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观刍议(下)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x/huax201511/huax201511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x/huax201511/huax2015110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x/huax201511/huax2015110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x/huax201511/huax2015110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x/huax201511/huax20151101-5-l.jpg
  摘要:科学知识观是对科学知识论或科学认识论的总括,科学知识论或科学认识论则是科学知识观的基础和具体解说。知识观经历了近代、现代和后现代3个阶段,在现代和后现代阶段有不同的知识观同时存在。知识的复杂性包括知识的不确定性、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知识系统的复杂性。消除传统知识观造成的消极影响需要更新知识观、变革课程范式、重视知识的隐性因素、改进知识的教学。以知识的隐性五因素通俗解说知识的复杂性。
  关键词:科学知识观;科学观念;科学教育;知识的隐性因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03-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4 知识的复杂性
  说到知识的复杂性,可能有人不以为然:中学教的东西很简单,有什么复杂性!果真如此吗?请看下面的一道化学题:测得一容器中储存的气体含有33.33%的碳、66.66%的氧,试推测其组成。从组成数据看,气体中几乎不含有其他元素,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含碳42.9%,高于33.33%),另还含有二氧化碳(含碳27.3%,低于33.33%)或氧气(含碳为0,低于33.33%),解答很简单。倘若有学生回答含有三氧化二碳(刚好含碳33.33%),恐怕好多教师都要判错:不符合化合价规则,哪有什么三氧化二碳!可是,事实上三氧化二碳是存在的: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还原性比一氧化碳稍弱,是金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非但三氧化二碳是存在的,三氧化碳、四氧化碳、五氧化碳、六氧化碳等等,以及一氧化二碳、一氧化三碳、二氧化三碳乃至于氧化石墨烯等更复杂的碳氧化物都已经被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恰恰是教师错了。此外,有些化合物是非化学计量的,不符合定组成定律;氧化铜有时就是不能被木炭粉还原,氧化铁有时就是不溶于酸……这些事实表明,许多看似简单的知识,其实也蕴含着复杂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寓言故事“瞎子摸象”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科学探究有点像“瞎子摸象”;知识总是跟认知者相关,跟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探求过程相联系,因而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认知活动发生的情境关系。知识难于直接获取或传递给他人,不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掌握知识需要掌握知识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方面往往组织成系统形式),知识的运用也具有不规则性,要求应用更多的方法。
  4.1 知识的不确定性
  人们很早就开始追求确实可靠的知识。在古希腊,哲人们以一种先知先觉预设事物背后有不变的本质实在,确信这种不变的、确定的东西能为人的心灵智慧所认识,并建构一种逻辑论证的推理方式,获取这种本质实在从而获取确定性知识。他们不但通过对这种确定不变的本质的把握来认识纷繁变化的生存世界,而且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理性的方法论基础。近代的自然科学家强调通过经验概括来获取知识时,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确定性要求。由于通过技术获得了强大物质力量的证明,近代科学知识成为人类追求确定性知识的典范。这种成功使人们形成了这样的信念:世界和存在是由有限的普遍规律支配着的,是一个在整体上可知的系统,人们能够把握这些规律而获得有关这个世界的确定性知识。
  这种成功还促使人们倾向于用自然科学获取知识的方式来处理其他问题,乃至于要把一切问题都进行科学化处理,促使人文社会知识科学化。但是,人文社会知识缺乏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的证据和效验。为建立知识标准和信心,人们通过知识的专业化、科学化在知识内部建立起一套规则、程序和自我确认的标准以便说明自身的合理性,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它否定个人经验的重要性,用客观性的绝对来取代个人经验的绝对,由此形成的现代性崇拜非人化的客观性,是追求确定性知识的理想的“实现”,“其核心是寻求压倒一切的确定性和知识的统一”。
  追求绝对确定性知识的信念不但迫使人们用唯一认可的方式进行推理,造成对潜在创造能力的限制,还导致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及理解产生严重的偏差,使科学认识及其思想史成了排斥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纯粹“必然王国”的“科学史力学”。在这样的“科学史力学”中,科学家成了一部按照严格秩序运转的“思维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这样的科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只有铁的必然性,没有任何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和科学家的自由选择”。
  其实,知识是在认识主体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使得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认识主体——人的特征:知识具有生理局限性和心理局限性,跟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否定或者夸大认识主体对于知识的影响都是不妥当的。而且,认识对象、认识主体以及二者之间在认识过程中建立的关系,都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Uncenainty)是相对于确定性(Cenainty)而言的。人类已有的知识通常是从一定前提出发,通过相应的推理方式获得的。只要前提是真实可靠的,推理方式是有效的,所得到的知识就会被认为是确实可靠的、具有了确定性的。可见,确定性是与理性的逻辑推理密切相关的,相当于逻辑的必然性,是理性推理和理智作用结果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许多人认定并孜孜以求的知识标准和目标。所谓“不确定性”是指不具有逻辑论证的普遍必然性的或然性及绝对性。近代经验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都具有这种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确定性问题涉及对象确立的世界观信念问题,涉及主体在认识对象并获得其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力特点,这些也是构成知识不确定性的根源。
  支持科学定律的证据与科学定律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复杂性是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这种复杂性,所谓“科学定律是由证据确定性地推论出的”、“科学定律总能够确定性地预见未来”的说法是不合适的。因为描述证据的陈述是特称的,而描述定律的陈述是全称的,不能认为科学定律的确定性能够以逻辑的严格性从描述支持定律的证据陈述中获得。建立在经验和归纳基础上的科学知识,只能是实证的、或然性的,而不是逻辑必然的、确定性的。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 科学知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