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运河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大运河篇一:初中记叙文阅读1 大运河之首的凝思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B,C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AC,则ABAC?的最小值为( )

?

?

??

1

41B.?

23C.?

4D.?1

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OB,OC表示其它向量。

????

2.找不出OB与OA的夹角和OB与OC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OB,OC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2??2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由AB?AC得,(OB?OA)?(OC?OA),因为

??????

,所以有,OB?OA?OC?OA则OA?OB?OC?1??????

AB?AC?(OB?OA)?(OC?OA)

???2????

?OB?OC?OB?OA?OA?OC?OA

?????OB?OC?2OB?OA?1

????

设OB与OA的夹角为?,则OB与OC的夹角为2?

??11

所以,AB?AC?cos2??2cos??1?2(cos??)2?

22

??1

即,AB?AC的最小值为?,故选B。

2

?

?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

AB//DC,AB?2,BC?1,?ABC?60? ,动点E和F分别在线段BC和DC上,且,????????????1????????????BE??BC,DF?DC,则AE?AF的最小值为.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

????????????????运算求AE,AF,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AF,体

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

????1????????1????

【解析】因为DF?DC,DC?AB,

9?2

????????????1????????1?9?????1?9?????CF?DF?DC?DC?DC?DC?AB,

9?9?18?

29 18

????????????????????AE?AB?BE?AB??BC,????????????????????????1?9?????1?9?????????AF?AB?BC?CF?AB?BC?AB?AB?BC,

18?18?

?????????????????1?9??????????1?9?????2????2??????1?9?????AE?AF?AB??BC??AB?BC??AB??BC??1????AB?BC

18?18?18?????

??

211717291?9?19?9?

?????? ?4????2?1?

cos120??

9?218181818?18

?????212???29

当且仅当. ??即??时AE?AF的最小值为

9?23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的焦点F?1,0?,其准线与x轴的

?

交点为K,过点K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FA?FB?

?

?

8

,求?BDK内切圆M的方程. 9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1),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K??1,0?,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则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A?x1,y1?,B?x2,y2?,D?x1,?y1?, 故?

?x?my?1?y1?y2?4m2

整理得,故 y?4my?4?0?2

?y?4x?y1y2?4

2

?y2?y1y24?

则直线BD的方程为y?y2?x??x?x2?即y?y2???

x2?x1y2?y1?4?

yy

令y?0,得x?12?1,所以F?1,0?在直线BD上.

4

?y1?y2?4m2

(Ⅱ)由(Ⅰ)可知?,所以x1?x2??my1?1???my2?1??4m?2,

?y1y2?4

x1x2??my1?1??my1?1??1又FA??x1?1,y1?,FB??x2?1,y2?

故FA?FB??x1?1??x2?1??y1y2?x1x2??x1?x2??5?8?4m,

2

2

则8?4m?

??

??

84

,?m??,故直线l的方程为3x?4y?3?0或3x?4y?3?0 93

故直线

BD的方程3x?

3?0或3x?3?0,又KF为?BKD的平分线,

3t?13t?1

,故可设圆心M?t,0???1?t?1?,M?t,0?到直线l及BD的距离分别为54y2?y1?

?-------------10分 由

3t?15

?

3t?143t?121

? 得t?或t?9(舍去).故圆M的半径为r?

953

2

1?4?

所以圆M的方程为?x???y2?

9?9?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5

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的交点为Q,且|QF|=4(1)求C的方程;

(2)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2=4x.

(2)x-y-1=0或x+y-1=0. 【解析】(1)设Q(x0,4),代入

y2=2px,得

x0=,

p

8

8pp8

所以|PQ|,|QF|=x0=+.

p22p

p858

由题设得+=p=-2(舍去)或p=2,

2p4p所以C的方程为y2=4x.

(2)依题意知l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的方程为x=my+1(m≠0). 代入y2=4x,得y2-4my-4=0. 设A(x1,y1),B(x2,y2), 则y1+y2=4m,y1y2=-4.

故线段的AB的中点为D(2m2+1,2m), |AB|m2+1|y1-y2|=4(m2+1).

