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蝴蝶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蝴蝶篇一:经典散文

要短的较少,要人生哲理和抒情的,选择林清玄的散文。推荐你读《感性的蝴蝶》《思想的天鹅》。人生哲理的:1,河的感觉,2,佛鼓,3,养着水母的秋天。等等。抒情的:1,迷路的云, 2,发芽的心情(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思)等等。我先找一篇给你看一下:

《迷路的云》--林清玄

一群云朵自海面那头飞起,缓缓从他头上飘过。他凝神注视,看那些云飞往山的凹口 他感觉著海上风的流向,判断那群云必会穿过凹口,飞向另一海面夕阳悬挂的位置。

於是,像平常一样,他斜躺在维多利亚山的山腰,等待著云的流动;偶尔也侧过头看努力升上山的铁轨缆车,叽叽喳喳的向山顶上开去。每次如此坐看缆车他总是感动著,这是一座多麼美丽而有声息的山,沿著山势盖满色泽高雅的别墅,站在高处看,整个香港九龙海岸全入眼底,可以看到海浪翻滚而起的浪花,远远的,那浪花有点像记忆裏河岸的蒲公英,随风一四散,就找到踪迹。

记不得什麼时候开始爱这样看云,下班以後,他常信步走到维多利亚山车站买了票,孤单的坐在右侧窗口的最後一个位置,随车升高。缆车道上山势多变,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麼样的视野。有时视野平朗了,以为下一站可以看得更远。下一站却被一株大树挡住了,有时又遇到一座数十层高的大厦横挡视线,由於那样多变的趣味。他才觉得自己幽邈的存在,并且感到存在的那种腾空的快感。

他很少坐到山顶,因为不习惯在山顶上那座名叫「太平阁」的大楼裏吵闹的人声。通常在山腰就下了车,找一处僻静的所在,能抬眼望山、能放眼看海,还能看云看天空,看他居住了二十年的海岛,和小星星一样罗列在港九周边的小岛。

好天气的日子,可以远望到海边豪华的私人游艇靠岸,在港九渡轮的扑扑声中,彷佛能听到游艇上的人声与笑语。在近处,有时候英国富豪在宽大翠绿的庭院裏大宴宾客,红粉与鬓影有如一谷蝴蝶在花园中飞舞,黑发的中国仆人端著鸡尾酒,穿黑色西服打黑色蝴蝶领结,忙碌穿梭找人送酒,在满谷有颜色的蝴蝶中,如黑夜的一只蛾,奔波的找著有灯的所在。

如果天阴,风吹得猛,他就抬头专注的看奔跑如海潮的云朵,一任思绪飞奔:云是夕阳与风的翅膀,云是闪著花蜜的白蛱蝶;云是秋天裏白茶花的颜色;云是岁月裏褪了颜色的衣袖;云是惆怅淡淡的影子,云是愈走愈遥远的橹声;云是……云有时候甚至是天空裏写满的朵朵挽歌!

少年时候他就爱看云,那时候他家住在台湾新竹,冬天的风城,风速是很烈的,云比别的地方来得飞快。彷佛是赶著去赴远地的约会。放学的时候。他常捧著书坐在碧色的校园,看云看得痴了。那时他随父亲经过一长串逃难的岁月,惊魂甫定,连看云都会忧心起来,觉得年幼的自己是一朵平和的白云,由於强风的吹袭,竟自与别的云推挤求生,匆匆忙忙的跑著路,却又不知为何要那样奔跑。

更小的时候,他的家乡在杭州,但杭州几乎没有给他留下什麼印象,只记得离开的前一天,母亲忙著为父亲缝著衣服的暗袋,以便装进一些金银细软,他坐在旁边,看母亲缝衣;本就沈默的母亲不知为何落了泪,他觉得无聊,就独自跑到院子,呆呆看天空的云,记得那一日的云是黄黄的琥珀色,有些老,也有点冰凉。

