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主干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术语多等问题,导致学生敬而远之。本文通过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寻求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研究型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1-02
  一、语言学概论课堂教学现状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主干课程,位列于教育部规定的11门主要课程之首。它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由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性、基础性以及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指导性,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和教研中的重难点。但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困扰着该课程的教学,具体如下:
  1.由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而传统的课堂讲授对学生的接受规律关注不够,造成很多学生接受困难,感到听不懂;
  2.理论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具体的语言文字体验脱节,学生感到与自身不相关,没有用;
  3.当前学界比较推崇的一些语言学概论教材内容偏旧,知识理论框架没有与时俱进;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全国各地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所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深度研究和改革实践势在必行。
  我们曾对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语言类课程不如文学类课程有趣,因此课堂表现不够积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围绕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已逾200篇,如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厦门大学叶宝奎、复旦大学申小龙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呼吁进行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在积极探讨该课程的改革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长期一线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促使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用问题来引导,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因此我们把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语言学概论课堂。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引入
  研究型教学从18世纪开始就直接或间接地受人关注,20世纪初以后在杜威、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研究型教学得到广泛实施。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出台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型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要求。近年来,研究型教学也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积极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以研究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问题为中介,以研究为手段,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当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积极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是硕博士层级的教学,而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均在实践此教学模式。作为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我们也积极向他们靠拢,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
  1.研究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师首先要对任教课程有全面地认识。为此,教师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师深入切磋,了解学科领域内知识所属范围,同时教师积极关注业内前沿信息,教材及时更新,力争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导师。而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也成为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课程特点,从以下入手。
  (1)问题导入。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性强,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概念和术语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讲解中,贯彻问题导入的方式,根据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从现实出发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用理论知识来解答。
  比如我们在讲“词缀”时,语言学知识体系中,词缀有“前缀、中缀、后缀”,学生对汉语中前缀、中缀比较熟悉,这样课堂内容会变得很陈旧,因此我们会设计如下问题:“英语中有中缀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解决问题。在讲“语法范畴”时,我们会设计:“汉语中有格、数等语法范畴吗?”通过和英、法等语言对比,引导学生得出汉语中没有格、数等语法范畴。然后紧跟着引出如下问题:“那么汉语中用什么方法表示格、数这些语法意义?”通过对汉语具体语料分析。如“我们、我的、你的……”引导学生得出汉语中用词汇手段等方法表示这些语法意义,而不是像英语、法语等用词形变化手段来表示语法意义。再比如我们在讲词的结构时,会设计以下问题:“分析公主、司机、冬至”等词的结构。学生对常规的“国家、矛盾、日食”等词的结构掌握熟练,但是面对前面那组词,却不知所措,于是我们引导学生课下查资料,找出这些词的起源,进而分析词的结构。通过课下准备,学生终于知道,“公主”原指一种官职,指给皇帝的女儿主持婚礼,所以结构是陈述式。“司机”中的“司”有掌握、掌管的意思,因此其结构是“支配式”。“冬至”从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出发,是“冬天的极致,冬天最冷的时候”而非平常人所理解的“冬天到来”,因此其结构是“偏正式”。正是通过以上以问题为导入的方法,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析问题,既有语言学本体问题,又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如“不”和“没”、“再”和“又”的区别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越来越有兴趣。
  (2)现象分析。在语言学概论课堂中,有很多语言现象,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言现象。如:我们常说的“很男人”、“非常中国”,引导学生去分析为什么这么说?另外如最近流行的新成语“累觉不爱”、“男默女泪”、“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对于这些新鲜的语言现象,我们首先会引导学生收集语料,同时在课堂上分析。学生很积极,一方面准备大量语料,一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新成语的出现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反映。”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热词搜索:研究 语言学 概论 教学模式 课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