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童年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名家散文童年篇一:中国名家名作赏析

断魂枪

背景介绍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笔名有“舍予”、“老舍”。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些都是他将来倾向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风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艺术成就很高,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第1 3期。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是一个殖民主义横行的年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统治着世界。

在中国,日本军国主义已经侵占了东北三省,并觊觎着华北、华东的大片土地。在上海、天津、汉口、厦门等地,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国中之国”的租界。老旧的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欲振无力。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国门,西方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涌入了古老的东方大地。在30年代,中西文化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对峙,复古派与西化派的论战,表现得尤为激烈。纷争的焦点,便是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文明,如何评判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其实,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与困惑的。一方面,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屡屡侵略中国,国民深感耻辱,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再次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气和爱国热情,而民族意识的深厚土壤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当时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走强国之路,必须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和国家,而走这条道路的学习对象又正是西方,而且要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既要反对西方的侵略,又要学习西方文化;既要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又要发扬民族文

化传统,这就难免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冲突。

就在本篇小说发表前不久,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位教授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章开头就指出,中国已经没有了,由此将文化建设的中国性与当时的民族救亡运动联系在一起。此文引发了知识界的一场大论战,争论聚焦于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西化派以胡适为代表,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本位文化派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反对作过多的批判和否定。这场论战前后,老舍曾在大学里任教授。应该说,论战的内涵与这篇小说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互文性。小说要回答的正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国术在西方现代文明压迫下的出路问题。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度。老舍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从小在大杂院里长大,熟悉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和市民生活,喜爱传统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他的京味风格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积淀。青年时期他在英国旅居五年,对西方文化有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对中西文化比较思考的结果,使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于现代文明,他既认识到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痼疾和病源。对于传统文化,他持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都有所体现。

层次结构

一、小说的开端:

在对时代背景的概括描述中,勾勒了主人公沙子龙的命运和性格变化。此时的沙子龙,威名不倒,武林弟子依旧以沙子龙的徒弟自诩,到处为他吹腾,但在向沙子龙讨教招数或是谁给说个“对子”时,却屡遭冷遇,因为在沙子龙看来,“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这样,就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对沙子龙的初步印象的同时,又产生了“沙子龙怎么了”的悬念。

二、小说的发展:

先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练武,再写前来应战的孙老者轻易的取胜了王三胜,使王三胜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王三胜只得抬出师傅沙子龙,以其压倒对手,挽回面子。但孙老这正是为会沙子龙而来。于是二人一块前往沙子龙处求教。这一部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的情节发展,渲染着沙子龙的武功与威名。这样,就更激起读者欲睹沙子龙风采的强烈愿望。

三、小说的高潮

在反复铺垫、渲染中,沙子龙出场了,先是“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没接王三胜的“碴儿”。后是与孙老者客套寒暄,环顾左右而言他。孙老者为学艺拜师,打了趟查拳,而沙子龙仍干脆的表示“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不传”。慕名而来的孙老者愤然离去。这一令人意外的情节发展,将故事推向高潮。

四、小说的结局:

夜静人稀,被人们遗忘的沙子龙关好了小门,独自一人练着武艺,自我欣赏着“不传,不传”。简短的结尾,饱含着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 内容评述

《断魂枪》选自老舍的《蛤藻集》,是老舍难解的小说之一。表面看起来,文章是在鞭挞主人公沙子龙不肯受人技艺的保守偏执。因为老舍曾有原话:"由于这类的'不传',我们祖国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遗产被埋葬掉了。"但是和开篇

的"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现在我懂了"这两句深藏玄机的话一对照,就会发现老舍的深意绝不仅限于此。