是因为云的印象吧!他读完大学便急急想出国,他是家族留下的唯一男子!父亲本来不同意他的远行,後来也同意了,那时留学好像是青年的必经之路。

出国前夕,父亲在灯下对他说:「你出国也好,可以顺便打听你母亲的消息。」然後父子俩红著眼互相对望,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他看到父亲高大微偻的背影转出房门,自己支著双颊,感觉到泪珠滚烫迸出,流到下巴的时候却是凉了,冷冷的落在玻璃桌板上,四散流开。那一刻他才体会到父亲同意他出国的心情,原来还是惦记著留在杭州的母亲。父亲已不止一次忧伤的对他重复,离乡时曾向母亲允诺:「我把那边安顿了就来接你。」他彷佛可以看见青年的父亲从船舱中,含泪注视著家乡在窗口裏愈小愈远,他想,倚在窗口看浪的父亲,目光定是一朵一朵撞碎的浪花。那离开母亲的心情应是出国前夕与他面对时相同的情绪

初到美国那几年,他确实想尽办法打听了母亲的消息,但印象并不明晰的故乡如同迷蒙的大海,完全得不到一点回音。他的学校在美国北部,每年冬季冰雪封冻,由於等待母亲的音讯,他觉得天气格外冷冽。他拿到学位那年夏天,在毕业典礼上看到各地赶来的同学家长,突然想起在新竹的父亲和在杭州的母亲,在晴碧的天空下,同学为他拍照时,险险冷得落下泪来,不知道为什麼就绝望了与母亲重逢的念头。

也就在那一年,父亲遽然去世,他千里奔丧竟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後一面,只从父亲的遗物裏找到一帧母亲年轻时代的相片。那时的母亲长相秀美,挽梳著乌云光泽的发髻,穿一袭几乎及地的旗袍,有一种旧中国的美。他原想把那帧照片放进父亲的坟裏,最後还是将它收进自己的行囊,做为对母亲的一种纪念。

他寻找母亲的念头,因那帧相片又复活了.

美国经济不景气的那几年,他像一朵流浪的云一再被风追赶著转换工作,并且经过了一次失败而苍凉的婚姻,母亲的黑白旧照便成为他生命裏唯一的慰藉。他的美国妻子离开他时说的话:「你从小没有母亲,根本不知道怎麼和女人相处;你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一直过著荒谬的生活,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过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常随著母亲的照片在黑夜的孤单裏鞭笞著他。

他决定来香港,实在是一个偶然的选择,公司在香港正好有缺,加上他对寻找母亲还有著梦一样的向往,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他也算是有故乡的人,在香港,两个故乡离他都很近了。

文革以後,透过朋友寻找,连络到他老家的亲戚,才知道母亲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朋友带出来的母亲遗物裏,有一帧他从未见过的,父亲青年时代著黑色西装的照片。考究的西装、自信的笑容,与他後来记忆中的父亲有著相当遥远的距离,那帧父亲的照影,和他像一个人的两个影子,是那般相似,父亲曾经有过那样飞扬的姿容,是他从未料到的。他看著父亲青年时代有神采的照片,有如隔著迷蒙的毛玻璃,看著自己被翻版的脸,他不仅影印了父亲的形貌,也继承了父亲一生在岁月之舟裏流浪的悲哀。那种悲哀,拍照时犹青年的父亲是料不到的,也是他在中年以前还不能感受到的。

他决定到母亲的坟前祭拜.

火车愈近杭州,他愈是有一种逃开的冲动,因为他不知道在母亲的坟前,自己是不是承受得住。看著窗外飞去的景物。是那样的陌生,灰色的人群也是影子一样,看不真切。下了杭州车站,月台上因随地吐痰而凝结成的斑痕,使他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这就是日夜梦著的自己的故乡吗?他靠在月台的柱子上冷得发抖,而那时正是杭州燠热的夏天正午。

他终於没有找到母亲的坟墓,因为文革时大多数人都是草草落葬,连个墓碑都没有,他只有跪在最可能埋葬母亲的坟地附近,再也按捺不住,仰天哭号起来,深深的感觉到做为人的无所归依的寂寞与凄凉,想到妻子丢下他时所说的话,这一代的中国人,不但没有机会过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甚至连墓碑上的一个名字都找不到。

他没有立即离开故乡,甚至还依照旅游指南,去了西湖、去了岳王庙、去了灵隐寺、六和塔和雁荡山。那些在他记忆裏不曾存在的地方,他却肯定在他最年小的最初,父母亲曾牵手带他走过。

