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小溪的散文篇一:散文名篇欣赏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

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橡树

(意)费拉里斯

——生与死相互交替的规律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拂天穹,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的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他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小溪的散文)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趋散这炎热的大气,正象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沉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白鹭

(郭沫若)1942年10月31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溪的散文篇二:我爱乡村(散文诗)

我爱乡村(散文诗)

我爱乡村(散文诗)

"呼——呼——"风儿吹过小溪,吹过树林,吹过绿油油的草地,吹进了美丽的乡村。

"呼——呼——"风儿掠过金色的田野,农民伯伯微笑着收割金黄的麦子。远处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在土

地上翻腾着, 舞蹈着,田野旁的打谷场上,堆满一堆堆的稻粒,偶尔也飞来几只小鸟儿,在稻粒上旋转着,

宣告着丰收的喜悦和胜利。

"呼——呼——"风儿掠过清澈网见底的小溪。小溪边,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溪边玩耍。有几个不怕冷的,不

顾寒冷的天气,跳进水中耍起水来了。他们捧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呼——呼——"风儿掠过美丽的花海。艳丽的菊花,清雅的雏菊,优雅的郁金香......还有一大片一大片

不知名的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争奇斗妍的花儿们一朵比一朵美丽,像一条五彩的锦缎挂在半腰上。

"呼——呼——"风儿掠过一幢幢房子,袅袅炊烟,缓缓地爬上通向天空的的楼梯,偶尔也会走出一两个汉

子,过了几分钟,就挑着一担柴回来了,之后,炊烟就升得更旺了......

"呼——呼——"风儿吹着,吹着,吹向了乡村的深处......

小溪的散文篇三: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13]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逝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汪曾祺极具自知之明。他让自己静悄悄地写,也让别人静悄悄地看。正因不是主流,他的作品未曾跻身喧喧市井成为惹眼物事,成为炉中火锦上葩;而归于山间江畔明月,白云深处人家。要之,汪曾祺不是凛冽的雄鹰,挺拔的巨树,他是婉啭的画眉,幽幽的兰草。 汪曾祺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谈天说地,谈吃说喝,满怀深情地写故乡和异乡的食物,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思,洞见赤子的童真。

《蒲桥集》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诗情画意的幸福生活——杨朔《海市》赏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也是十七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家所要抒发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幸福、富裕生活的赞美之情。在作家看来,生活在新中国的渔民们如今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生活在现实的海市里。所谓海市,本来指的是山东蓬莱一带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奇妙幻景。这种幻景由于偶然出现在远处的大海,如诗如画,非常美丽壮观,并且很快消失,所以显得十分神秘,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总让人想到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当然,作家描写海市并不是为了羡慕那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而是由海市奇观写到了蓬莱人们的现实生活,写到了他们生活的富庶而幸福,以此来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作家特别叙述了老宋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回忆,对海军舰船对海上遇险渔民的救援,将新旧社会加以对比。因此,这是一篇政治颂歌散文。

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文章写于1959年,当时正是官方所称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随着1958年发起的狂热的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全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不少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的惨剧,还有许多人因长期饥饿而患上浮肿病,人民生活非常艰难。然而,作家对于民间的灾情非但视而不见,恰恰相反,大肆渲染人民生活的富庶幸福,因而无论作家本人当时是否意识到,这篇文章无疑是粉饰太平之作。事实上,现实生活并不像作家所描写的那样天堂世界。

作者杨朔是一位自觉追求诗化的散文作家,也就是说,他明确表示将散文当诗来写。在这篇堪称他的代表作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章中洋溢着诗情画意。首先,在文章中,作家通过精心描绘,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诗情浓郁的画面。比如,文章的前一部分对海市景观的描写,壮观而美丽,令人十分向往。文章中对渔旺季节的描写,不仅物产丰富,

而且美丽如画,令人欣喜万分。其次,文章结构十分精巧。杨朔是一位特别讲究艺术构思的作家,他的散文在结构上往往以巧著称。在这篇散文中,作家以“海市”为枢纽结构文章,先给读者描绘出海市盛景,引发读者神往,继而回到现实生活中,让读者看到山东蓬莱一带人们甜美幸福的生活,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他的家乡比海市还美。与此同时,作家由面(长山列岛)到点(老宋),叙述老宋在新旧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新旧社会进行对比,进而突出文章的政治性主题。从宏观上看,作家虽然写的只是他的家乡的美丽和富饶,实际上他是由点(长山列岛)到面(全国)表现全国人民都拥有美丽的家园,生活在无比幸福的“海市”世界。再次,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这主要得力于作家十分善于遣词造句,注重语言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创造一种深远的意境,给人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 《雪浪花》杨朔

1、老泰山形象分析 形象:侧面烘托(虚写)——勤劳热心; 正面描写(实写)——显出他饱经风

霜、朴实豪爽; 今昔对比的描述(虚实相间)——歌颂新生活的美好。寓意:通过记写一个勤劳热心的老渔民的今昔对比,表现他内心世界的美好,歌颂了像他一样的“千万朵浪花”即千万个普通劳动者以及新生活的美好

