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作者篇一:女作家散文评论

面向灵魂的本色表演

——简论盐城六位女作家的散文世界

王玉琴

眼下我阅读的十多篇散文,来自清一色的女性作者。这六位作者中我与张晓惠、曹文芳有过一面之缘,其他四位尚未拜会过。这样也好,我透过她们灵心慧性的文字,走进她们真实的、广阔无垠的文学世界。在这个世界上,遥远的距离、真正的陌生,并不是万水千山、素未谋面,而是日日相见,却形同陌路、冷落冰霜。语言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奇迹之一,它通过吟哦之声、点画之别、线段与流线,将浩淼无垠的宇宙空间、幽微难测的心灵图景、人类囿于生命长度而无从可知的前世来生,勾画得惊心动魄、惟妙惟肖。读者,也正是从他人逼真、精妙的语言文字当中,认识了过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体味到他们孤独而又丰富的心灵。我在阅读张晓惠、曹文芳、丁立梅、徐新华、吴瑛与钱树文的散文中,感到她们以神奇的文字,勾勒出了我从未经历却异常亲切的一幕幕往事,这些她人的往事,将潜隐于我内心某种不为人知的记忆呈现了出来。这,也许就是文学中真正的共鸣吧!

人是因梦而生存的,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梦,具有爱而至死、死而复生的神奇力量。现实的冷峻因为梦的神奇和伟大,使得卑微沉沦的人生变得温暖而亮丽,人类追梦的过程中,或是一步步地超越了自己,或是一点点地遗失了自己。文艺理论家们在评价作家作品时,总孜孜以求于作家的“白日梦”,从而在“梦的解析”中探寻作家的文学心灵,探寻他们作品中或是与梦境相关的日神精神,或是与醉境相关的酒神精神。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当我们长大或是迈入老境,追忆逝水年华,回味如烟往事,人生如梦的感慨,往往纷至沓来。对于女作家张晓惠来说,芭蕾梦总是她记忆深处永远真实、永远遗憾与永远怀念的艺术精灵。她的《舞蹈课》以一组文章即《爬墙头的女孩》、《血迹斑斑的红舞鞋》、《合欢花开》、《芭蕾的精魂》,再次回味了芭蕾带给她和那一代芭蕾女孩的伤痛与喜悦、梦想与遗憾。也许得益芭蕾这个高贵舞神的启蒙与熏陶,张晓惠的文字总是在娓娓道来之中将文字的优雅、情感的真挚与心灵的广博融于一炉。《血迹斑斑的红舞鞋》中的女孩淼,在冬日中刻苦训练,以致芭蕾鞋里血迹斑斑。然而,特定时代的政治风云左右了自由的艺术女神,淼因为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分,无缘于《红色娘子军》的艺术舞台,血迹斑斑的红舞鞋没有留住淼的芭蕾梦。张晓惠将对时代风云与人生命运的感慨,凝结于一血迹斑斑的红舞鞋上,可谓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舞鞋上的累累汗水和斑斑血迹,又哪能止住淼对芭蕾梦无边的向往呢?然而这向往终究成了黄粱一梦。