印象最深的是他到飞来峰看石刻,有一尊肥胖的笑得十分开心的弥勒佛,是刻於後周广顺年间的佛像,斜躺在巨大的石壁裏,挺著肚皮笑了一千多年。那裏有一副对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传说「飞来峰」原是天竺灵鷲山的小岭,不知何时从印度飞来杭州。他面对笑著的弥勒佛,痛苦的想起了父母亲的後半生。一座山峰都可以飞来飞去,人问的飘泊就格外的渺小起来。在那尊佛像前,他独自坐了一个下午,直到看不见天上的白云,斜阳在峰背隐去,才起身下山,在山阶间重重的跌了一交,那一交这些年都在他的腰间隐隐作痛,每想到一家人的离散沈埋,腰痛就从那跌落的一处迅速窜满他的全身。

香港平和的生活并没有使他的伤痕在时间裏平息,他有时含泪听九龙开往广州最後一班火车的声音,有时鼻酸的

散文蝴蝶

想起他成长起来的新竹,两个故乡,使他知道香港是个无根之地,和他的身世一样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他每天在地下电车裏看著拥挤著涌向出口奔走的行人,好像自己就埋在五百万的人潮中,流著流著流著,不知道要流往何处——那个感觉还是看云,天空是潭,云是无向的舟,应风而动,有的朝左流动,有的向右奔跑,有的则在原来的地方画著圆弧。

即使坐在港九渡轮,他也习惯站在船头,吹著海面上的冷风,因为那平稳的渡轮上如果不保持清醒,也成为一座不能确定的浮舟,明明港九是这麼近的距离,但父亲携他离乡时不也是坐著轮船的吗?港九的人已习惯了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但他经过乱离,总隐隐有一种恐惧,怕那渡轮突然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靠岸。

「香港仔」也是他爱去的地方,那裏疲惫生活著的人使他感受到无比的真实,一长列重叠靠岸的白帆船,也总不知要航往何处。有一回,他坐著海洋公园的空中缆车,俯望海面远处的白帆船,白帆张扬如翅,竟使他有一种悲哀的幻觉,港九正像一艘靠在岸上,可以乘坐五百万人的帆船,随峙要启航,而航向未定。

海洋公园裏有几只表演的海豚是台湾澎湖来的,每次他坐在高高的看台欣赏海豚表演,就回到他年轻时代在澎湖服役的情形。他驻防的海边,时常有大量的海豚游过,一直是渔民财富的来源,他第一次从营房休假外出到海边散步,就遇到海岸上一长列横躺的海豚,那时潮水刚退,海豚尚未死亡。背後脖颈上的气孔一张一闭,吞吐著生命最後的泡沫。他感到海豚无比的美丽,它们有著光滑晶莹的皮肤,背部是蔚蓝色,像无风时的海洋;腹部几近纯白,如同海上溅起的浪花;有的怀了孕的海豚,腹部是晚霞一般含著粉红琥珀的颜色。

渔民告诉他,海豚是胆小聪明善良的动物,渔民用锣鼓在海上围打,追赶它们进入预置好的海湾,等到潮水退出海湾,它们便曝晒在滩上,等待著死亡。有那运气好的海豚,被外国海洋公园挑选去训练表演,大部分的海豚则在海边喘气,然後被宰割,贱价卖去市场

他听完渔民的话,看著海边一百多条美丽的海豚,默默做著生命最後的呼吸,他忍不住蹲在海滩上将脸埋进双手,感觉到自己的泪,濡湿了绿色的军服,也落到海豚等待死亡的岸上。不只为海豚而哭,想到他正是海豚晚霞一般腹裏的生命,一生出来就已经注定了开始的命运。

这些年来,父母相继过世,妻子离他远去,他不只一坎想到死亡,最後救他的不是别的,正是他当军官时蹲在海边看海豚的那一幕,让他觉得活著虽然艰难,到底是可珍惜的。他逐渐体会到母亲目送他们离乡前夕的心情,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别离的活著甚至还胜过团聚的等待死亡的噩运。那些聪明有著思想的海豚何尝不是这样,希望自己的後代回到广阔的海洋呢?

