个人被俗务弄得精疲力竭。这时候想念从前的一些编辑朋友,于是开始在以前的报刊上寻觅他们的踪影。结果,中断多年的联系接驳起来,再一次提起了笔。2005年夏,写了篇散文《客家山地,我心中的根》,寄给朋友,遂登载。这时,我尚不知余华、苏童、史铁生等等大家,更不知道当代文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的边缘化、功利性越来越大的趋势。但是我却鬼使神差又开始提起了一支秃笔。所以,这里从最近两年的散文写作开始谈。(2)我个人喜欢写小说,喜欢虚构形形色色的人物,写了几篇,自己觉得不满意。小说太占时间了。我没空,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下班后已是深夜,构思的困难和连续写作的不允许(写作当中,电话二十四小时不关机,半夜都有工厂业务电话)。最后才选择散文写作。从前,学习的,多是现代文学中那些政治色彩浓郁,脸谱化的作品。杨朔式的文字风格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所以,刚写时,由于学养太差,文字稚嫩、苍白,但自己感觉却不错,后来贴到网上(2005年才接触网络),发现自己不过是个井底之蛙。于是开始大量接触各种散文作品。沈从文、郁达夫、周作人、鲁迅、张爱玲、王小波、??苏轼、明清小品、屠格涅夫、英国古典文学、??我不知如何在所有前人的经典中学习那些有用的养分,也苦苦思索自己所要的属于个人的风格。至今没有找到或者说形成。当代作家中,我比较喜欢刘亮程的乡村哲学、李汉荣的乡村诗意,鲍尔吉.原野的智性、幽默、空灵,杨永康的对话语的颠覆,苇岸、张炜、格非、刘烨圆等等大批作家的文字我都喜欢。(3)散文写作走到今天,中国散文的现状已经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场”。传统写作的坚守与颠覆、消费文字与文学纯度的博弈,各种写作思潮的浑沌难辩,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有人宣称要抛弃传统,创造新的话语系统;又有人反对所谓的新散文、原生态散文的提法,也有人提出散文分为好、中、差三种散文,至于什么是好散文、差散文,却语焉不详。当然,也有人坚持用周作人提出的“美文”概念(即闲适小品)来定义散文等等。一些报纸副刊专门辟出版面,登载一些“城市笔记”、“心灵鸡汤”、“人间百味”等等短小精悍的散文作品(这一类后来人们称之为副刊文字)。等到近两年的博客兴起,一时间好象是全民皆散文,一些梦呓似的文字、琐碎的日记、个人隐密占据了各样博客的空间,媒体推波助澜,开始发表一些较为纯净、有吸引眼球、符合消费受众心理的博文。从来没有看到散文写作出现今天这样热闹的景象,也从来没有出现今天这种泥沙俱下的散文定义。当年,蒙田把自己的日常思想笔记命名为“随笔”,这种随意、自由的散文写作对后世发生了区大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散文写作的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糅合,使当今的写作者开始了一次次对散文写作的探索、创新、尝试,意义是重要的,成就也不小,但是,与小说、诗歌的成就相比,散文写作出现的问题却又是最严重的。我们迷失于对散文的定义、技巧、语言、结构等等的追问,摹仿。反而对于散文

这种古老、自古以来视为正统文体、我们的老祖先赖以安身立命的、写了几千年的文体出现了迷茫和混乱的情形。这不得不令人警惕与不安。

(4)所谓的传统散文,自两汉以降,至宋元明清,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大批名家名作对于散文的延续、创新,作出了区大贡献。那些至今读来仍令人赞叹的散文名作,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野草》、沈从文的《

