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改革:新形势下的农村成人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面临机构调整、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方法脱离实际的现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因此,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从教育观念、办学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关键词:适应;改革;农村成人教育
  
  一、加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调整充实农村成人教育资源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既要担负起培养新型农民的重任,更要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职能,统筹规划,对本地区范围内各类职业学校,提供规划、指导服务,实行农村职教资源的整合、统筹,促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既要发展面对农村的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重点办好中等职业教育。要更新农村职业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城市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城市职业学校积极吸纳农村生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农村初级职业教育的实施,可以依托乡镇现有中小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其他教育资源,与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紧密结合,以教学促普及,以普及促教学。农村中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县、市职业教育中心与高等院校可以从股份制的角度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职教体系,还可以探讨对职业学校实行兼并、租赁和托管的形式,使一批农村职业学校的资源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克服高等职业教育“普通化”的错误倾向,把它纳入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开通职高升高职的直通车,扩大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并且不限于专科层次。
  
  二、明确目标。调整方向,创新农村成人教育体制
  
  (一)各级职业学校应发挥办学与资源优势,明确目标,创新思路,与时俱进,探索农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与地方市、县组织部合作举办农村党员干部脱产大专班,招收农村党员、农村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采取“培训+学历”的培养模式,为农村培养“观念新、技能强”,“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悉基层领导科学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干部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层次和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围绕培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机制。推行“定单式办学”,做到“以需订培”,农村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农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农民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校村联合”、“校户结合”等办学模式。根据农时和农村经济实际设置教学阶段,可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员取得规定学分后,颁发学历证书。还可尝试取消招生的年龄、届别限制,实行春秋两季,一年多次招生,主动适应农民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兴办农民需要的职业教育。
  
  (三)在培养目标上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增强农村劳动力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移能力,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的要求,改造和优化农业类专业,积极开设适合农村经济和农民发展的二、三产业的相关专业。
  
  三、调整办学结构,拓展办学空间,丰富农村成人教育办学形式
  
  (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的广大农民,涵盖面相当广泛,包括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宽培养对象范围,将复员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和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志愿到农村工作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等纳入培养培训的范畴,使农村各类人才逐步发展壮大,共同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按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培训的类型、规格、层次,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制订招生培训计划与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二)面向社会、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工作。开展各种中、短期培训,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农村实用知识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就业岗前培训l等,开展“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技术推广员培训”、“农民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企业家创业培训”、“农村能工巧匠培训l”、“农村各类干部培训”等。主要培训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服务产业、创新机制,注重针对性、带动性,突出实效性。积极与各相关部门联系,承办“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工程”等培训,培养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举办校外课堂。一是开办“田间课堂”。学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选派专人在农民方便的任何地点设置课堂,甚至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现场示范,让农民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二是开办“流动课堂”。为了方便农民就近培训,开通“科技培训直通车”,以巡回课堂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服务。配备电视、多媒体等设备,以及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图书、光碟等技术资料,进行生动形象的视频培训,配合培训教师的答疑,使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术。三是开办“咨询课堂”。为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地咨询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利用农业科技服务咨询电话即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高效率地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开办“空中课堂”。由专业教师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科技发展情况,开发培训课件,特别是乡土课件,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农业教育培训频道,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的需要。同时利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远距离的教育培训。
  
  四、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一)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围绕农村发展需要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统筹安排培养计划和专业设置,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课程设计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教学方式体现探究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 课程设置:模块教学模式
  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课程按模块教学模式安排,如通识模块、专业培养模块、专题讲座模块。通识模块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内容,专业培养模块为专业技术内容,学员根据个人实际按专业方向打包选课,除通识模块外,再选择专业培养模块课程。同时建立健全能力本位教育评价体系,鼓励学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2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技术实践与社会实践。通过专业技术实践,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使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尽量采用到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使学员参与生产加工与基本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社会实践应强调深度与成效,通过观察测量、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交流研讨、专家咨询、论文写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学习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达到边学边用,学而有用的目的。
  
  (二)活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针对培养目标和学习特点,采用灵活、高效、开放的教学方式。一是积极引导、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鼓励、启发诱导,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答疑,鼓励学员遇到难点和技术难题时,主动找老师请教,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二是以学科为依托,采取问题式教学、专题性教学,突出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着力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把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对学科知识的价值认识。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新形势下 农村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