他坐在海洋公园的看台上?每回都想起在海岸喘气的海豚,几乎看不见表演,几次都是海豚高高跃起时,被众人的掌声惊醒,身上全是冷汗。看台上笑著的香港人所看的是那些外国公园挑剩的海豚,那些空运走了的,则好像在小小的

海水表演池裏接受著求生的训练,逐渐忘记那些在海岸喘息的同类,也逐渐失去它们曾经拥有的广大的海洋。

澎湖的云是他见过最美的云,在高高的晴空上,云不像别的地方松散飘浮,每一朵都紧紧凝结如一个握紧的拳头,而且它们几近纯白,没有一丝杂质。

|

香港的云也是美的,但美在松散零乱,没有一个重心,它们像海洋公园的海豚,因长期豢养而肥胖了。也许是海风的关系,香港云朵飞行的方向也不确定,常常右边的云横著来,而左边的云却直著走了。

毕竟他还是躺在维多利亚山看云,刚才他所注视的那一群云朵,正在通过山的凹处,一朵一朵有秩序的飞进去,不知道为什麼跟在最後的一朵竟离开云群有些远了,等到所有的云都通过山凹,那一朵却完全偏开了航向,往叉路绕著山头,也许是黄昏海面起风的关系吧,那云愈离愈远向不知名的所在奔去。

这是他看云极少有的现象,那最後的一朵云为何独独不肯顺著前云飞行的方向,它是在抗争什麼的吧!或者它根本就仅仅是迷路的一朵云!顺风的云像是写好的一首流浪的歌曲,而迷路的那朵就像滑得太高或落得太低的一个音符,把整首稳定优美的旋律,带进一种深深孤独的错误裏

夜色逐渐涌起,如茧一般的包围著那朵云,慢慢的,慢慢的,将云的白吞噬了,直到完全看不见了。他忧郁的觉得自己正是那朵云,因为迷路,连最後的抗争都被淹没。

坐铁轨缆车下山时,港九遥远辉煌的灯火已经亮起在向他招手,由於车速,冷风从窗外掼著他的脸,他一台头,看见一轮苍白的月亮,剪贴在墨黑的天空,在风裏是那样的不真实,回过头,在最後一排靠右的车窗玻璃,他看见自己冰凉的流泪的侧影。

散文蝴蝶篇二:(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睿智话自达_曾经有一种生命叫蝴蝶

文/蝴蝶飞呀飞

01

我们就像所有在网上认识的情人一样,胡侃瞎聊、打情骂俏开始,然后一步步陷入网恋的深渊。他在重庆,我在长春,隔了有十万八千里远。可却隔不住我们之间的思念。我触网是为了好玩,他触网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突然就问我:“听006.5说你很可爱,呵呵”,我也不甘示弱,马上接到“那还用说”,然后就天南海北的瞎聊。认识他时,我还刚开始迷上“聊天”——这个网络杀手。还不懂得该怎么样掩饰自己,所以没多久他就套出了我的一切信息。刚开始时,我们比着说让对方恶心的话,我是说那些别人听了鸡皮疙瘩掉一地的肉麻的话,说黄色的笑话,比着看谁知道的多。他总是“呵呵”,搞得我现在一聊天也总“呵呵”没完。这是后话,曾经有一阵我指天发誓“绝不再出现在聊天室了”,可只维持了五天,还是因为在学校上学,无法去上网而被迫的。我上网的时间很有规律:每周五从学校回来的晚上,周六一天,周日的下午,然后周日的晚上滚回学校。

02

那时我们整天整天的聊,也就是整天整天的打情骂俏,间插我时不时地防止被我老爸逮到我在聊天,所以我们之间常出现:

“你是不是又去‘WC’了?”“不是,是因为我老爸啦。”

03

这样,我们一直在网上瞎聊,回到学校再用电话继续聊,最后长途电话费猛涨,加上我们那时还都处于经济拮据时期,不得不克制自己的相思之苦。现在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每周有一个固定碰头的周期的缘故吧,没有每天都去聊,才能维持了三个月吧,要不然可能两周就结束了。

04

毫无预兆的,我接到了他的一封E-mail,刚看了第一句,我就哭了,哭得一塌糊涂,一直到看完它。他说得让我很伤心,也许我们本来就不该在网上来寻找那一份刻骨铭心,都自欺欺人罢了。可是直到现在,我却还是在等他。

