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活着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活着篇一:活着(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活着(700字)作文

有位朋友在高考前面临了他人生中的一大选择,是到亲属给他找好的物质条件极为丰富的工作上开始消磨他的青春,还是上大学,自己找工作,可能清苦,却激情充实。 我替他感到庆幸,因为他选择了后者。至少,在他的人生的后几十年,都是不会后悔拥有一段动荡不安却又让人拼搏成长的岁月。 哪怕苦,哪怕累,哪怕咬着牙坚持,能清晰的听见自己自由的心跳声,那才是活着。 一张货币,放着不用,它永远也只是一张纸,流通了才能换来物质甚至精神上的愉悦;一只动物,在狭小的空间圈养着,必定死气沉沉,放回大自然,才能感受到它炽热的生命力;一段树根,变成了再精美的雕刻作品,也永远没有了生命的气息,而如果始终埋在土里,便能永远保持一颗青翠的心。 爱一朵花,可以看但不可以折下它;爱一只鸟,可以养但不要关着它;爱一处风景,就不要破坏它;爱一个人,就不要控制他。否则,你得到的就只能是没有感情没有生命力的躯壳。 石块下的小草依然破土而出,顽强生长;悬崖石缝里的树种一样长成参天大树;鹰第一次飞翔都是从高山向下俯冲;一阵风可以吹走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不顺从。 逆来顺受的人都是木偶,所有的行动都是被提线束缚着,包括一颗麻木的心。勇往直前的人都是王者,他们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内心世界。 若人都是带着面具舞蹈,那活着的气息便是最好的区分。也许我默默无闻,平凡无奇,可我有活着的感觉。我能清晰的感觉到每一天都不可复制,每一天都在我的控制之中,每一天都让我觉得我活着而不仅仅是一具在世俗中套牢的行尸走肉。 我在我自己的位置上,我在路上,我活着。 活着,就是哪怕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也能借着自己的心跳声和心中的一团火焰坚持下去。 活着,活着。高三:吴悠

篇一:作文活着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批老斑羚为了挽救小斑羚的生命,让他们安全地跳过对面的山峰,而选择了牺牲了自己,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六米,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去丈量了它。 生与死是相对的,于是我陷入了沉思,“人为什么活着?”人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受不同的文化学识、生活环境及社会阅历的影响,产生不同的人生观。放眼世界,我们不可否认有些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则提倡人活着就应及时享乐,任意放纵自己,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革命烈士不是不珍爱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得到生命。老斑羚也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更新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活着的目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仍不会忘记耶稣去世时对我们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若为自己朋友舍掉性命,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耶稣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他对天父、对人类的爱。他的爱是博大无私的,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也该当活于爱,以自己的善行去实践基督的爱,在生命中,能充满平安与喜乐地对天主说:“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

人为什么活着?为真理,为信仰,更为了爱。

活着的意义在于爱与牵挂

活着的意义是我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奉献 就是要使别人快乐

活着就是要《不断经

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尽情去体会,在你走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留念,太多的惋惜就好......

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人,要为自己而活.意义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成功须付出汗水.成功,失败,大笑,痛哭,每一个环节都尽情的去体会,享受.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做什么都是做给别人看,自己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人活着连这些都不能自己去体会,享受,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我想说的就一句话:人要为自己活.活出精彩.

生命是客观的,又是短暂的.人活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体.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一种的壮大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当然,要学会珍惜不可能再有

活着的快乐就在于能感受快乐

活着的意义?这是个大话题,挺沉重。文中说,生活是平淡的,但并不是说它无聊,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

去读一下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对人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活着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我也不例外,我曾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或其他?我久久思考不得其解,甚至常常陷入思想的困顿和盲区。直至读到余华的《活着》,我才仿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对待生和死、苦难和希望以及活着的本身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

他能让每个铁石心肠的读者落泪,读完这本书也使人感受到那种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

一。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虽然人的终点不可避免都是死亡,但是如此脆弱而无常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福贵的爹被气病而跌死,母亲因贫病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子时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由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累病而死,女婿二喜搬运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往后读,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越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活着的不易。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是生命的坚强在这本小说中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风雨过后,他的淡然和乐观,用最平缓的语气向小说中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买了一头老牛与其度过残年,这让我感到淡淡的释怀。在外人看来,他活着已毫无意义,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

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那个人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不幸和苦难虽然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才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坚韧和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用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后人诠释了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脉脉相承的!时间冲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以前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安逸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苦难、对困境的承受力有多少。但是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使我为之振奋,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鼓舞。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劲旅古巴后顺利进入决赛,国内媒体已经提前将这块金牌入了帐,但是却忽视了俄罗斯争夺这块金牌的决心和实力绝对不亚于我们。她们的强攻使女排连负两局,

书写了什么,想传达什么,这一切你可以在书里找到。故事无非就是一个败家子在经历了无数周围亲人的死亡之后仍旧选择了活下去。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一些话,一些关于活着的话。