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思考。小说是以主人公沙子龙的一句人生感悟开头的,“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对他来说,“事事”中最重大的事,直接促成他“世事难预料、人生如游戏”思想的事,就是他作为一生事业经营的镖局已经改成了客栈。而造成这一无奈之举的原因则在于社会现实的变迁。大而言之,即与世界性的时代潮流,东方与西方的关系,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密切相关。小说紧接着“镖局已改成客栈”后的一大段时代背景的形象性叙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界大势和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国家的历史图景,而且还象征地描绘了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冲突特征。一方面,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火车穿坟过墓地破坏风水,正式两种文明冲突和转换的形象写照。另一方面,文明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与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对比。小说的这段时代环境描写揭示了这两个方面问题的纠缠和当时世界的文化冲突背景,既控诉了西方侵略的野蛮和非正义,也渗透着作者对传统文明所作的现代性批判与反思。 个体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和对已逝历史记忆无尽叹惋。正是有了这种感慨,才构成了扑面而来的苍凉悲壮的气氛,"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这些如梦般的人生,瞬即变成过眼云烟,岂不刚好应证了"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的偈语?但不知这两句话仅仅是对沙子龙命运的概括,还是更真切的是老舍的内心独白。

关于主题,我还想谈谈本文的标题,作者何以要将"断魂枪"作为主人公的绝技,而非"九节鞭""倚天剑"?妙就妙在"断魂"二字,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新旧交接的乱世,整个民族根本就是魂飞魄散,无怪乎沙子龙要"断魂"了。而这短短三个字让你乍一看就会产生一种悲凉的预感,而后又经得起一番良久的咀嚼与深思。

很多人把《断魂枪》定位在武侠小说,原因是它浓缩自另一部武侠小说《二拳师》的写作计划。但它的意义绝不等同于一般武侠小说,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绝不同于武侠历史的惯性思维。《断魂枪》联系着中国武侠及其艺术表现的两千多年历史,它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以现实的态度确定武侠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地位与存在价值。沙子龙不是那种"轻财,轻生,重意,重交"的战国游侠,不是权门所养的"私剑",不是济人困厄的"超人",而是明清以后商贾雇用的镖客。作者让沙子龙随时代变化而变动着地位与心态,把世俗眼中的超人变成了无所作为的凡人。

在《断魂枪》中,武侠的浪漫光环消失了,随传统意识的落潮,沙子龙这样的人物一下子水落石出,被晾在了严峻的现实土地上:一个外表超脱的大侠,内心痛苦空虚,生命价值无所寄托,全盘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是残酷的,但确是真实的,因为随交通发达与武器进步,沙子龙必然要经受它的价值失落,而妙就妙在沙子龙以清醒的难得的坦然态度,任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一切由大势所趋,听其自然,不争不怨。老舍剥夺了武侠题材的伪饰,却又富裕了沙子龙最为丰富的

精神生活,让他超出了武侠行当的意义,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切悲壮离开历史舞台的英雄们的一个象征。

有人评价他的审美价值并不下于凯撒,项羽。传统武侠小说的"侠德"的精神因素,显然无法和老舍赋予沙子龙的"灵"的内涵相比。

人物性格

小说的主要人物沙子龙是位武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但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过程中却成为孤傲保守、没落寂寞的末路英雄。他既是执著、忘我地追求武艺高境界的强者,又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时代落伍者。沙子龙的性格较为复杂,内心世界深藏不露。作者含蓄、简括的描写,更增强了这种捉摸不透的特点。一方面,他保守落寞,对时代的变迁心怀不满。他将镖局改为客栈实出无奈。他对现实的看法是:“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觉得一切都颠三倒四,今不如昔。因此,在他倾心的事业已被文明的狂风吹走之后,他只有退避到“自我”这块狭小的天地里,自我叹息,自我欣赏。另一方面,他又孤傲执著,在对武艺的挚爱和追求中体现着顽强的性格力量。他把那杆“断魂枪”当作有生命的活物和惟一的朋友。他不仅“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而且还摸着枪身,微笑着交流情感:“不传!不传!”他完全把自己的生命与“断魂枪”、与武艺事业融为一体了。沙子龙复杂矛盾的心态表现在他表面顺应潮流。镖局改客栈,白天不谈武艺,而内心深处却仍然与现实隔绝,视武艺为至宝,以“不传”与时代抗衡。沙子龙的命运寓示着国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命运。对此,老舍的态度明显是同情多于批判。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他对武艺没有一种超功利的追求,讲到底,就是混一口好饭吃,露露脸。他是沙子龙徒弟帮的代表,对老师由崇拜、吹嘘转为贬低、蔑视,目的都是为自己。王三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颇具神秘感的人物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他也是个爱武艺如同性命的人,却不孤傲寂寞,爱到处寻师访友。他偌大年纪,武艺又十分高强,还专程赶来领教断魂枪法,显示了很强的进取心。在“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孙老看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从根本上说,老舍希望传统的精华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而获得新生。 艺术赏析

