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早春的散文篇一:描写春天的散文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 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 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 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 色的, 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 印着霜花的玻璃窗, 就像魔镜一样, 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 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 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 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 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 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 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 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 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 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 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 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 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 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 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 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 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 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 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 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春之怀谷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早春的散文篇二:春天的散文

约会春天(散文诗)

挥手作别昨夜的寒冬,给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与春天约会。

约会春天。是哪只春鸟,首先唤醒昨夜冬眠的心。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听到轻轻叩门声。从门缝里,漫近一股暖流,挟着酽酽的芬芳。

打开门,推开心扉,和煦的阳光跳跃,舞进屋里,朗照着阴郁已久的心空。捧几掬鸟语,灌进孤寂的心屋,滋润那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

迈开双脚,一脚刚跨出门槛,便发现青青的小草从我的门槛出发,沿着通往春天的小径走去。是它在为我带路么?!

我猜,春天在着急地等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则她生气了,不理我,我该什么安慰她?而且她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匹骏马。听,我的马在轻唤着我!于是,我翻上马背,骑在风的翅膀,飞奔而去。一路上哒哒的马蹄,轻轻踏平我昨夜心伤的余痕,声声安慰,伴随着整个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约的伊甸园。

她正用她的羞涩迎迓我。她年轻的双眸正躲在飘散的黑发下,深情地望着我。但,长发不能掩盖住她浅浅的笑靥和淡淡的红晕。

在这里,我期待许久的燕儿也南归了,她在呢喃着稔熟的语言,只有我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这相约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窥视我虔诚的双眸。小树也偷偷地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偷窥我年轻的心。小溪从我的脚下发源,在欢唱远行,带着我年轻的心去远方流浪??

在这相约的地方,晴空为我们绽放着朵朵白云。那轻翔的白云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问了问蓝天,蓝天捧出蔚蓝的笑容,向我点点头默应。原来,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与春天约会的土地上,种下梦的种子,还有年轻的心。在心里,也把春天种植。这样,它便在一场蒙蒙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养,生长在四季??

春来了,不知不觉得到来。树木还没有绽出新芽,枯草也没有点缀新绿。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缕轻柔的春风了。就象一个生命的初生,轻柔有力地缓慢成长。这时候,希望,梦想,爱情,友谊,生机勃勃的力,都隐约的夹在春风中迎面而来。 漫长的冬季就要过去。在冬季,我已忘了岁月的更替,四季的变换,心上生了厚茧,默默的辛勤劳作,对周围的世界早已熟视无睹。奋斗着,进行着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对着追求未来与理想的艰险之路。

但是春天来了,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隐的你可以感到世间万物的诞生和律动。再往后,阳光会渐渐温暖,空气中会慢慢弥漫了甜蜜。树木会变得翠绿,青草会接到天涯。很快,鲜花到处开放,柳絮也开始惹人愁肠。大街上,色彩会变得鲜艳,阳光爬上人们脸庞,欢声笑语处处。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啊。生命也是一个奇迹啊,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循环往复,象一只深沉优美的旋律,跳动不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歌,四季是一只歌,那么这春之初的一缕微风,就是那未成曲调之前的片刻寂静,那屏声静气地酝酿和等待的一刻,那跳动旋律的抑制不住地下意识流露。四季的华章就要展开,巨大的生命力和满溢的爱将书写这美丽的山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这是寂静的一刻,却无法平静,却深沉有力。我的朋友,你可以感觉得到的,如果你注意倾听。 春来了,一缕轻柔的春风迎面而来。

心灵的春天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

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

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广州的春天令人陶醉,我开始发芽。

怀念家乡的春天

世界繁华,我选择了寂寞的内心居住。

在广州幽僻的一角,我静静地守候在思维的边缘,怀念家乡的春天。

因为一场追赶,我离开家乡。白天和晚上的寻找,让我充实。闲着的日子,我的左手握着右手,就好像抚摸着家乡的春天。我从容地喝着家乡的味道,那从茶杯中飘出的芳香,热情的温度让诗歌开始沸腾,一片片碧绿的意象,鲜翠如初,追逐着记忆中的山野田园。我怀念与家乡与诗歌与人生有关的一切,怀想白雪盖住了我们的屋顶,春天的上游,母亲正在小溪边濯洗萝卜,她总想把日子喂肥养大。透过母亲佝偻的身影,我看到天空其实并不开阔,它只比我们的村庄宽一点点而已。当冬天的柴薪燃尽,春天也该出锅了,就像我的笔尖,总是构思家门口桃花盛开的速度,如何追赶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如何迅速地占领这个季节的版面,让花朵从此成为春天的主题。故乡的炊烟也许在风中变弯了,我无法纠正。任我怎样竖起耳朵也无法听到家乡的春天,她的沉默与我有几千里的距离。