1

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2m2+3.

m将上式代入y2=4x,

4

并整理得y2+-4(2m2+3)=0.

m设M(x3,y3),N(x4,y4),

则y3+y4y3y4=-4(2m2+3).

m

4

?22?

2故线段MN的中点为E?22m+3,-,

m??m

|MN|=

4(m2+12m2+1

1+2|y3-y4|=.

mm2

1

由于线段MN垂直平分线段AB,

1

故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

211

22从而+|DE|=2,即 444(m2+1)2+

??22?2?2

?2m+?+?22?=

m???m?

4(m2+1)2(2m2+1)

m4

化简得m2-1=0,解得m=1或m=-1,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三、考卷比较

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题型分值完全一样。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散文大运河篇二:赞美家乡的散文

我和淮安有“三情”

不曾在此仰望到巍峨的群山耸立,也未曾沐浴到满盈的沧海浩然,心灵触及到的是“淮楚的悠悠古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四方之志”。

在淮安,异乡异客,于我而言,是很真实的写照,却有着独特的幸福。黄昏十分,正是下班归家的时候,送走了一批批同事之后,偌大的院落里,小鸟在庭院中央觅着食,偶尔三两只成年猫映入眼帘,显然已经步入了初秋的季节,三伏天过后的余热还在发作着,将落未落的泛黄树叶还在挣扎着,独自住在乡政府里,微微多了点悲秋的情愫。然而,心中却如明镜般敞亮的是,我必将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坐在桌前,望着窗外,情到深处,笔开始在手里挥动起来,述说着这份独特的幸福。

一个外地的孩子,离开了母校,远离了家乡,冥冥之中,感受到了淮安人的温暖。吃饭的时候,会发现碗里的饭菜都是满满的;下雨了衣服来不及收,到宿舍的时候会发现早已被挂在了门口;在外迷了路,热心的大伯大婶就差点儿把我送到家;村里的老干部们会耐心的用我能听懂的话语讲述村部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乡里,生活中,我就是大家的孩子,谁都疼爱的孩子。属于淮安人和我的,这份亲情将亘古流长。

偶尔闲暇时,独自徜徉在大运河畔,古老的建筑默默地挺立在河岸两旁,就像赤胆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千万人的智

慧结晶,古色古香的砖墙瓦,檐牙高啄,棱角分明,恢宏的气息散溢在空中,不愠不火。沿河走来,柳枝在清风中翩翩起舞,老者在岸边欣然垂钓,暮色在潺潺的流水中悄然而至,最后那一抹余晖还缠绕在云际舍不得离去,舍不得这条孤寂的河,舍不得在河面交相映错的美丽。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闪烁的霓虹,独自品尝着古城的温文尔雅,享受着异地的风土人情。属于淮安城和我的,这份友情将万古长青。

工作之余,心灵与身体,回归到了自己的那个小家,一个与内心最深处契合的地方,给了我归属感,就像婴儿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是那么的情有独钟。假日里,时常会细心的装扮一下这块自留地,买些字画挂在墙上,再养些花草,让它有家的感觉,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沉下来,默默地去付出,也就能真正地扎根到基层中来。属于淮安小屋和我的,这份恋情将地久天长。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内心深处,早已满怀着感激之情,在这片热土上,我会珍惜所拥有的,这独特的幸福。

散文大运河篇三:卞传忠和他的散文

卞传忠的散文,所写所记所表达的大都是他的人生阅历和艺术追求。他总是在努力地挖掘生活中的情感和启示。这是他追求真、善、美,体验艺术,度量人生,渴望达到某种较高人生境界的表现。他写诗文,编诗集,办诗社,彰显着他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他努力追求的,是活得干净、纯粹,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有旧文人风骨的写作者。

――《威海文艺》执行主编 张洪浩

卞传忠,祖籍山东省东平县,大学文化。1972年应征入伍。1999年在正团上校职位上转业至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1996年被评为“威海市首届十大藏书家”。2004年在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发起成立“清逸诗社”并被推为社长。有数百篇诗歌、散文发表,著有诗集《瓣瓣心香》、散文集《帘外柳韵》并主编诗歌合集《清逸诗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威海文学》报社副社长。