“这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受不了我爱的人却不在我身边。我想了很久了,我们认识了这么久,爱上你是我的不幸。我早就该戒掉你了,我戒得很辛苦,我是个坏孩子,不值得的,不值得你为我哭。你是我生命中的钻石,我只能看着,可它却不属于我。我喜欢躺在树下,看着毛茸茸的绿绿的叶子,我想伸出我的手,可它离我好远好远,好远好远??”那天晚上,我在聊天室疯狂地找他,他在不在我不知道,也许他换了ID,也许他没来,我不知道,我只是疯狂地敲击着键盘,对着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他说话,告诉他我哭了,我想他,很想很想??朋友问我怎么了,我不说话,只是一直地敲着键盘,对着空气发话。一直到了很晚,我的手指不知道还有没有感觉,眼睛也一直流眼泪,不知道是看屏幕看的还是想他想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自己挪到床上去的,迷迷糊糊地睡过去,半夜醒来,估计已经快天亮了,盯着窗

外,想起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居然把号码记错了,疯狂地打了无数次,居然没有一个是对的。五一节的前天晚上,他到外面给我打电话,我们整整聊了一个多小时,说了什么我都忘了,只是那种感觉还在,那是我们唯一一次没因为电话卡没钱而突然断电的。他在火车站等着接他老爸,很吵。而我在学校的小床上,怕吵到同学们而不得不说话很小声,所以他常常听不到我说的话,我却听得到他身边呼啸而过的大卡车的声音,他整整站了近两个小时,我却一直躺在床上。

05

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会彼此喜欢,喜欢的是什么。我喜欢用“喜欢”这个词,而不是“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

06

他喜欢石康,也看卡夫卡,喜欢《甜言蜜语》的那种爱情,听梁汉文的歌。所以现在这些我也全部看过,听过,并且也喜欢上了。

07

这是我们第一次分手,可我还是坚持每周回家后,去聊天室等他。其实也就是在他给我的那封信第二周,我就把他从一个陌生的ID中找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之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一定是他。我说我们会擦肩而过,如果不是我找到你的话。从那以后,他总是换ID,我就总是发挥自己的小聪明来找他,而且总是找得很准。这样,我们又继续了一个月。

08

“爱变成一只蝴蝶,蝴蝶它不再飞,它来过这世界”,这是他喜欢的一首歌。“蝴蝶来过”成了我的新的ID,从此“麦田”和“cindyrui”在那个聊天室消失了,可我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在心里喊他麦田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09

我们之间的分手进行了无数次,可每次都没成功。可我想这次是一定了,他已经整整两周没有消息了,整整两周,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从他第一次说分开,我们就在努力,可我们办不到,一到了那个时间,就忍不住又去了,然后开始我们的对话。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常常开他的玩笑,要他在寂寞难耐的时候去找女人,他说不让我再挑逗他了,要不然他的欲火可是一杯冰可乐都浇不熄的,然后他又逗我说要和我一夜情。他很惊讶我是怎么知道那么多黄色的小笑话,我叫他去“锵锵三人行”去看。

“宝贝,知道为什么兔子比松鼠多吗?”他突然没头没脑地问我一句。

“嗯????????”我打出一串问号。

“呵呵,因为谁喜欢在树上做爱呀。”“呵呵??”我也打出一长串的笑声作为回答。

散文蝴蝶篇三:散文十特质略说——杨文丰散文集《蝴蝶为什么这样美》代后记

1.我在性

散文的特质我在性,首先,表现在散文通常以第一人称我行文(其实,无论以第几人称行文,都是被作者认同并代表作者的文字),这在客观上已使人显明地感觉到我在。若内容是主观的,自然直抒胸臆,本色地坦露心迹,成就散文为最个性化的文体。(楼肇明:《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倘若所写的是客观题材,文字亦是经由作者人气灌注过的,完全符合作家洪深的卤汁说:小品文的可爱,就是那每篇所表示的个人底人格。作者的人格,他的哲学,他的见解,他的对于一切事物的情绪的态度’,不就很像卤汁么!如果这个好,随便什么在这里渗浸过的材料,出来没有不是美品珍品。(引自郑明娳、丘秀芷主编:《文艺天地任邀游》)其二,是散文以我的口吻说话,多系日常交换意见的器具,最家常化、最亲切,自然不隔,作者与读者间的心理交流距离无疑比其他任何文类更近。其三,散文多不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等间接、曲折表达思想的手法,这又使读者能更直接地理解我意,所产生的阅读效应乃至共鸣的时间,会缩得最短,读者更易感到我的在场。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全文皆是我的口吻,自由自然,语带涩味,其内心的气闷已完全裸露并直陈与你,就似和作者正面对面地谈话。