谁的手编织着家乡的春天?谁让我离开又不断地回望?美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爱,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美。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大瓶子,贮满了友爱和关怀,只是坚硬的世俗,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生怕一旦失手,这样的伤害甚于一场旱灾。一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装填着水、食物和日子,假如还需要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朝霞中我们披衣起床,推开门扉时的眺望和夕阳里我们的安详。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们一生要承载这么沉重的躯体。春天像一条河流,从远处来,到远处去,来来去去之间,一切仿佛轮回。只是

缘,也需要心灵的虔诚。最美丽的春天在家乡,最美丽的春天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拽住春天的尾巴,一遍又一遍地怀念。最美丽的生命是这么普通,我们只有尽可能慢地行走在世上。

我常常想,风是没有家的,随风而奔,不如逐水而居,心灵如舟,泊在宁静的水面,渐渐隐入暮色的苍茫里。“春潮带雨晚来急”,哪一场爱情带给我今夜的思念?那一定是在家乡的春天里拈花微笑。

窗外是春天

每年春天,我都会将书桌搬到靠窗户的角落。这样,我的眼光透过窗户,便可观赏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倾听到那还等不及夜色弥漫便迫不及待奏响的蛙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蕴的事。我的读书和写作便有了一缕诗意。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氛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蛊惑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绚丽的光环。

生命是我们在尘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这就决定,我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有阳光的日子,通过开放的窗户,书房里便有了另一种的花朵。春天多雨,我怕这淘气的精灵尿湿心爱的书本,我关起窗户,将雨关在外面,檐水击打泥土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飘进来,一点一滴地啄掉这个季节的喧嚣,一声一声地唤起这个季节的宁静。风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宁静。入夜,淅淅沥沥的雨水淋着起起伏伏的蛙声,我总是有点害怕,这乍暖还寒季节,无情的雨水会浇灭多情的蛙声,亦如唐诗所言,“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二十一世纪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温暖些吧!时代的发展令人惊叹,气温越来越高了,诗歌越来越少了。春雨绵绵好读书,在孤独和寂寞中倒觉得美丽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实在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春天。

在春天,各种事物都忙着赶着出发。蝶儿翻飞,蜂儿授粉,燕子从另一个世界赶来奔赴一个不聚不散的约会。正如这样一则手机短信,“鸟儿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百花竞艳,万木争秀,流水以更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农民兄弟们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没有观众。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将心中的歌谣唱响,一个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静静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春蛙第一声

我还没从正月的酒席中退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生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在这个僻静的乡村中学,我已生活近七年,一直从不自卑地努力着。夜晚总是能给我的心灵一些宁静,我靠在床上背诵着英语单词,准备一个新的开始。突然,我听见蛙的叫声,从窗外的田野传来,撞击着我的心扉。这是比摇滚更能震憾我的心灵的微弱声音,让我开始遐想。

又是一年春天!尽管天气还很寒冷,田野还在沉睡中,青蛙却醒来了。她们是不是会感到孤独?一个冬天的沉寂,一片田野的荒芜,我可是越来越孤独,但还是自信而执着,像这些青蛙一样。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黑夜照亮了我们的梦想。有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夜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无穷的星空,白昼将我们锁在有限的空间里。春天的第一声蛙鸣,引领着我的热爱上升。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气。我听到了人生

的真切。那一声声脆弱的蛙鸣,将她们坚持的信仰点燃。

幽暗中,微弱的蛙声鸣叫着,这多么像我在这个村庄的处境:无边的黑夜里,独自亮着的一盏台灯。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白天的忙碌歇下,奏响春天的第一声蛙鸣。

寻觅春天的踪迹

春天?是季节的“首领”。它总是在炎热的夏天到来之前,独览一下绿景,预示硕果累累的秋天;它总是在冬天的雪刚刚逝去之后,加紧了步伐跟上了“节奏”!

它,带着“暖风妈妈”,领着“阳光姐姐”来到,于是花儿开得更艳了,草儿长得更茂盛了,天空也更蓝了,人们的脸也更甜了。清晨,约几位同伴一同骑着脚踏车去踏青。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穿越过那片树林,我们听了鸟儿在歌唱;天空是那样湛蓝,一群大雁飞过云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

我们漫步在林间小路上,路过了一片小溪水。潭底沉着彩石,溪水尤为清冽,水中的鱼儿高兴的玩起了“捉迷藏”。同行的伙伴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来捉鱼吧!”