正如张晓惠在《芭蕾的精魂》中所写:“地区一级的文工团演芭蕾终究是时代的误会”,消逝了芭蕾梦或是其他彩色梦想的女孩子,并不只有因为家庭出身不能走上舞台的淼。对于曾经拥有芭蕾梦的女孩来说,有的对梦中的芭蕾投以幽怨的一瞥,有的则以芭蕾的精魂指引着未来的人生道路。张晓惠在《芭蕾的精魂》中对芭蕾精神的描绘,使得她对芭蕾的理解达到某种哲学的深刻:哪怕只有一块仅供足尖立足的土地,也要昂首挺胸去展示一种飞翔的姿态。从古至今,善做幽怨文章的女作家可谓不甚枚举,那种“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止休”的幽怨诗文织就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底色。而阅读张晓惠的散文,可以在她细腻精致的性灵文字中,感悟一种新时代女性的豁达与深刻,从而体味到情感与思想的双重力量。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六位女作者中,徐新华是一位从舞台演员转为剧本创作的女作家。戏台上的风花雪月、生老病死常常使演员在转瞬之间经历强烈的情感动荡,戏中人生往往使演员对人生的理解异于常人。多年的舞台经验与剧本创作,使徐新华的散文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岸》书写了一个女性三段孤独的人生体验,其中感人至深的当为“我”在舞台上“死去”的场景,由于“我”做“死”的动作过程中拉伤了腰,故曲终人散之后,没有人发现“死”在舞台上的“我”,“我”在黑暗与静谧中体验着死亡的孤独与无奈、高傲与神圣。也许缘于徐新华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艺术体验,她对人生的感悟透露出某种超越时空的动人力量。在《我的岸》之结尾,作者如此写到:“如今,母亲已经远去,那个曾经为我指点迷津的好友亦英年早逝,发誓执手偕老的人也渐行渐远终至分道扬镳,许多生命中最可宝贵的正在一点一点地失去??但是,我从未迷失,因为我知道,我的岸就在我自己的生命里”,读到这样感伤而又貌似豁达的文字,不能不为文字背后诸多无语的人生故事感喟。世事如棋,人生如梦,徐新华作为从演员转型为较有成就的剧作家,在事业辉煌的背后,也备尝种种无语凝噎的辛酸,生活给予女演员与女剧作家的考验和担当,往往远远超出于常人。如果不是由于作家拥有丰富自足的精神世界,使她能够在问鼎苦涩中保持优雅的风度,那么这个世界上,可能又多出一份阮玲玉式“人言可畏”的悲哀。

徐新华的三篇散文《我的岸》、《感觉岁月》与《人生的姿态》,都是从小处落笔,向回忆进发,颇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意味。在《感觉岁月》中,作者感叹两个同学生命的消逝,将人生的苦短形容为发出“嚓!嚓!嚓!”之声的魔笔,比喻之妙令人拍案叫绝。在《生命的姿态》中,作者从六十岁的考生与卖唱的地铁男孩出发,感悟生命的姿态其实就是“敢做自己曾经想做的事情”,“保持坚实、硬朗的生命质地”。阅读徐新华的散文,你会时时体会出文章里涌动着的昂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而她这种“问苍茫大地”、叩问生命本质的人生感言无任何扭捏作态之感。正如季羡林所说,优秀散文的精髓永远在于“真情”二字,性情中人的徐新华抓住那些转瞬即逝却动人心魄的瞬间,挖掘那些在微尘中见大千、在刹那中见永恒的小事以及小事背后的生命意义,将真情、将自我融于其中,使读者体味到了她颇似杜甫式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沉郁心灵。她对人生如梦、生命无常的感慨,既感人至深又令人警醒,颇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艺术魅力。

散文的写作正如郁达夫所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曹文芳的散文《抓鱼??捉鸟?养鸽子》从日常小事出发,回忆了她和哥哥温馨、快乐的童年生活。韩愈曾经说过:“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宋代文人也有“诗穷而后工”之说,写诗作文故作悲音的作家不乏其人,以致文坛上有“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的历史掌故。曹文芳以快乐的平常心,自自在在的走进文学,以“我手写我心”的不事雕琢与亲切自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农耕时代儿童与自然亲切相交的田园牧歌图景。六位女作家中,曹文芳是我唯一做过专访却一直未能行文的盐城作家,这主要是因为,曹文芳的写作不是为“意义”和“评论”而生的,而恰恰是因为“心灵”和“阅读”而在的,某种意义上她给了我挑战,也引起了我的沉思。再次读到她轻松活泼的文字,感觉她又笑吟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文如其人”,用在曹文芳身上是颇为合适的。也许由于独特的成长经历(家中的“老幺”)与从事的职业(幼儿教师),曹文芳已经出版的“水蜡烛”系列儿童小说,以童心、童言、童趣、童事织就。在中国文学中,对文学“童心”的追求曾是明清时期与“五四”以来重要的文学时尚。李贽撰《童心说》云:“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以童心向文坛中的复古拟古、虚伪藻饰之风开炮,提倡性灵的文学。清代

的袁枚,“五四”时期的冰心,甚至后来的沈从文、汪曾祺,都大力提倡为文为人都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曹文芳的这一篇散文《抓鱼??捉鸟?养鸽子》再现了她与哥哥文轩童年时代的生活场景,颇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情怀。也许由于笔者阅读过曹文芳、曹文轩作品的主要原因,笔者可以看出曹文芳与曹文轩的文章具有深刻的“互文性”效果。此处所指的“互文性”,即曹文芳在散文中所写的事,也是曹文轩在其小说《草房子》与《红瓦》中所写的重要场景。

