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水平和能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从体制和实践上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农村地区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等条件相对滞后,农民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生活习惯也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这就注定了农村成人教育既有成人教育的普遍规律,又有其自身的许多特征。
  1.教育对象数量多,年龄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全国有80739万人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63.91%,而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占80%以上。很显然,这一低文化层次群体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极不相称。因此,教育形势严峻,教育任务艰巨。
  2.工学矛盾突出
  农村居民分散杂居的特点给集中培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力投入为主,成人学习和农事活动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定期施教在农忙时期是不现实的。
  3.教育内容落后单一,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内容多以传统型农业技术为主,尽管也陆续增加了“两高一优”栽培新技术、市场营销等新内容,但传统种植养殖课程仍是重头戏,多年来教学内容没有大的突破,缺乏新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加学习的多为农民中较优秀的成员,陈旧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早已不适应农村的实际情况,很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现代化相适应。这些情况导致许多教育对象产生了“学与不学区别不大”、“学多学少效果一样”的错误认识。
  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措施。
  1.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功能
  目前,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农民教育培训条件,有比较完整的教育培训网络,现代远程教育也初具规模。下一步,要加大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突出实用性、实效性、职业性和技能性;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法,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要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培训模式和方法。一是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科学确定培训对象、规模和内容;二是要坚持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订单”、“定向”等培训模式,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三是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实行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3.强化培训功能,提升培训档次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在组织,重点在培训,难点在就业。各级培训单位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省际、国际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要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技能培训、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如河南省邓州市教体局建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城镇用工信息库和就业跟踪资料库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4.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再就业培训。当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转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在职人员、转岗和下岗人员提供接受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二是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成人学校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保证每个成年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条件接受教育或培训。三是推进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的全过程,可以为群众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人教育的教育手段将会更加多样化。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对于进一步提升人口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齐心协力,树立科学发展观,找准定位,加快改革,使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水平和效率,在新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编 王鹏飞)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试论 对策 现状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