卞传忠散文小辑

威海“小西湖”

威海城区东南十余公里,崮山南侧的山涧里,有一大片清幽的水域,素称崮山水库或曰崮山库区。它连绵十多里,山青水碧,静谧幽深,一派江南山水的景象。

这是20多年前部队驻训其地时留下的印象,也曾作诗为纪:

威城东南十里遥,崮山库区碧涧绕。

山青坝白水悠悠,堤绿花艳路迢迢。

遥想当年军民曲,深谷奋战建闸桥。

建设环保两相宜,始得灵山秀水娇。

这么多年了,这片幽静的水域到底怎么样了,我时常惦记着它,猜想着它,憧憬着它。一次,我和《威海文艺》执行主编张洪浩饶有情趣地谈起它,心有灵犀,我们都想去看看。

2005年9月18日下午3时许,我和洪浩先生、洪斌好友驱车前往。车沿海滨公园路至崮山右拐500米,仅20多分钟的车程就轻松地到达崮山水库。停车后,我们仨漫步库坝,悠哉乐哉地向高大的溢洪闸走去。

夕阳落照之下的崮山水库,周边青山林立,波光粼粼。长长的绿堤,乳白色的石坝,清亮亮的细沙路,青草簇拥迤长回转。偌大的水域,清幽恬谧,碧波漪漪。临水一带果园相连,绿草成茵。真个是青山伫立,绿水环绕,“满目青山夕照明”啊,我们边走边聊。

在此之前,由资料得知:崮山库区跨温泉、崮山两镇,由五渚河的东西两大支流于温泉汤西村汇合注入,在五渚河之中游的崮山南侧筑坝拦水而成。1983年7月始建,翌年7月建成。总库容266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90.3平方公里。大坝长385米,高20.3米。混凝土防渗墙基础。溢洪道设有四孔10×6米平面钢闸。附属建筑2500平方米。是城市供水兼农田灌溉综合工程。设计日供水量2.5万吨,灌溉面积1.2万亩,是当时县级威海市城市用水的主要供给地。

说话间来到溢洪道钢闸跟前,立于堤坝之上,举目望去,五座郁郁葱葱的山,欢心携手将库区环抱。青山绿水,心旷神怡,我俨然以主人的身份像军人那样地介绍开了――

我们所站立的这个水库大坝:正西方是青山顶,它呈南北走向,长0.6公里,主峰海拔229米,相传旧时山上杂草丛生,一片青绿,故名青山顶,又名凤草顶;西南是冰石山,长1.2公里,主峰海拔高173米,山上青松茂密,山顶有一块巨石,夏季石上流水,冬季石上结冰且晶莹醒目,故名冰石山;南方近方位是仙人窗,呈南北走向,长1.5公里,高153米,山上松树、柞树相间,繁茂无比,旧时统称崮山,清道光《荣成县志》载:崮山,城西70里,山壁有石窗方丈余,名仙人窗,下有仙人足迹,杖痕在盘石上而故名仙人窗;正南远方位是佛爷顶,东西走向,长1.5公里,

主峰海拔298米,山势陡峭,多松树、柞树,岚木茂密,因旧时山上有一石砌的佛爷庙而得名;东南近方位的乔麦顶,呈南北走向,长1.5公里,主峰海拔153米,因山呈三棱形,状似荞麦,故名。这五座看似毗连成脉的山,像条青色的巨大盘龙:青山顶是龙尾,冰石山是龙腰、仙人窗和佛爷顶是龙颈,树木旺盛的乔麦顶是龙头,各部位有机结合,生气勃勃地盘卧于五渚河中游之上,把库区这泓碧碧秀水搂在了胸间,彰显出灵山秀水的飒爽英姿。

当我们经水库东堤走进深山,探完水穷处返回大坝,再环视库区时,三个人竟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同样一个新奇的感觉:――这个十里库区,真像杭州的西湖。现在只是个雏形,将来就是威海的“小西湖”。这个“所见略同”和“不约而同”使我仨会心大笑。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找西湖和“小西湖”这两个湖的对应之处了――

杭州西湖是北、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威海“小西湖”同样也是从西北到东北,三面靠山,一面临近居民地。