这篇小说的题材,老舍原计划写成十万字的长篇《拳师》,后来改变主意,“大材小用",写成了《断魂枪》,精简压缩使之成为精品。

小说在结构上颇具特色。开头先交代人物生存的社会背景,点出小说的主题内涵。主人公一直到后半部分才正式出场,前半部分的概略叙说以及王三胜、孙老者的比武都是铺垫。小说的结尾深入到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写出他的孤芳自赏和悲凉情感。小说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都是主人公的心声,首尾呼应。

小说塑造人物善用对比和烘托手法。写沙子龙用笔俭省,很多地方不是通过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王三胜与孙老者的衬托和间接对比来体现他的性格的。王三胜的争强好胜、专门利己与沙子龙的不计功利、忘我追求;孙老者的积极进取、豪爽乐观与沙子龙的消极保守、孤傲冷漠,都显出了性格上的反差,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作者写沙子龙的不谈武艺和往事,是以徒弟们热衷于武艺与大吹他的往事为烘托的。写孙老者的武艺高强,以先刻画王三胜的功夫为烘托,再以

王三胜的比武失败为对照。因此,主要人物沙子龙虽着墨不多,却含蓄丰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久久回味。

老舍擅长于运用简练的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肖像、对话和动作,使形象鲜活、场景逼真,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

肖像白描:沙子龙的形象:“短瘦、利落、硬(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名家散文童年)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作者突出了以武功威慑江湖的沙子龙的形象。特别是集中描写眼睛,更显出沙子龙的深不可测。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作者观察细微,描写富有色彩感和形状感,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的形象就此耸立在读者的眼前。王三胜的肖像是这样描写的:“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寥寥几笔,争强好胜的王三胜便活灵活现的站在读者面前。

动作白描:写王三胜卖艺:“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云,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一连串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出色运用,将一场武术表演写得活灵活现。整段描写都由短句构成,似与动作的快疾与节奏的短促作有机呼应。写孙老者的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此段动作描写把孙老者稳、准、利落的武艺刻画得惟妙惟肖,从而显示了人物不甘示弱、锐意进取的个性特点。至于沙子龙,作者没有描写他的枪法技巧,但却两次描写他用手抚摸凉滑枪身的细微动作,从而表现了沙子龙决意告别武艺而又恋恋不舍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语言白描:作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文中生动之处比比皆是。写沙子龙的预言:“教什么?那开水浇吧!”“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沙子龙或话中有话,或言不及义的语言表现了他封闭保守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孙老者的预言:“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子从肩上抡到后边去。表现了孙老者爽快的性格和为求艺而来的迫切心情。

小说的比喻往往奇异而又妥帖,在读者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写孙老者的一对眼睛“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比武时“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三个比喻,个个不同,传神地表现了眼睛的深、小、亮和力。“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炮声、虎啸分别是帝国主义侵略和被压迫民族反抗的借喻,一句话就写了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必然的结局。

名家散文童年篇二:《童年》同步练习1

《童年》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本文是一首散文诗。“ ”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自然产生一种对那一生中最美妙时光的追求。本文选自,作者,浙江镇海人,文学史家,杂文家。俄国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写过一部同名小说,这位作家是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A、我的心里也(荡起,漾起)了一线笑痕。