童年是什么?也许“一任天真”可以概括。心无城府、无忧无虑的儿童总是饥来吃饭倦来眠,或做上天入地的梦幻,或捣鼓一切成人厌恶而自我乐此不彼的“歪业”,比如抓鱼摸虾、偷瓜摸果等等,长大了,你还能这么率性自如吗?我记得剧作家陈明跟我讲起音乐剧《草房子》最后一句台词:“长大了,我们怎么办?”时过境迁,这一句“长大了,我们怎么办?”仍然音犹在耳。儿童作家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多半是回忆那个我们失落了的、长不大的童年。曹文芳笔下童年时代的哥哥,是一个整天在野外疯玩的村哥,他成天感兴趣的事就是抓鱼、捉鸟、养鸽子。文中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兄妹“合谋”赊来一条大鱼,由妹妹虚张声势地告诉母亲:“妈妈,哥哥在水渠里捉到一条大黑鱼。”不知所以然的妈妈乐得感慨:“老天爷终于开眼了,让我家文轩弄条大鱼回家。”于是,全家围坐一团,吃这条赊来的大鱼,父亲还不失智慧地感慨:“我们吃鱼的没有你取鱼的乐。”笔者看到此处,不仅哑然失笑,想及“奔五”、“奔六”之年的中年兄妹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回忆起这一段童年旧事,到底是怎样一幅场景。曹文芳以夏天抓鱼、冬天捉鸟、病了还要养鸽子这样寻常的小事,写出了一个终日行走在乡间的少年形象,也写出了农家孩童与自然亲近的野趣。如果说童年短暂、青春易逝、生命终究会成云烟,那么,温馨永在,记忆永恒。曹文芳以水晶般的心灵,摘取乡村生活中鲜活的童年故事,再现了如烟似梦的往事,温馨情怀溢于言表。

在这一组散文中,有两篇文章涉及到了乡村女子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一是丁立梅的《白日光》,一是吴瑛的《长英嫂子的爱情》。当我打开六位女作家的每一篇散文时,丁立梅的《白日光》确实有让我眼睛一亮的感觉。这种眼睛一亮,缘于丁立梅的语言,还有她文章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且看《白日光》开头的一小段描写:“午后的村庄,天上飘着几朵慵懒的云。路边草丛中,野花朵黄一朵白一朵地开着。鸡和狗们,漫不经心地走在土路上。”寥寥数语,从一个四五岁孩童的视角出发,将一个悠闲慵懒又静谧的村庄呈现了出来。丁立梅语言感觉颇好,无论是描写风景,还是揣摩人物心理,抑或书写对话,都能极俭省地选词造句,从而使她的文章布满了动态的画面感。例如她写到瞎奶奶家的泡桐树,“池塘边的泡桐树上,开了一树一树紫色的花,像倒挂着无数把紫色的小伞。花喜鹊站在上面蹦跳,抖落了一瓣一瓣的花”。也许因为丁立梅是语文教师的缘故,丁立梅的语言感觉明显地倾向于诗性,句子甚短,意蕴悠长。

在这样的语言感觉下,丁立梅所叙述的瞎奶奶的人生故事就有了某种古朴苍凉的味道。她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从瞎奶奶所做的一双双布鞋入手,开始探寻布鞋的主人——瞎奶奶的丈夫。瞎奶奶等了一日一日、一年一年的丈夫锁儿爹,其实已在他乡重新娶妻生子。当年为了全家的生计走村串巷的锁儿爹为了报恩,倒插门作了救命恩人的女婿,留在家里的儿子锁儿不幸溺死在家门口的池塘内,瞎奶奶就是这样在夫离子逝的痛苦中哭瞎了双眼,并坚守着等待杳无音讯的丈夫,她从青丝到白头所等来的,是一喜一悲的讯息,喜的是丈夫还有一个跟别人所生的儿子,悲的是丈夫已经仙逝。瞎奶奶这样的故事,从历史的云烟中析出,让读者感悟到的是传统女性的辛酸和愚贞,她将万千罪过与生死白头之约缠于己身。即使她终身等待的爱人宁愿背叛至死,也不愿给她一个真相,她还自足于盲目的道德高尚感与宽容感中。看到这样的形象,联想到如我父母辈及祖父母辈中无数苦难的旧式女子,不得不掬一同