写我的散文

湘行散记》、张爱玲的《更衣记》等等,都是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创新。及至1960年代开始,散文这种文体,遭受了最大的践踏,大字报的出现,纯粹就是一种假、大、空形式的蔓延,从此,散文比小说、诗歌跌入更深的黑暗之中。1980年代,类似史铁生《我与地坛》这样的精品的面世,才让散文写作虚幻性、空洞性、政治性得以改观。我认为,传统散文的定位,必须把文革其间的文学史(实际上那时谈不上文学的存在性)删除掉,而是自古典文学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精华部分保持下去,抒情、状物、写景、记人、叙事依旧是散文的主要写作对象,叙述、拟人、比喻、点染、白描等手法依旧适用于散文的一般写作。日记、书信、杂感、随笔、游记甚至报告依然属于散文写作的范畴。这些,是无法归入小说、诗歌的。而新闻报道、通讯、特稿,往大处说源于散文文体,往小处说,又自成一类,两种文字的文学性、即时性、实用性、艺术性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厘清这个要不要抛弃传统的问题。传统散文必须继承并且发扬下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鞭挞。传统散文是中国散文的根基。留住根基,才能探讨创新的问题。

(5)新散文、原生态散文的提出,有对过去假、大、空文字的对抗和颠覆。但是,所谓的新,所谓的原生态,它所包含的定义、要旨究竟是什么?许多写作者其实莫衷一是,说法暧昧的。新,我理解为就是对传统的反动,是一种有别于旧传统的叙述语言、细节安排、结构组织的创新。在散文写作中,不时借用小说语言,大量穿插诗歌、戏曲元素,从语言到形式都尝试着颠覆传统散文的呆板、僵硬、循规蹈矩的写法,让语言走向各种可能的路径,让形式走向多元。可以说,这种尝试是积极的、有成效的,但是也出现了过多地借用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风格,语言拖踏、长句子多、主谓颠倒、文义含糊不清、叙述感情纠缠不清的毛病。这方面在我本人的习作中可见一斑。而原生态写作的提出,始出于新锐散文家杨献平的标示,他对原生态散文的定义是“大地原声和现场精神”的概念。他说:“以强烈的现场感和生活质感,乃至新颖自觉的表现方式方法,还散文以生活的传统、艺术的传统和贴近大地自然本质的传统。就其写作性质而言,定名为“原生态写作”比较恰当。从这些作家作品上,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令人感觉到,贴伏大地的写作对重新完成艺术与现实,人文与生活的重新衔接的可能。而与之相对的是,纯粹的新散文越来越自我封闭,大都是关起门来说体验,进行个人的另类审美和内心筑垒,而忽略了生活在散文乃至艺术创造中强有力的支撑和表现作用。”尽管,这里的定义仍旧有表述含糊的嫌疑,如“纯粹的新散文(何为纯粹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可以期许和探讨,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体会。

(6)我个人的散文观:不存在各种令人眩目的提法,散文也好,诗歌、小说也好,要有自由、独立的精神及文字间隐藏或展示的思想深度,能够给人以美感的艺术享受、精神领域的共享与启发、有高超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人文关注,文字本真,对生活的态度用真实的、客观的角度去描摹,但在艺术手法上不一定局限于写实,可以运用各种有效、合理的写作手法,以达到文字的美感、质感、力量感。好的散文应该经得起时间和不同读者的检阅,经得起自己良心的追问,经得起现实的比照和多元文化的质疑。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待于我们不断努力。

写我的散文篇二:我心写我意——读明然散文随想

都昌县的散文作家明然是我认识时间不长的文友。自从在《中国散文家网》交流认识之后,我就开始注意他的散文创作动向,知道他在不长的时期里已经出版了三个散文集子,另外,一个待字闺中的集子《岁月像白水一样流过》,我也认真拜读了,对他的散文风格留下了些印象。后来他两次来九江和我见面,我们象老朋友一般敞开心扉聊文学,聊人生,便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文如其人,明然的散文和他的性格一样直抒胸臆,快乐、忧伤、惆怅、伤感等情绪毫不遮掩地展现给读者。我以为这就是明然散文最明显的特征。