杭州西湖被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抱在怀里;威海“小西湖”是被祖国的海洋捧在了胸上。 杭州西湖的孤山,将西湖分成了里湖和外湖;威海“小西湖”的石甲山将“小西湖”也分成了西湖和东湖。

杭州西湖中有两条土堤,即西边的苏堤和东北面的白堤;威海的“小西湖”也有西堤和东堤两条堤且西堤酷似苏堤。

杭州西湖有孤山、阮公墩、小瀛洲、湖心亭和三潭印月五景风雅;威海“小西湖”有碧涧流水之中的“五渚竞辉”。

西湖和“小西湖”水域面积基本相当。还有,还有??

我们且走且议,笑谈好一阵。兴奋之后,忽然有了几分惆怅和希冀:惆怅的是西湖和“小西湖”虽有酷似之处,但有天壤之别。西湖是文化湖、文明湖、旅游湖、效益湖,是祖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而“小西湖”仅仅是个雏形,还十分荒芜。缺少文化,缺少规划,缺少投入,缺少开垦和管理,自然就缺少效益。希冀的是,快快地有慧眼识珠者,快快地投资搞建设,快快地培育出胶东大地上的明珠,开拓出人们休闲的精神乐园。

热切的希望,催生了美妙的设想:

“那边,应该沿水际建防浪堤和石栏长廊。”

洪浩先生讲:“说的极是。”

“这边,需要建个渚上亭榭。”我忙说:“这样最好!”

??

如此这般,越说想法越多,越说兴致越高。身旁的洪斌好友笑问:“你们这是书记、市长现场办公吗?”

??啊!我俩相对而视,然后大笑起来了。

榆树青青

叔家四弟传贵,自乡下来,我俩久别重逢,喜不自禁。在品茶叙旧中,当话锋触及到男儿成事何为先时,他沉思着坚定地说:

“二哥,我觉得男儿做事,恒心为先。有了它,大事可成;缺了它,诸事皆废。你信不?我一直认为,咱家院外水坑旁那棵被你捋直的大榆树,就是一个明证。”

一句话,拨动了我记忆的神经。

三四十年了,那是一个春天,一个种树的季节。不知是谁丢在大街旁一棵榆树苗。树苗弯曲细长,根须较短,又没有老娘土,呈干枯状态。可能是因为其躯干不直无望成材,加之干枯的样子难以成活而被丢弃的。我与传贵放学回家的路上拣了它,回家后就照着大人植树的办法,在院外水坑旁边挖了个坑,栽上了树苗。我往坑中填满土,又提一提,耸一耸,用脚踩实,再填满土,然后在小树周围筑了个穴,浇足了水。

大概是水分充沛的原因,也可能是小榆树命大的缘故,几周之后,小榆树竟变得干青青、枝

碧碧并长出了嫩绿的枝芽。我们是欣喜的。可那树苗细长弯曲呈“s”状,像个罗锅腰老头的样子,未能博得大人的认可。大人几次讲:“不会成材,拔了吧!”我们可不忍心,尤其是我。心里怜悯得很:一是觉得人家好不容易活过来了,好孬是一条性命,我相信它是条有感情的性命;二是觉得榆树是树中君子,浑身上下都是宝――榆树干可制作器具,榆树皮、榆树叶和榆钱都能食用,并在生活困难时期曾接济过人们的生活,救人们于饥饿之中。我始终记得生活困难时期,母亲把榆树皮碾成面做的窝窝头,用鲜的或干的榆树叶做的稀饭,用榆钱做的馒头,粘粘的、甜甜的,真乃饥饿中的美餐。对如此有功之臣,心存感激还来不及呢,怎忍心弃之杀之?于是就套用大人常说的“林大自有歪歪树”的话,来求大人对小榆树丑陋的容忍;用大人“树大自直”的逻辑为说情的依据,求大人给小榆树留一条能自新的生路。苦口婆心地纠缠,小榆树的生存权得到了,但如何才能“树大自直”还是煞费心思的。