2.求真性

如果散文没有求真性,就会被小说取代。

不说散文的特质是真,而说求真,是因为所谓真,委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散文绝不可能呈绝对之真。表现物事时,作家尽量求内心真实是必须的,然要达到绝对之真,又是断断不可能的。

散文家笔下的客观物事之真,不可能也无法成为自然主义式的照像实录。

一篇散文所表现的山,只能是散文家自己眼中的山、心中的山。

即便散文家内审视式地表现自我,是否就能全真呢?亦非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认为散文家与作品的叙述者我能完全彻底地重合,同样是没有理由的。何况还有心到能否笔到的问题。写作表达是心灵外化的形式,既然是一种形式的转换,表达真度自然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到位。

而且,散文写作所求之真,对一个作家来说,还存在如何由客观之真到主观之真,进而创造出艺术之真的问题。

3.离散性

离散性是被拿来的高等数学概念。散文的离散性主要决定于四个存在因素:其一,诚如楼肇明先生在《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所云,是因这题材的广阔和无所不包

的矛盾,使它不得不采取随机和散漫。即题材的杂而多,使散文的结构形态呈现出散漫的特点。其二,是由于淡情节甚至无情节,致使篇章缺乏严格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其三,是散文家的行文笔法本身之繁杂且存在诸多矛盾:既叙述,又抒情,亦议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散点透视或多向透视,而无法仅作单指向的直线式表达;从思想到内容皆东翻西找地凑篇聚章。其四,便是散文写作的过程不可能一直受连贯意识的驱动。写作意识既然无法连贯,文字相应也就难于逻辑缜密,无法形成严格的秩序。所谓秩序,在本质上是反离散的。作为没有严格秩序的散文文体,呈现离散性是再自然不过了。

从理论上讲,散文的神形关系存在的类型不外乎四种:形神俱散;形聚神散;形散神不散;形神俱不散。(杨文丰:《散文形神论》)形神俱不散只是相对而言较为不散而已。绝对形神俱不散的文体断断是不存在的。形与神两者只要其中之一是散的,散文就必然存在离散性的特质。虽然散文具有离散性,但并不等于是一盘散沙。

4.语言诗、智性

诗性、智性兼备是散文语言的基本质地。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论写作》中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语言的诗性,首先,表现在能忠实地袒露作者的理智,可真度最高地展示作者的灵魂,乃来自精神幽深处所、体现作者人性的最本原的语言,如此的语言必然是审美的、诗性的。其次,表现出艺术空筐性,提供了让读者认识这一个作者的机会,同时给读者预留下诸多想象空间和类同嚼甘榄的回味空间。散文语言的智性也有两个表现,其一,表现为语言的陌生化。散文在语言层面上,陌生化的两种途径,一是求奇崛’,求艰险’,一是求俚俗’,求平易’。(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语言的陌生化,是作家的智性使然。陌生化的语言,是感觉和意思的新鲜,是对语言惰性的斗争,是语言定势和语言惯性的逆向,是对熟语的反动。如果散文语言疏离陌生化,必落入平庸,又怎能表现文学对生活的艺术升华、超越呢?其二,表现为语言之趣。趣,可分为美趣、情趣、智趣、理趣等诸多类型。趣是避免淡而无味、令人昏睡的良方,是令人精神焕发的调神剂,是思想盘餐中的姜蒜葱花。趣即散文语言的趣味。

5.抒情性

散文是融情的文学形式。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感受或感物之情,或所感之物,都离不开感受’二字。感受,即情也。&&从广义上讲:触景生情,借景(物)抒情,乃是散文创作之基本规律,(佘树森著:《散文创作艺术》)亦是难得的修辞手段。离开了情绪的波动,既无法产生灵感,也缺乏想象、联想的内驱力,散文写作活动将难于发生或难于为继,即便硬写,也仅是凭理性硬写,产生的必然是夹生饭,读起来隔。散文的抒情还是叙事、议论过程的有效调剂,还能作为作者思想贫弱的填充物。相对而言,抒情性较强的散文往往思想性或思辨性都较弱。