2、主题思想:《雪浪花》通过“我”叙述“老泰山”的故事,抒写了一个理想化、英雄化的人物,散文的主题思想也带有60年代的鲜明色彩。作品在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火红的晚霞的背景上,勾画出老泰山人老心红、勤勤恳恳地为大伙服务,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美好形象,从中寄托着作者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缕缕情思和深情礼赞。

3、艺术特色:(1)浓郁的诗情画意。少女戏水的情景。(2)工于“诗艺”,言意洒脱。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剪栽炼字。(3)善于“升华”,卒章显志。从“一朵浪花”到“无数浪花”

幸福时代的生活颂歌——秦牧《花城》赏析

在十七年中,秦牧以写作知识小品文而著称,《花城》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之所以命名为“花城”,是因为谈论的是广州的年宵花市。知识小品文的写作通常就一个事物或者话题展开,可以放开去,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容纳相关的各种知识、典故和文化现象,让读者觉得在读这方面的百科全书,从而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因此,知识小品文往往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从思想性来看,这篇文章首先表现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花市的热闹非凡,花卉买卖的兴盛表明人们正乐于用花卉装点自己的幸福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美丽和“温馨”。特别是在新社会,就连极普通的纺织女工或者钢铁工人都能够享受花卉的美丽芳香。其次,新社会移风易俗,形成了新的社会风尚,革除了过去的“赌博、酗酒”陋习以及“千奇百怪的禁忌”。养花种草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时尚。再次,歌颂了人民的劳动和创造精神。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特别是“花农”)精心培育,洒下无数辛勤的汗水,那些本来或十分普通或不那么显眼的花草才变得如此美丽动人。

既然是知识小品文,当然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许多知识风光。由于花市是在年宵期间,因而作家首先介绍了过春节的民风民俗,并且引领读者看到社会习俗的变迁,特别是春联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功能的历史变化。同时,作家还对花市上的花卉品种、形态和制作方式做了介绍,并且将金鱼、贝壳、瓷器及书画作品比喻成不同的花卉,让读者感受到其不同的美的形态。其次,作家对一些花卉的历史来源作了介绍,丰富了读者某些花卉知识。最后,作家还叙述了世界各地标志性的花卉。作家在文章写到这些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而是紧紧围绕着文章的歌颂劳动,歌颂新社会的主题展开的,从而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正体现了人们所说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

这篇文章很有趣味性。它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丰富上,而且体现在作家那娓娓动听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上。我们在阅读《花城》时,首先感受作家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或谈古论今,说东道西,把我们引到一个非常神奇美丽的花卉知识世界,让我们的情趣得到了陶冶。其次,作家文章的叙述和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热闹而美丽的花市之中,那目不暇接的种种花卉盛景令人心醉。特别精彩是作家的这一段描写:“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在这花市中,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而且还有花市的动感。此外,作家在议论和叙述中引用了一些对联、诗词,给文章增添了情趣。

一)主题思想:“花城”是广州市因一年一度举行年宵花市而获得的美称,本文所描绘的是1961年春节广州“花街十里一城春”的盛况。“银夜花街十里长,满城男女翼衣香。人潮灯下浑如醉,争看春裱初上妆。”秦牧同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花市的热闹景象。主题思想:《花城》不仅写出了广州的年宵花市盛况,还从各方面畅谈了自己对于传统的民族风习、民族情感的激动和感受,歌颂了新的时代,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祝福亿万人民的幸福与欢乐。二)艺术特色:1、平常的题材,独特的见解2、巧妙的构思,深远的联想3、丰富的词汇、精当的比喻

三、杨朔对诗化散文的艺术追求

1、杨朔散文诗化理论: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2、在平凡的景象,习见的事物、普通的人物中选择诗意形象,提炼时代生活的诗意美。

《雪浪花》海浪与老泰 《香山红叶》香山红叶与老向导 《荔枝蜜》荔枝蜜与养蜂人老梁 《海市》海市蜃楼

3、营造诗的意境

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兴、象征等手法来升华诗意,以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画面。

4、巧于布局 杨朔或以意或情为线索,把几个片断或几个场面串联起来,首尾呼应,富有诗的精致和谐美;或用“开头设悬念,中间转弯子,卒章显其志”的转弯艺术,使散文在有限的篇幅中隐藏九曲回肠之气势,富有诗的曲折美。5、注意练字、锤句,追求清雅素淡、感情含蓄的诗化语言。

四、杨朔诗化散文追求的意义与局限1、意义 (1)改变了散文一向的“直说”传统,即简单、直接地表达观念的传统。 (2)使散文创作从客观叙事向主观抒情转移,提高了散文的审美价值。2、局限 (1)渐成模式,有雷同化的痕迹,精致有余,洒脱不足。杨朔散文模式 1.构思上寓大于小、寓远于近; 2.意境上比兴取义、象征比附; 3.结构上开头设悬念、中间峰回路转、卒章显其志。 (2)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粉饰生活,缺乏忧患意识、批判意识。