情之泪。传统女性命运的可悲,有时并不是来自某一个具体的男性,而是面对习焉不察的男性中心传统不自知、不自信,将戕害身心的圣贤之教奉为圭臬。瞎奶奶之“瞎”,不在目而在心,惜乎她死时尤对那个背信弃义、至死都没有看过她一眼的“丈夫”感恩戴德,她的可叹可悲令人感慨万千。丁立梅以独特的悲悯情怀,祭奠已经消逝了的童年时代以及旧时代中终身处于等待中的女性形象。意味深长的《白日光》,意犹未尽的瞎奶奶,带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如果说瞎奶奶的人生悲剧令人唏嘘长叹,那么吴瑛《长英嫂子的爱情》则多少给人以一点希望、一抹星光。《长英嫂子的爱情》叙述的也是一个苦命女子的故事。文中存风哥哥是一个识文断字且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的乡村文艺男,可惜古董的父母无法给他婚姻的自主权,于是他接受长英为妻,却在日常生活中视其为空气与浮尘,为了抵抗这段不如意的婚姻,存风哥哥在外呼朋唤友、放诞不羁,在家则与妻子冷脸相向、分房而居。长英嫂子,这个不识字不会唱的乡村女子自觉地接受了父母为她选择的爱人,全然不顾对方对她的冷漠与无视。为了维持这段婚姻,长英嫂子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执着地以似水柔情来感化丈夫的铁石心肠,直至存风哥哥因婚外情而死。《长英嫂子的爱情》写出了婚姻中女性卑微的求爱与等待心态。翻开中国文学史,女子的幽怨排山倒海,从汉朝班婕妤的《怨歌行》,到清代贺双卿的《薄幸(咏虐)》,女子所作,十之八九皆幽怨绵绵、愁天恨海之作,只读得我这个当代女读者义愤填膺、掷笔长叹。今日再读到《白日光》、《长英嫂子的爱情》,不由得令我想起我祖父辈时代的奶奶、姑姑们,她们在终生等待中耗光了自己一点一滴的生命与光阴,终生没有走出家园一步,小脚颤巍巍,甚至连呼吸也颤巍巍。当然,吴瑛《长英嫂子的爱情》让长英在59岁的高龄,迎来了一段夕阳爱情。吴瑛对爱情本真的理解颇令人动容:“长英嫂子经历过那样的婚姻,现在要的恰恰是我四叔那样的一个男人,挑担时,有人接过去,重活时,有人说一声,我来。掀开锅盖时,那个男人贪婪地猛吸一口气,好香呀。”正如作者在文末对长英书写的那样,经历过半生冷遇的长英嫂子“再不用孤被冷衾,等天亮”,让长英嫂子解脱了终生等待的命运,不能不说这篇文章带给读者的一点希望。笔者阅读吴瑛的文章,发现她善于从庸常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更善于从卑微人物中发掘人性的闪光。

在笔者所阅读的六作家文章中,《瑞吉欧,我会再来》是唯一一篇游记,作者为原盐城市幼儿园园长钱树文。古今中外,写诗作文,最忌搔首弄姿、故作高深,游记散文,尤其要注意从真情实感出发,移步换景,状物记趣,要写出自我体验他乡风景与异域文化的特异之处。在散文大家庭中,相比较而言,游记写作较之一般散文写作要难一些。因为一般散文,主要以人、事、情为依托,容易依赖人物、故事、情感本身的魅力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游记则不同,它往往缺少能够一以贯之的人物,即使有人物,也往往因缺少深入了解而使人物性格的呈现流于浮表。另一方面,游记中经常涉及迥异于本地与本国文化传统的历史人文内涵,如果事前事后的文献功夫不足、感悟不深,对异域他乡的历史人文观感往往隔靴搔痒、辞不逮意。余秋雨的游记散文能够被冠以文化散文的高品质定位,依赖的是他读万卷书的人文素养及行万里路的游历体验,毕淑敏的《蓝色天堂》能够直抵人的心灵,是因为她与海洋朝夕相处114天,对于海洋与人生的思考既具有女性的细腻,又具有某种哲学的深刻。人生在世,多少人为访古探幽、环游世界作终生的辛劳,多数人看世界哈哈一笑,拍一些标志性照片,带一两件当地特产回赠亲朋,作一下旅游之秀,实际对泉林之乐、思古幽情一无所得。