自小时候起,我就被教导“要有理想”,于是,活着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那时候单纯的我总会撅着小嘴说:“我要当科学家!”话里是万分的倔强,伴随着脱之不去的稚气。当然,说完之后,面对着那些玩具,我立刻就把“崇高的理想”抛到了脑后。

人之初总是单纯的像杯白开水,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目的,也许只是一时的好奇或一时的氛围让自己有了瞬时的冲动——这也包括活着。于是,那时的自己总会与“半途而废”相伴,也总会为了搭几块积木而拒绝吃饭——这一切,全看兴趣的大小。在现在看来,小时候的行为是这么的脆弱,因为背后支撑这行为的,唯有兴趣,全没有什么“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时的自己也从不会迷茫,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感慨万千,于是,那时的生命,也是最有韧性的生命——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时间推移开来,白开水混进了各种汁水,变得五颜六色五味杂全。我开始明白,原来活着应该是有理想有信仰的,“理想和信仰是指引人生的路标”。

可是什么算是理想?什么算是信仰?

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老师,老师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你的理想。”我问父母,父母说:“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你的理想。”我问同学,同学说:“去问老师去!”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也不懂。他们说的,只是目标,是短期的计划,即使形如“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时间跨度很大的目标,比之于生命,万物的生命,也不过是短期的一瞬。当我考上了理想的初中、高中、大学,我总是会问自己:“接下去做什么呢?”于是我迷茫了。当我无时无刻不在好好学习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我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更迷茫了。

我总认为,生命不该是用目标来堆砌的,这样的活着,和被奴役着没有区别。那是生存在驱动着自己活下去,我们就像一头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耕地。当日落西沉,我们抬起头,看着身后被我们耕过的大片土地,为一天的收获而欣慰时,我们忘了,如果没有鼻子上的绳索,我们是不是可以做更美好的事呢?也许,这样的我们,在被解下鼻绳的时候,就变得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样的生命,早已在你带上鼻绳的那一霎那凋零。

这样活着,羁绊太多。 不要去相信大人说得,但是也不要去怪他们,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活着——他们的鼻子上早已套上了绳索。他们不过是被驯化的麻木了,是生活迫于如此。

那到底该怎么样活着?

记得《霸王别姬》里,

程蝶衣的眼里总是脱不了一丝妩媚。那是属于虞姬的妩媚。而在面对种种世人的压迫时,他的眼中也总会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刚强与决绝。那是属于虞姬自刎前的刚强与决绝。程蝶衣已经将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了虞姬,于是他的生命也为虞姬而存在,为戏曲而存在。记得在国民党政权给他定卖国罪的审判庭上,他说:“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梵高的影子总会时不时的跳到我的脑子中。他站在一片金黄的向日葵中,头顶是明晃晃的太阳,梵高的脸躲在阳光中,让人分辨不清。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是金属的反射。梵高倒了下去,独留那幅“向日葵”在阳光下招摇着。然而,向日葵终是成为了不朽的画作,成为不灭的历史,于是,梵高也被世人永远的记住了。世人皆叹梵高癫狂,说若是梵高不疯,那他岂不是能创作出更多的画作。其实梵高没疯,他是最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因画而实现的。若没有那些画,他不过是个街头的乞丐。于是,他为了画而彻底忘记了自己。因而,他的画作也超越了所有常人的认知。

程蝶衣为戏而活,梵高为画而活。他们的信仰已经脱离了时间的束缚,艺术是不灭的永恒。于是他们可以一直坚定的活下去,他们的信仰从不曾抛弃他们。还有许多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们的毕生都在追求武功绝学。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最求永远没有尽头。

然而追求终究是追求,我们是被牵着走,而他们,是跟着走。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样的追求,终会落得寂寞英雄高处不胜寒,然后惨烈收场,成为说书人口中最最精彩的那一回。比如程蝶衣的抽刀自刎,比如梵高的向日凋零。

这样活着,羁绊太深。

那到底该怎么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么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原来,他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相信。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它。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去绕这么一个大圈呢?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再一开始就结束呢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么又能说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散文活着篇二:活着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是地主家出身,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而且,由于他的丈人是城里一家米行的老板,他竟经常要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每次从丈人的米行经过,"都要揪住妓女的头发,让她停下,脱帽向丈人敬礼:‘近来无恙?'",然后便"嘻嘻笑着过去了",其品行之放荡堕落可见一斑。后来他中了别人的套,把家里包括田地、房产的全部家产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故。这个打击如当头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贵清醒过来,决定重新做人。从此,他成了租种过去属于他家的田地的佃户,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农具,开始了他一生的农民生涯。

不久,福贵的母亲生病了,他拿了家里仅剩的两块银元,去城里请医生。可是在城里发生了意外: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辗转两年,最后他被解放军俘虏并释放了,他"跟着解放军的屁股后面"过了长江,回到了家乡。这时,他的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母亲死前还一遍一遍对他的妻子家珍说:"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等,都通过男主人公的眼睛和亲身经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动的再现。而在此期间,福贵也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几年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

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也给它取名叫"福贵",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下去。他说: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从他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像他这样尝尽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对生命的那种平静、自然的态度。