作品特点

1、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荔枝蜜》中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2、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作者思乡之情郁结于心中,偶因茶花盛开美景的感召,便喷薄而出。

3、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如《铁骑兵》所描写的骑兵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历经艰险,最终毫发未损,粉碎日寇扫荡的故事,开篇设置悬念,情节曲折生动,令读者兴趣盎然。

4、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荔枝蜜》用词准确、贴切,句式灵活多样。修辞巧妙新颖,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加强了诗情与哲理的高度融合,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局限:杨朔的散文确立了一个极典型的模式,模仿者无数。他独特的构思方式——言此而意彼,虽为精巧,其实却很易学、易仿。当时,大量的记事、抒情散文都令人惊异地循着杨朔《荔枝蜜》、《茶花赋》之类散文的思路,甚至连写作者的思想感受历程——先抑后扬,也千篇一律。其中有不少弄巧成拙、故弄玄虚的篇什,读来味同嚼蜡。

苦中作乐得诗意——吴伯箫《菜园小记》赏析

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菜园都有美好的印象。一般来说,菜园面积不大,长着各种蔬菜,看在眼里格外赏心悦目。作家吴伯箫向人们展示的就是他在延安战斗和工作时期的一个菜园。这个菜园不仅像一般的菜园那样盛产着各种蔬菜,而且还比其他的菜园更美。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这个菜园还是果园,既长菜,又产水果,比一般菜园不仅生产的东西更多,而且还增加了高低参差不同的立体感;其次,这个菜园还是花园,生长着各种花草,这些花草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令菜园色彩更加丰富,更具视觉美感。因而,看到这样的菜园,本来就感受到了诗情画意般的田园之美。对于作家来说,菜园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作家曾经在这里洒下过汗水,那么这个美丽的菜园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看着这令人赏心悦目的菜园,心中自然感到激动,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因而,作家在这个菜园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这篇散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包括《记一辆纺车》在内的“延安”系列的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对于过去的回忆,有的是对历史的感喟和咏叹;有的是打捞某种历史记忆,以便后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有的是情系历史,缅怀过去,怀念过去某段美好的时光;有的是在历史的追忆中告诉人们继承某种传统,学习和发扬某种精神??就这篇散文来说,作家所写的十多年前在延安时期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40年代的延安,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物资严重匮乏,工作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困难严重。为了克服困难,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作家笔下的菜园实际上就是当年大生产时期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生产自救活动的成果。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的菜园帮助人们度过了最严重的困难时期。这篇散文创作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家写作这篇散文回忆过去,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像延安时代那样,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眼前遇到的严重困难,并且坚信只要坚强起来,积极努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值得品位。首先,优美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文章中不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而且非常善于调动色彩词语,精心描绘如诗的画面,给人以非常鲜明的视觉印象。其次,多引用民谚、俗语和古代典籍。这些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又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再次,语言十分简洁精练。如“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

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作家只用4个字,就点出了观赏菜园的最佳时间。可见作家写作惜墨如金。

刘白羽创作特点:

1. 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如:<日出>:” 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2.常将自然风光与人生社会,革命精神融合到文章中,体现他的主题.如,面对日出景象,他思索的是对国家民族的尊重.3.不倦的斗争情绪.他成长在战争时期,所以受到革命激流的影响很大,那种搏斗的人生正是他散文的风格牲.

4.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通过组合个人的阅历和感受,尽可能地把生活及前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事物的感受一般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而是由眼前的景物人事推及四面八方,过去未来.如日出,就不仅仅是眼前的日出景象,而是在世界各地和人个的经历中看到的或遗憾未能看到的种种日出.

5,散文语言有很强的色彩感,凝重,浑厚, 词句鲜亮峭拔,直抒胸臆的表达所感.注重夸饰形容和铺叙排比。如《花城》的成功塑造,便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组织所显现的联想的丰富和从容.

局限:

1.刘白羽深受中国传统主义革命思想的教育,因此,他的作品会不自觉的陷入政治宣传的思想模式,大量的豪言壮语和政治言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散文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如作品<日出>描写他看到日出后的幸福感, 并把这种幸福的体验和庄严的思索扩展到了政治的抒情。与政治思想联系过于密切,削弱了自己散文的独立性. “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

2.某些时候,感情奔放有余,节制不足. 比如他《长江三日》的结尾就暴露出问题:当我们的“江津”号,嘹亮地向武汉市发出致敬欢呼的声音时,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

1创作抒情短诗的意境。2追求豪放与蕴藉的结合。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的主题意蕴:表现和肯定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刻画和赞赏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

陶渊明的形象及深刻意义:1、与时代社会格格不入:与权力中心保持一种疏离与对立的关系。2、殷忧、孤立感、忧世伤生。

意义:1、为解读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2、小说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从催个别对象的否定,引申到对整个颠倒混乱时代的否定,表现一种疏离与对立关系。

《陶渊明写挽歌》的艺术特色:1、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致地描绘,再现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心理活动。2、语言质朴平易,人物语言能突现性格特征。

相关热词搜索:小溪 散文 家乡的小溪的散文 描写小溪的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