“捉鱼”?选我脑中划过这一瞬间,有趣吗?

刚想说些什么,只见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我看见哥哥把裤脚往上卷了卷,便一鼓劲站在了水中。只见他盯着水中看了一会儿,嘴角微微一笑,箭似的鱼叉刺进了水中,他一举手高声吆喝道:“看,我的‘战利品’!”

呵,真是一条好大的鱼呀!站在岸边的我们惊叫着。

哥哥对我说:“小妹,给你的!”“我的”。不知是高兴而是惊讶,但我却嘀咕着:

“哥,你真笨,才捞上这么小的鱼。”

哥摸了摸脑袋瓜说:“喂,小姐你的胃到底有多大呀!这条鱼,足够我们同行的人吃了!”既然说我胃大,看我不报仇也!于是,我又和哥哥在溪水边玩起了“戏水大战”,我想,外人肯定捉摸不了我们兄妹吧。

黄昏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烤鱼,欣赏着日落,也就告别了外出的一天。离开树林时,仍就能听到春天欢笑着,把春天带给沉默的小溪,潺潺的溪水在希望的原野上流淌着,那叮叮咚咚的笑声,在天地之间回响着,也叩动着我那埋藏已久的心霏。

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朋友,你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风、春雨和春光,变得更加明澈、矮健和朝气逢勃了呢?

寻觅春天的足迹

昨天下午,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去田野里寻觅春天的踪迹。

田野里到处散发着春的气息。你看,李树盛开着,雪白雪白的,像雪花,一簇簇开得格外美丽,令人浮想连翩。若是赶在大风的日子,李花纷纷落下,一定会像是裹在纷飞的雪花里一样,充满诗情画意。仔细观察,李树上还有花骨朵儿,含苞欲放充满奋斗的活力。置身花丛,如履仙境,美不胜收。中间还夹杂着几株梨树,花还没大开,但花苞尖上一点点通红的也隐约着春的消息。记起那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算是有心得了。

山坡上星星点点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春色,如满天的繁星衬托着美丽的夜空。覆盆子开满山头,五瓣的白花很是淡雅朴素,不像玫瑰华丽,不如牡丹娇艳,但自有它的说不出的美丽。再过一阵子,它们就会长出鲜红的覆盆子,甜甜酸酸的,煞是好吃。

转眼间,我们就进入了橘地。橘树还没开花,绿油油的叶子很是单调,但也有一种绿意充满你的双眸,感受到春天浓浓的气息。坐在橘树下小憩,凉风阵阵吹来,倒也别是一番享受。我深深地吸一口气,一股泥土的芬芳直扑口鼻,好清新的感觉。

放眼望去,可见橘林边的油菜花地已开满了金灿灿的花儿,上面蜜蜂嗡嗡,还有几只淡黄色的或是粉白色的蝴蝶围着花儿跳着舞,春意黯然。田埂上还间或夹杂几株桃树,开满粉红色的桃花,美艳欲滴。一棵棵不知名的树上长着松球一般大小的种子,轻轻一碰触,就会有很多像尘埃一样的粉状物随风飘飞,如灰色的烟雾般迷漫天空。

养珍珠的池塘中漂浮着上千个整齐的塑料瓶儿,微风习来,水波荡漾,富有诗意。还有几只鸭子在自由地嬉戏。池塘边有桃花,有竹子。此时语文老师问我们:“此情此景,你们想起了哪句诗句?”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老师满意地笑了,笑得比桃花还灿烂。

再往前走,发现了山上的一间简陋的老屋,看上去久未人住。但看它依山傍水,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真怀疑这里是否就是陶渊明曾经的居所?屋后开满了紫色的小花,随风送来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此番春游,令我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春的气息,欣赏到大自然中最纯真最朴实的画面。真是不虚此行!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细雨鱼儿出?熏微风燕子斜。”杜甫的《水槛遣心》明显地写出春天的不可缺少的特征。柔软,带有几丝新鲜气息的风,已悄悄掠过大地的肌肤;可爱、机灵的燕子已在电线上动人地唱着歌,聆听着这首大自然的春之歌,试问自己心目中的春难道不与此情景相吻合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液,润物细无声。”

天空中又下起了微微的小雨,然而这并没有扫了我的兴致。瞧!河面随着风泛波纹,朴素而又不失诗意;河边的杨柳条已脱去了枯老的外衣,换上了青翠的新装。低头看见刚刚冒出头来的小草被雨沾湿的样子,惬意极了!