在我的心灵里,有一种凄楚的见证:在祖辈、父辈的有些老人中,他们的腰板原是很直的,甚至是挺拔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生活担子的加重,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腰肢渐渐地变弯曲了、驼背了。个别老人变成了“弓”形,成了不可改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我想啊,这些老人是日久年深,积劳所致,是一种渐变的无奈的过程和结果。他们能渐渐地由直变曲,而小榆树尚(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散文大运河)且年轻,树干才有拇指肚这般粗细,为什么不能助它一臂之力,使其慢慢地由曲变直呢?我想试试。

我在小榆树身旁插一直长木棍,将小榆树底部的弯曲处,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慢慢捏平,捋直,用旧布条缠裹固定于木棍上,再用小绳系住,上端向弯曲的相反方向拉,拴在另一棵树上。我不敢捏捋得太多太快,生怕伤筋断骨酿成弄巧成拙的结果。待第二天、第三天清晨起床后看小树的时候,见它依然枝青叶绿,无任何痛苦的表情,我也舒心了,踏实了。于是每天傍晚,我就依样葫芦般地给它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体形矫正,直至小树变得笔直坚挺为止。而小树也总是每每配合治疗默契,且精精神神地挺过了第一年。第二年它长成锤把般粗,第三年便长成了铣杠般粗,个头也有二三米了,且了无整形的痕迹。第四年夏天,当我给它拔掉木棍、解去绳索时,见它岿然挺立于水坑旁,是那样的婆娑多姿,迎风摇曳,哈哈地笑个不停。我真陶醉了,仰视着经我的手挺直长高的小树,喃喃低语:小榆树啊,你是因风吹而摇,还是因我来而笑?你是为你的康复欢歌,还是为我成真的梦想祝贺?我多希望你永远这样青青、茁壮成长啊! 小榆树走上了健康成长的征途,就自然免去了我整日为其提心吊胆的焦忧。嗣后,我只是偶尔给它浇浇水,别的则漫不经心了。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又是五六年过去,我与小树都在悄无声息地成长。1972年冬,我高中毕业时应征入伍,来到这黄海前哨的威海,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77年夏天,当我第一次探亲,穿着一身崭新的的确良军官服,站在小榆树面前时,今非昔比,境况大不一样了。 它已成参天之躯,身粗小抱,头冠盈丈,伟岸英武,笔直挺秀地立于骄阳之下,洒一大片的阴凉,我的父亲坐在阴凉里,欢心地与邻居们谈笑,其声朗朗,好像在祝福我成真的梦想??我也如痴若醉般地收获着从未有过的欢畅。

又是多年过去,我的父亲以84岁的享年作古,那棵榆树也不知啥时做了谁家的新屋栋梁。对此,我已经淡忘了。四弟传贵重新提起,使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期,想起了学生时期的朋友,也想起了那棵青青的榆树,我愿它永远青青。在记忆旧事往景之时,也惹出我无限的惆怅。看看传贵那张俊毅的脸和那般认真的样子,我油然生出一些联想。

传贵,在我们家叔兄弟七个中排行第六,在叔家四个兄弟中最小,被称之为四弟。他几乎和我同时入学,后因年龄太小,大人怕他用坏了脑子,便主动地蹲了一级,故随我之后,一级级撵着我上。他天资聪慧,秉性耿直,不随流俗,遇事总有自己的见解。我和他及同族又同年级的侄子卞恩生,三个人有着特殊的情谊。学习上有“卞氏叔侄仨“的说法。到了高中,此况尤甚。传贵一直是学校公认的数学尖子,许多难题、怪僻题,他都能解得出,解得快,且常有多种解法,同学们多有不及;卞恩生则是化学尖子,物理也学得特棒,脑灵手巧,能搞出许多小发明之类的

东西,同学们信服之至;我则偏爱语文和政治,一直当班长和团支书,高中时期的作文,篇篇都被列为语文老师推介讲评的文章。就是这样的三个人:一个是数学犹善,一个是化学独秀,一个是语文见长。“卞氏叔侄仨”很是风光了一阵。可惜当时大学不招生,我们的大学梦成了泡影。恩生过早地当上了老师,至今没有走出那个乡。我与传贵先后从戎,他当了汽车兵,曾一度调机关帮忙,才华初露端倪,在酝酿提他干部时,他硬是看不惯所处的环境,不愿委屈自己,毅然退伍还乡,跑了多年的长途运输,因时有大脑昏沉病症而长期闲居在家,每每想到他,我便有说不出的同情与惋惜。