B、在石榴花开得火一般红的时候,我骑在牛背上,缓缓地(踱过,走过)了绿的原野。

C、在童年的宝座上,我跨着长虹, (飞翔,遨游)与大漠似的天空。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A、白鸟在波涛上缓缓地翱翔。

B、晚风吹过垂柳,这上面散布着它的风韵。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读罢此文,留给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2、重难点句子

“笑脸照亮了我的童年”,这张“笑脸”指的是:

三、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笑脸照亮了我的童年。

朝阳爬上海面,雾气散了,一万颗金星在波涛上跳动,第一线春光印进了小小的心;我在紫云英的绿茵上打滚,在暖洋洋的潮水里濯脚,听鹧鸪在嫩绿丛中试着它的新声,杨柳枝头盘绕着青油油的潮气,不知道这是云,是雾,抑是昨夜农家遗留下的炊烟?

白鸟在波涛上缓缓地翱翔,蓦地,像中了弹一样地直落到水面,又霍地飞了上去,它已经找到了它的丰盛的早餐。

雄健的翼子在蓝天里划开一线笑痕。我的心里也漾起了一线笑痕。

心花开了,我笑着跳着,珍视我自己的童年。

1、选文的中心句是: 。

2、选文中作者借助了什么事物讴歌童年?

3、选文中作者写爬上海面的朝阳,逐渐散开的雾气,波涛上跳动着的金星,“我”在绿荫下打滚,在湖水里濯脚,听鹧鸪鸟吟唱,感受那似云似雾的朝气??这些都是从 、 等角度写童年的快乐美好,然后点明主旨即。

4、“笑脸照亮了我的童年”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5、你怎样理解“心花开了,我笑着跳着,珍视我自己的童年”这一句话。

参考答案

一、1、童年《名家笔下的生老病死》 唐弢 高尔基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2、漾起 踱过 遨游

3、翱翔:展开翅膀在天空回旋地飞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多用于女子)

二、2、“笑脸”是指“我”的欢笑,童年的快乐和美好。所以,“笑脸”象征了一切快乐美好的事物。

三、1、笑脸照亮了我的童年。

2、选文借助朝阳下的大海来讴歌童年。

3、视觉、触觉、听觉 珍视自己的童年。

4、写出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5、“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无比快乐的。“心花开了”就是形容此时的心情无比灿烂;“笑着跳着”用行动表现出此时快乐的心;“珍视”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名家散文童年篇三:高年级课外读物

高年级课外读物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童年》3.《爱的教育》4.《昆虫记》

5.《林海雪原》6.《济公传》7.《中外探险故事》8.《三个火枪手》

9.《朱自清散文选》10.《西游记》11.《汤姆叔叔小屋》12.《包公案》

13.《红岩》14.《中国寓言故事》15.《名人名言》16.《好兵帅克》

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8.《童年 敌后武工队》19.《中外名人故事》

20.《封神演义》21.《世界五千年》22.《雾都孤儿》

23.《鲁滨逊漂流记》24.《水浒传》25《山海经》26.《骆驼祥子》

27.《杨家将》28.《中国短篇小说精选》29.《在人间》

30.《格列佛游记》31.《 我的大学》32.《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33.《红日》34.《郭沫若诗选》35.《福尔摩斯探案集》36.《三国演义》

37.《朝花夕拾》38.《聊斋》39.《菜根潭》40.《雾都孤儿》

41.《西游记》42.《水浒传》43.《父与子》44.《巴金散文选》

45.《哈利·波特》46《五三班的坏小子们》47.《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48.《假小子戴安》49. 《煮书》50.《毕生难忘的第一课》

51.《论语》52.《朝花夕拾》53.《巴金散文》

相关热词搜索:名家 散文 童年 写童年游戏的名家散文 珍惜童年的名家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