散文写作之抒情,表现出三种独特方式:其一是感兴式抒情。孙犁先生云:什么叫感兴?就是在记述真人、真事、真情之时,作者出于真实的感动,所发出的真诚的感叹。感叹的基础是真情,真情的基础是真事。(孙犁:《陋巷集》)感兴式抒情是人事沧桑后的深长体悟,内化而含蕴。孙犁是极善于感兴抒情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鞋的故事》、《老家》等,便多感兴抒情。其二是感觉领悟式抒情,强烈的感觉性话语,情境和感觉、领悟在平常语态中和谐相融,融情字词,明白直白,直抒胸臆。显然,感觉领悟式抒情比传统的托物言志、状物写意要复杂性得多,也感人得多。比如,元元在散文《好大的雨》中,就反反复复地写出这样的

句子:雨在下,雨在下,雨,在下,在下,在下,这下了三年的好大的雨啊&&如此内含感觉领悟的语句,强化了我对无望爱情的感觉和领悟,表现出直接而强烈的抒情性。其三便是低语式抒情。这是来自宁静内心的抒情,无疑是夹杂了意识流的抒情,体现了内心的静观、冥想、感叹和诉求,是情感化的低语言流。

6.解析式描述性

解析式描述,即是解析式讲述或议论式状写,其必然烙上作者对物事鲜明的独家看法。这种特质的强弱,与作家直觉力和艺术感受力之强弱呈正比关系。

解析式描述的表现形式,一为强加观念式解析式描述。现代散文家中,孙福熙最擅长此道。在他的散文《扣人心弦深处》中,山径是曲折起伏的且被视作是夹在岩壁间,并从十分静寂中表示严肃。阳光能使岩石等融成一气。这自然是集画家作家于一身的孙先生的解析式描述。朱自清先生就认为孙福熙散文:他的分析的描写含有论理的美。(朱自清:《你我》)二是选择提纯式解析式描述。这种写法,物事的特征被选择提纯化、简单化了,部分物事还被独立化了、意象化了,散文家的情感、艺术感应力和观点浑然一体,主客合一,艺术感染力独特而强烈。在《怀念黄昏》中,散文家唐敏为抒写怀念黄昏的情结,便只选写了为数不多的经过提纯化、特征化、独立化的黄昏事象及心理,读来很是感人:黄昏愈深,如笳声一样的回鸣愈缈。同伴们坐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地休息。霞光暗成浓浓的暮色。牛啼声在土路上踢蹋地拖响,&&远处有人在拉二胡,悠闲自在。我们呼吸到彼此身上阳光的香气。天边只有最后一丝晚霞了。那时候,我们想不到几年后会分离,会走得一个也不剩。

解析式描述在结构形式上,最特殊的莫过于全文观点离散并列式解析式描述。梁实秋最擅长此道,其代表作《男人》,便以男人脏、懒、馋等离散而并列的观点分别作段旨,解析描摹,结构篇章。梁实秋多卷本《雅舍小品》,普遍以这种结构形式建构篇章。

7.议论性

散文里的议论,或是作者陈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或是凭空直陈己见,或是自我论辩,或是外向驳诘。散文的议论,既是文类特质,也是表现手段。议论启智启美的议论,使散文因深度而得于升华。(杨文丰:《阳光·月光散文笔记》)

散文的议论主要表现出五种形式:一、夹叙夹议式。夹叙夹议式的议’是散文表达思想的名正言顺的特权。(楼肇明:《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散文中的叙,倘若含情,便成为一种抒写。抒写成为了议论的基础,就不至空疏。议论为抒写的延续,可以获得高远的境界。(杨文丰:《阳光·月光散文笔记》)驳诘一般离不开叙述他方观点,所以,驳诘可视作是特殊的夹叙夹议形式。二、内心独白式议论。这是一种因内审视而感发的、以自言自语为特征的议论。内心独白式议论无疑包括自我论辩。创作主体的第一人称为内心独白提供了平台。三、直白纯议式议论。这种表现形式,不依赖身外之物,也非内审视,而是独立思考后的直接明白表意。卢棱《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自语》,即以此类议论作篇章之主干。

四、哲理格言式议论。作家的思想倘若是精深、概括而凝炼的,就有可能升华为哲理格言式议论。如果视前面四种议论为显性议论,那么,第五种议论象征式议论则为隐性议论。象征是喻义大于本义的艺术。散文的象征式议论又有两类:一类为整篇散文基本上只表现一个大的象征物事,可谓整体象征式议论,比如茅盾散文《雷雨前》,另一类为局部象征式议论,散文中仅以一物事或几个物事作为象征物,余光中散文《鬼雨》中的雨便是。