在我们大家庭的叔兄弟七个中,叫我最佩服的大有家兄卞传禹。他不足五岁就上学,学习刻苦,毅力超人,是“文革”前老家十里八乡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是一个执迷于教书育人的人,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小有传贵。他智商高,秉性好,至理又忠诚,但发展不够理想。是宁折不弯的性格,是天公不作美,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使他怀才不遇,整整埋没了一个人才???

茶越喝越淡,心越靠越拢。四弟传贵意味深长地诉说着我们相处时的欢欣和离别之后的思念;如数家珍般地提起那些对我俩有重要影响和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他见我忽然有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便问:

“二哥,这些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赶忙应声。

但我心里明白:他说的那些事,提起的那些好人,都是掷地有声,句句都印在我心里,个个都震撼我的心灵。只有平素常念的那句古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此时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书家本色是诗人

在飘散着浓郁茶香的书房里,我端详着案头一本刚刚增添的《李守白诗集》:封面的基色是绿白分设,典雅清新。绿的是一丛作者自家门前清翠欲滴的顶天修竹;白底上是一帧书坛泰斗启功先生仙风道骨的题签,落款别致,印章生辉,显示出这方世界是黑、白、绿、红相间,幽雅和谐,生机盎然。封底稚朴鲜红的“下里巴人”钤印,使人油然生发出“阳春白雪”的联想。轻展看来,图文并茂,清气扑面,入眼诗行掷地有声,读来唇口生香。

守白先生,1938年生于泰山脚下的东平湖畔,副研究馆员,省书协会员,省书刻协会理事,县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他是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我学习诗文书法的业师。虽然我从军来威海,离开他身边多年了,但我晓得在全省,尤其是在故乡泰安和东平湖畔,他可是耳熟能详的书法家。曾连续出版《东原颂》、《心画心声》诗书集、《李守白诗草》和《李守白书法作品集》。眼前的这本哲理深邃、诗艺精湛、设计别致的《李守白诗集》是他近50年所存诗词(部分诗词文革中被毁)的集成。“退”而不“休”的他,支撑着并不健壮的身板,用燃烧的激情,以诗词、书法歌颂着党和人民,讴歌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文变化,在诗海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砚田中昼夜辛勤地劳作,洒下了串串汗水,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省市媒体多次做过专题报道。人们一提到他,就自然而然地冠以书法家,但作为弟子心目中的恩师――李守白先生,他的骨子里,他的性情中,他的本色仍然是个诗人。 在故里,我最初听说李守白先生的时候是1966年的春天,那时我刚上小学五年级,听到我两位当教师的兄长谈话,说是李守白老师这个人,德才俱佳,四五岁能背好多诗,八九岁便会作诗,若是经济条件许可,再继续深造的话,他既能做官也能当学者诗人。那时不知“学者”何意,诗人是什么意思倒是晓得的。自此,就萌生了想见见这位诗人的念头。是年5月,《5.16通知》下发之后,文化大革命的风声愈来愈紧,直到半停课,停课。那时,一有脱身之机,我们要好的几个同学,就跑到离家三四里地的东平八中去,撂下草筐去看人家打篮球、玩单双杠什么的。一天,我被一个拿着毛笔蘸着红黄广告色写黑板报的人所吸引,他那样驾轻就熟地悬臂写下“金