我淘气地游走在湖的岸边,不时地东张西望,享受着大自然赋予我的珍贵的宝藏,小心翼翼地踱着步,生怕一不留神让这些可爱的小草葬送了新生命。

雨点打落在我的头上,雨水顺着头发滴落下来,全身都湿漉漉的,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在心思飘逸的时候,我被我的好玩伴惊醒了,任他们手舞足蹈,叽叽歪歪地说着,我一句也听不懂,可能是我还沉醉于这春天的情调中吧!

烟雨蒙蒙,虽然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着,我已和我的伙伴们玩了起来。我们蹲在岸边,用手轻轻触摸着河的脸,感受到了一丝丝凉爽,不知是他们其中的哪一个,用水泼得我更湿了。我当然不会认输,双手捧着水泼你泼我,大家的脸上早已洋溢出幸福的微笑。突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拼命拍打水的样子,惹得我们笑得满地打滚。原来河水是不深的,只有一米左右。他傻傻地挠着头说:“呵呵,真是虚惊一场!”与此同时,前仰后合的我们笑得眼水都溢满了眼眶,也不知是哭还是笑!

这种童声童气,银铃般的笑声不正是怡人春天的绝妙伴奏吗?

等待春天

春天真好。

早春的散文篇三:赏析朱自清的散文《春》

4赏析编辑

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

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

5词语解释编辑

【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

【酝酿】yùn niàng: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mài nòng:本意为“炫耀”,含贬义,在本文中指“显示,展示”,属于贬词褒用的用法。

【婉转】wǎn zhuǎn: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黄晕】huáng 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托】hōng tuō: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

【舒活】shū huó:舒展,活动。

【欣欣然】xīn xīn rán:欢欢喜喜的样子。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花朵繁茂叶子鲜嫩,形容美好的春色。繁花:花朵繁茂。各种各样的花。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抖擞精神】dǒu sǒu jīng shén:振作精神起来。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比

早春的散文

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赶趟儿】gǎn tàng er: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落地】luò dì: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花针】hua zhēn:绣花用的细针

【一年之计在于春】yì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古谚。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及早考虑、安排。古谚中还有"一天之计在于晨"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说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chuī miàn bù hán yáng liǔ fēng:“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短篷:带篷的小船。杖藜:用藜做的拐杖。藜,植物名。杏花雨:杏花开放时节的雨,即春雨。杨柳风,指春风。杨柳发绿的时候,春风吹拂,枝条飘动,是人格外感到风的柔和,所以说"杨柳风"。

7主题归纳编辑

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8写作特色编辑

1.诗情与画意相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3.语言简洁、明朗。

4.多处运用了拟人手法。

9文章结构编辑

盼春(1)(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绘春(2~7)

春醒图(2):春物醒春

春草图(3):春草报春

春花图(4):春花争春

春风图(5):春风唱春

春雨图(6):春雨润春

迎春图(7):春人迎春

颂春(8~10)

娃娃(8):新

姑娘(9):美

青年(10):力

(未来:美好)

10文笔特点编辑

一、语言具有诗化。

由于朱自清是诗歌出身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仍满贮诗意,所以他的散文文笔清秀、富有真情、极具感染力。本文读来让人感到平常之词飘逸着优美,平淡语言洋溢着深情,就是本文诗一般的语言所起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春》里的春天万物也富有感情,诗情与景物和谐地交融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诗歌抒情色调,把读者的心沉醉在美妙的春的世界。

二、语言通俗浅显。

朱自清散文语言并不特别华丽,也不用什么特别绮丽孤拗的词语,而是具有清新朴实、口语化的特点,使文章平易好懂。他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写出优美的散文的特点,在《春》中非常明显,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都是从口语中来,文章自然很浅显易懂。

三、善用修辞。

《春》一文使用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在描绘景物特点时,运用拟人有利于体现作者的情感,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春》中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而大量使用排比,又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人们诵读。

四、大量使用叠音词。

《春》中大量使用叠词,既能形象刻画事物特点,又富有朗读节奏感;即使全文行文活泼欢快、充满诗情画意,又能增加朗读时的情韵。

总之,《春》表现了诗情与画意的结合,表现了美丽春景与作者欢愉之情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富有魅力的朱自清散文语言起着很大的作用。

11主旨大意编辑

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用诗的笔调描绘着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憧憬未来的思想感情。

12教学参考编辑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

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虚实结合。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予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相关热词搜索:早春 散文 早春二月散文 名家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