8.淡情节性

淡情节性即便不完全由散文的特质离散性左右,也至少与之相关。

散文倘若太注重写情节,即使情节十分简单,也多少会淡化、甚至排斥散文的我在性、抒情性和议论性,而推散文朝小说身边靠拢。何况故事本多虚构,即使非虚构,故事一旦进入散文,就势必占领版面,有限的版面被故事强占的多了,相应就缩减了散文表现我之内心真实的地盘,与散文要着力表现的自我相悖,从而疏离、弱化了作者与读者的近距交心。尽管散文在总体上是排斥故事情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散文就不能写故事。冰心散文《笑》就写了故事,而且是三个故事,然而,这些关于笑的故事却是相互独立的,自然亦是离散的。

9.开放包容性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与我在性、离散性等特质存在关联性。散文的我在性,决定了我对题材和表现手法大可以自主地拿来。离散性,则客观上已驱使散文题材失却情节之线的束缚,开放包容的天地了无边界。

散文对思想、素材和表现手法的开放包容性,来自自主表情达意的需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散文对物事的开放包容,其实体现的还是文化的亲和性。文化上的亲和性是指散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历史的、思想的、日常的种种观感均可成为散文写作的材料。(陈慧:《新散文:写作中的散文》)董桥认为散文须学、须识、须情。(《董桥文录》)这学、识、情三字,委实已是包罗万象了。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体现出对题材的选择空间和处理空间是可以无界的。思想、感情,即使细微如丝,在散文里,都可以自主、灵活地得以表达。甚至行文节奏的快慢流变,也可以由作者机智而适当地处理,更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切入主题或点化主题,行文如苏轼所云如流水般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随物赋形,姿态横生。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也表现在散文的主体内容流变上。

考察中国散文史,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为哲学散文,《左传》、《史记》中的散文为历史散文,至魏晋,方出现文学散文。散文还分化出文化散文,学者散文,乡土散文、抒情散文、艺术散文和当今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科学散文、生态散文。同一时代,可以有主体内容相异的各种散文并存;不同时期,也可以创作出主体内容相似的散文。

散文之所以呈现如此的主体内容流变,这除了是由散文文类的秉性所决定外,还与时代、与作家的审美观、与散文理论家的导向等等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散文开放包容性的强弱,与作家的审美取向、思考能力、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知识背景和情商等因素的情状也还有干系。

散文的自主开放包容性却并不等于自由化。我已不太认同散文可随意而写的说法。即便散文写作无法,但我以为这无法之法实乃大法。散文写作就无法脱离蝴蝶效应的制约。蝴蝶效应乃混沌学概念。蝴蝶效应指输入端微小的差别能够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变成压倒一切的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以使下个月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为之改观。([美]詹姆斯●格莱克著:《混沌学·序言》)对成熟作家来说,散文开篇首句文字或高雅或粗犷,影响所及,已足以使整篇文字的风格走向亦或高雅或粗犷。

10.文类之母性

中国文学的文类发展流向,彰显着散文的文类之母性。诚如宝岛台湾作家郑明娳所云:在文学的发展史上,散文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学类型,它居于文类之母’的地位,原始

的诗歌、戏剧、小说,都是以散行文字叙写下来。后来多种文类个别的结构和形式要求逐渐生长成熟且逐渐定型,便脱离散文的范畴,而独立成一种文类,现代散文也是如此,在她的羽翼之下,许多文类又逐渐成长,如游记文学、报道文学、传记文学等别具特色的散文体裁若一旦发展成熟,就又会逐渐从散文的统辖下跳脱出来,自成一个文类。(郑明娳、丘秀芷主编:《文艺天地任邀游》)

即便散文的内在功能,也同样体现出文类之母性。散文的功能议论、抒情、叙事,孕育分化出了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而散文的议论功能,又孕育分化出了杂文小品、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等,抒情功能,也孕育分化出了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等,至于叙事功能,则孕育分化出了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

2001年暮春至2011年夏稿初成,2011年深秋定稿。羊城,半山湾,绿色书屋

附言:

《蝴蝶为什么这样美》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各篇作品彩色插图。全国各新华书店经销,网上亦可购。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蝴蝶 关于蝴蝶的散文 描写蝴蝶的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