看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感到了一种震撼,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时不屈中透着的一种伟大的平凡——福贵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对生活的挚着、对亲人朋友的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终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芸芸众生之一,但作为一个人,他是伟大的。

作者在这本书的韩文版自序中对他的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诠释。他写道: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自述的角度,让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另外,虽然小说中没有散文、诗歌中华丽的辞藻——而这也是有主人公福贵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的背景决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状物、情节安排等方面同样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泪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线索,有悲伤的泪,有绝望的泪,有喜极而泣的泪......由于泪水几乎是均匀地分布于整部小说,与欢喜交加,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福贵总是每每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的时候,就会有厄运到来一次。

总之,我认为《活着》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作者将内心思想渗透于字里行间,渗透于人人熟悉的社会生活之中,使读者在读书的同时,便仿佛自己成了福贵,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仿佛亲身经历了他的一生,也同时感受到作者注入其中的深厚的情感。故事的年代背景虽然从解放前夕一直到文革之后——算来大概应到20世纪80年代,跨度较大,不过并未使人感到历史前进、社会变迁的浩浩荡荡,而只是借福贵的一生将这段时期作了个缩影——因为这毕竟不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想传递的也并非是社会历史方面的信息,所以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意图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作者的笔实际上并未误导读者的目光。

这部《活着》是值得一读的。

散文活着篇三:读余华小说《活着》

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

作者 何寿重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事情有思考、工作、吃饭、睡觉,我们每个人的情感有快乐、悲伤、惆怅、忧愁,之所以才拥有这些,因为我们活着。我们也许思考过,也许没有思考过:人,究竟为何活着 ?人,究竟怎样地活着?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一个名字叫富贵的老人一生的经历,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关于“活着”这个问题的思考。

主人公富贵,他少年时代由于家境殷实,属于有钱的“少爷”,大概从来没有考虑过没钱的人如何 活着,因此他吃喝嫖赌、不爱读书、挥霍无度,他风风光光地活着,潇潇洒洒地活着,终于把一个偌大家业败光了,他的父亲气的没法“活着”了,气死了。从此以后,他成为了一无所有的雇农。而一系列的磨难和不幸,让他的“活着”越来越难,甚至“活着”成为了一种奢望。他经历了被抓壮丁,战场上九死一生。困苦的生活条件,不幸的遭遇,使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全家最后只剩下了他自己。此时他已经那么苍老,那么孤独,似乎,这个世界上已经无法让他再“活着”;似乎,他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您做何感想?如果主人公的经历换成你,你还能否活着?你又怎样的活着?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和灾难之后,主人公会怎样了?也许你会以为他会被不幸的命运打垮了。然而,主人公并没有倒下,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在眼前亲人的不断的死亡中,他悟出了活着的意义,那就是活着本身。你看,劳作的他,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可以看出他身体还很结实。他讲荤故事会唱酸曲,趣味横生,看得出他充满轻松愉快。看到这,你千万不要因此以为他是被生活折磨的麻木了,他的内心依旧充满着亲情生活的温暖,他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阴雨连绵内心也充满阳光。你看,它是这样吆喝牛的:“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是他失去的亲人的名字,他把他们的名字用在吆牛劳作中,他那些亲人的音容笑貌早已与他的日常生息完美地融合。那些相依为命的情景、那些相互呵护关爱的浓情,时时伴随着他、温暖着他,他不觉得孤独。而面对着岁月晚景,他更有一份参透真谛的自然和淡定,那就是活着就好好地活着。

人生下来,只要你有呼吸,你就是“活着”。人活着这一生是漫长的,曲曲折折,经历的很多是不曾预想的。人活着这一生又是短暂的,毛主席都说过“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白发披肩,皱纹上额头,回首看不知不觉几十年。在这漫长而短暂的岁月中,有人风风光光地活着,有人平平淡淡地活着,有人顺顺当当地活着,有人坎坎坷坷地活者。不必羡慕那些风云人物,那些人活着不一定轻松,高处不胜寒。不要歧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怎知他未来生活不会拔地而起?况且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不要为自己的平淡而不满,须知平平淡淡也是真。

一棵参天大树,经历雷劈电闪,阅尽岁月沧桑,寿可千年,硕果累累。一棵小草,经历寒来暑往,风吹雨打,一个春秋,曾经花开。天地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宇宙中不会复制你第二次,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活着”,好好活着。如果命运不那么眷顾你,甚至给你以小说中富贵的命运,不要怨天尤人,努力改变处境,即使最终没有达到预期,这番命运的抗争也是闪光的。在磨难和不幸中,一定也会有许多的真善美缀满你坎坷平凡的一生,闪烁出动人的霞彩。我们也许无法达到修行人的淡定,无法达到圣贤对人生的态度,但只要

散文活着

用感恩的眼光看待过去,用朴实的眼光看待此时,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未来,用平和的眼光看待人生,生活就永远是美好的。

活着,无论怎样活着,都好!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活着 活着真好散文 坚强的活着 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