这样看来,钱树文的《瑞吉欧,我会再来》就颇有可取与动人之处。她在游历之初就对“上车睡觉、停车拍照、下车尿尿、回家什么也不知道”的旅游秀抱有警惕之心。另一方面,钱树文作为一个深谙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女性老师,观察细致,感悟深刻,她能从细微末

节中体会到欧洲文化独特的宗教传统,更对意大利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感悟至深。钱树文以学生心态、学者之思直面欧洲历史文化传统,她从中西之别、古今之异切入,对圣彼得大教堂、古罗马竞技场、瑞吉欧冷餐会与海外华人生活进行了描述与剖析,令人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的标题“瑞吉欧,我会再来”浓缩了作者此次旅欧之行的内心感受,如果不是出于对异域文明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热爱,“我会再来”的奢念就不会产生。当然,《瑞吉欧,我会再来》,将所知所行、所思所想像开自来水那样哗哗流淌,风景倏忽而至,意念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如能“沙里淘金”、“水中捞月”,进行适度过滤与巧妙想象,则文章的意境会优美更胜。

读盐城六位女作家十数篇散文,走近她们“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文学心灵,感知她们闻歌而舞、踏雪无痕的文学世界,感觉她们就像是神交已久的故交密友。她们将灵魂交给自己信任的文字与文学,坦然呈现着自我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将心灵深处最不为人知而自己终身难忘的赏心乐事与人生遗憾,对着知音娓娓道来,这种面向灵魂的本色表演,凝聚着她们对读者最深刻的信任,对文学最诚挚的热爱。她们中多数不是职业作家,然而她们却将人生中难得的休闲时光全身心地交与文学,与文学作耳鬓厮磨的亲密接触。朱熹在阅读屈原时曾说:“千载以下有知音”,王勃也曾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够超越时空的知音与知己,是心心相交、灵灵通透的。在夏日慵懒沉闷的午后,再次回味她们直陈心灵的散文世界,直觉有一股清新清凉,从灰蒙蒙的燥热空气中逶迤而来。

王玉琴,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写作。 地址: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编:224002

邮箱:yuqin99@163.com电话:13515130978

散文作者篇二: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 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

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等。

《荷叶 母亲》 作者冰心简介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祖籍福建长乐[1],出生在福建福州,著名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其代表作有: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小说集《超人》《去国》《冬sfdsfds《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世说新语》两则作者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

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即公元40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即公元444年去世。南北朝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人。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著作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第二元单 感念师恩:

《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简介: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著作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其中《东方》获茅盾文学奖。)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

《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杂文集《春天漫笔》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她的《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我的早年生活》作者丘吉尔简介: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英国民族史》4卷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王几何》作者马及时简介:

马及时,男,汉族,1946年生,笔名小非,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任职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快报》。民盟成员,初中毕业。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长,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主席。都江堰市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歌词《茶山谣》,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文章《王几何》现已编入初中教材。

《论语十二章》作者

第三单元 四季如歌:

《春》作者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他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散文集有《匆匆》《春》《欧游杂记》《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春》以被选入2012年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简介: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岁。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受到严凤英的表扬。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风雨》作者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秋天》作者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言情写手,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

散文作者

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继《预言》之后,何其芳又出版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三个散文集。其中他的诗文《秋天》被选入人民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作者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代表作有:《龟虽寿》、《冬十月》、《观沧海》、《土不同》《短歌行》

数篇、《篙里(行)》、《薤露》、《气出唱》等等。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简介: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著作有:王湾的诗,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江南意》。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

[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居易本人出生于河南新郑。死

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著作有:《汉宫秋》、《东篱乐府》等等。

散文作者篇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散文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逸名、汪建中等。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 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 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4、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5、钱钟书 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散文:《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6、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尤其以散文见长,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经到齐

了》。

代表作品:《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

7、刘心武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8、刘湛秋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

9、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借我一生》、《笛声何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我等不到了》、《从北大到台大》等

10、曹文轩,男,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作者 散文作者的思路 散文作者通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