明然此次收录到《新锐散文八家》中的20多篇作品,均是有感而发的真情之作。

写我的散文篇三:关于幸福的散文:我想要的幸福生活

关于幸福的散文:我想要的幸福生活

关于幸福的散文:我想要的幸福生活

所有的女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自然我的女孩也不会例外。

追求足够的个人空间,又要粘着人,有人哄着。肯为一点的个人空间来跟我吵个翻天覆地,也有时候因为我偶尔的不够关心而独自伤感 。而最大的矛盾就是善变,对于我的女孩来讲,晴空万里跟乌云密布是相距不愿的两件事物,脾气上来了,管你什么什么呢。

喜欢被人追求的优越感,仿佛这样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又不喜欢被人追求的烦恼。总是幻想能遇到个白马王子,但是骑着白马的不一定就是王子,也许会是唐僧呢。

总是像个孩子,让人急着让人念着,让人担心着,但又有时候展现出自己独有的成熟。

有时固执己见,但是又特别的偏执于别人的看法,有人夸倒还尚可,如果是嘲笑,批评,抑或讥讽,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了的。

表面看来温文柔弱,其实在骨子里有一种要强,要强的背后又想有一个坚实的港湾能够容得下自己,能够容得下自己所有的撒娇,撒泼,与无理取闹,能够宠自己呵护自己,能够仿如浮萍找到一到的稻草。

对感情一码事,对友情 则是另外一码事。

或许在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安静,但是在“自己人”面前则是过分的积极,过分的活跃。不会分清谁值得自己去珍惜,谁是真心对自己好,结果只能是失望失落,然后再失望在失落。我的女孩很是看重友情,或许重过爱情 ??

我会追问潜在的情敌集团的动向,我会心急情敌集团的规模,她却只会轻描淡写的说,“我跟他们只是朋友”然后心里不知道偷笑几百遍。

我的女孩喜欢逛街又变得很节俭,不知什么时候慢慢的变得开始精打细算了,开始对一个大果粒几毛钱的价格差异变得敏感。

我的女孩永远把伟大的减肥事业放在嘴边,无论是胖是瘦,减肥永远是当务之急。其实,不管你今后会长的多胖,我都不会介意,首先我不是肤浅的相貌而选择跟你一起,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只欢的你的相貌而已。其次,相比减肥到骨感美,我更加希望我的女孩能够健健康康。

思维永远存在着延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当下就缓过神来,不是所有的话都能当下理解,或许“余音绕梁”三日后,突然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对于已经拥有的饿不是太珍惜,但是太在意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想要很多,但是我要慢慢的才能给的起。我不是白马王子,也不是石油王子,甚至不是青蛙王子,更甚我连白马都顶不上,我只是个普通人,一切都要我去争取,靠我自己的手。

去争取我想要的生活 ,虽然平平淡淡的很简单,但是我依然要为之而奋斗。

我想要的很简单,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知道,其实你很懒。但是无所谓,所有的家务我都会做,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有时候我也很懒,我希望我的女孩能够督促我去把我的脏衣服收起来去洗了,去买条新的毛巾回来,顺便提醒瓶可乐犒劳犒劳自己。

我希望我的家里能够不吵架,我希望家里能够时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主要是批评我,只有你指出来我哪里做的不好,我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改正。

我希望,能够每周陪着我女孩逛街,买衣服,买化妆品,吃麻辣烫,偶尔也吃一次永和豆浆。

但是除了逛街,我也希望我的女孩能够注意下,是不是该提醒我刮胡子了,因为我不一定每天都会记得,胡子碴碴有时候真的挺扎人的。

我希望能够每个季度旅游一次,可能不会是每次都去济州岛,但是我想登个泰山,看个海边什么的,找个近点的地方散散心,其实只要有你,去哪儿我都觉得像是到了济州岛。

有时候也干点小坏事什么的,总是一本正经的生活,会把人憋坏的。

每周的周六的快乐 大本营是必修课,但是你要能允许我用鬼脸把你的目光从电视吸引到我身上,我希望你在看电视的时候也能抽出点时间瞄我一眼。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变得舒适,温馨,幸福 。

我想要的生活,简单而惬意。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写给六年级的我散文 我的母亲散文怎么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