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鲜红的字迹,再用黄色相衬,即现立体之感,又生妩媚之态,煞是活脱好看。当一个年长的人喊“守白老师”――他应声时,我豁然惊喜――见到了一个早想见到的人。嗣后,我就经常地跑进八中,球是不看了,专门看他在黑板上和宣传栏里写标题和画插图,看他在水泥墙上画毛主席像;甚至在窗外偷窥他在教导处里刻蜡纸。感谢天公作美,考入八中之后竟然做了他的学生,每天一节的语文课,听得我心折不已。最使我心慕的不是他那一手漂亮的板书字,而是他那讲话的韵律美、文学味和诗味。受其影响,入校不久的我,竟然也写出了平生第一篇散文诗――《再见吧,老同学》,用以欢送即将离校的二级同学。文章交到语文教研组后的第二周,我怎么也想不到守白老师将其文用毛笔抄在三张大红纸上,赫然贴在了宣传墙上。一时间,众多的同学到处打听:谁是卞传忠?就在这种气氛中,我应召走到了守白老师的办公桌前,开始了第一次正面交谈。他表扬了我的那篇文章,又送给了我一份《文汇报》副刊,并将其“笔会”栏目中的文章,分析着讲与我听,其情殷殷,其意切切,没齿难忘。从此,我们便开始了历久愈深的师生交往。

我时常想,是故乡的人,故乡的泰山,东平的湖光山色,处处惦记着守白先生;守白先生心里也时时惦记着他们。要不,50多年来,他怎么会那样地殚精竭虑,如痴如狂地用诗讴歌他们呢?!

正是因为他,1958年《山东民歌选》才第一次以诗的形式――《东平湖渔歌》来表现东平湖的美好与变迁,也是建国后东平县第一个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的人。从那至今已46年过去了,那琅琅上口的清词丽句,还有不少的湖区渔民吟唱――

东平湖来好风光,碧绿湖面荷花香。

平明如镜银光闪,菱角蒲草满湖塘。

鲤鱼群群穿梭过,鸡头米叶飘湖上。

双浆划破层层浪,渔民撒网捕鱼忙。

??

诗之妙道,资质聪颖,学崇渊博,品尚真情。守白先生三者兼善,诗思敏捷,学养深广,情愫富甲,更有勤奋精神提供了成就好诗妙词的保证。他对祖国河山,尤其是他对家乡的东平湖极富深情,对巍巍泰山极为尊崇,能从对它们的挚爱中开凿出幽邃的诗意。19岁的他《登泰山极顶》就有高亢之声:“高秋振衣到极巅,云海滔滔飘欲仙。山登绝顶峰为我,昂首又见一重天。”60岁的他《喜迎香港回归》更有豪迈之情:“喜迎香港回故里,百年耻辱尽雪洗。五岳三山扬笑眉,明珠碧海焕英姿。萧萧米旗落地下,猎猎赤帜固国基。台澳同胞早归来,神州高歌唱统一。” 有人说“人即是诗,诗即是人,作者本人就是他的诗歌;诗歌本身就是作者本人”。也有人讲“真正的诗是诗人的灵魂;真正的船是造船者”。守白先生就是一位诗如其人、诗情满怀的时代歌者。我非常佩服作家郭云策在序言中说的“守白先生有一颗和着时代脉搏跳动的心,近400页洋洋大观的诗集中,共和国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几乎都能听到反响”。个中原因就是他有丰富的灵感,深广的学识,加上勤奋的精神,自然就创造出较高的产量。好诗配上好字,神完气足,情酣意畅的书法,更加使诗的精神得到了高扬。

他,诗书合璧。诗,是书家的诗,诗中有书情;书,是诗家的书,书中含诗意。近些年,多次办个人诗书展,出个人诗书专集,精品层出,硕果累累,步步登高。在他的诗书作品里,诗书是天合之妙,不离须臾,不知道是诗融入了书,还是书融进了诗。我曾问询:“这么多诗词自书墨迹,你是先想到书法,还是先想到诗词?”他沉思着回答:“先有诗,后有书。诗出书助,诗中有书,书中有诗。书绘心画,诗发心声,心声乃人生??”可见,其骨子里,还是诗。他自幼便有诗书情结,在他年近古稀的今天,我觉得他这个“诗书”情结的顺序依然如故。诗是统帅,领军在先,书紧紧相随,推波助澜,在服务光大诗的同时,自然形成了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现实。他是在文学的滋养下,激情生发了诗思,诗思成就了诗意,诗意锻铸了诗魂。他的生活,他的举止言行、

相关热词搜索:大运河 散文 有关大运河的散文 大运河文化征文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