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的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在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中,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信息量大,既要系统地普及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专业学习做铺垫,又要关注学科前沿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本文提出基于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的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改革,在完成教师授课期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专业引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兴趣;教师理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01-03
  一、引言
  《轨道交通系统引论》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概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面向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各专业学生开放,其中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为必修),其任务是概括性地介绍轨道交通系统基本知识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深入学习后续课程作铺垫,做到融会贯通,有的放矢。
  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教学的开展,以往的做法主要从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期望(即教师理想)出发,容易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忽略了激发学生兴趣对授课效果的巨大能动作用。国内高校在提升学生兴趣的教育改革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曾提出基于学生期望的思想政治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华南农业大学[2]曾开展了“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的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教材选择、多媒体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江苏理工学院[3]曾对概论课程提出了按照教学对象进行分级培养的专业概论教改模式,并根据分级对象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峡大学[4]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但总结起来,尚未见专门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兼顾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的改革尝试与探索工作。国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其教育改革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但对其教育的研究,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如注重科学素养的养成,重视探究性课程以及以整体的眼光审视学科教育,重视知识的整体学习等。
  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的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教学改革,在秉持教师课程认知与教学期望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乃至专业兴趣的激发。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考评方式创新,提高学生对“引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的现实性和可触摸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潜力。
  二、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
  面向构建、完善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将本课程与认识实习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充分结合、贯通。专业引论课程作为该学科的启蒙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以往的专业引论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区分学生对象和内容,仅仅是笼统地针对刚分配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设该课程,而不考虑大一阶段认知实习课程与本课程的联系,以及大二阶段和大三阶段对该课程的后续需求,因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教改对轨道交通系统引论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本课程与认识实习和后续专业课相结合,以整体的眼光审视学科教育,重视知识的整体学习,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感知,实现了融会贯通。
  同时,在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各部分概述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更关注专业前沿(这部分也更容易引起或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介绍与讲解行业新发展,融合授课教师项目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知识的时效性、应用性与前瞻性。
  (二)教学手段
  改变片面依赖书本教材及相应PPT的做法,注重新的教学手段的探索和运用,将设疑提问、课堂讨论、角色体验、观点辩论等元素纳入教学活动中,构建起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同时,争取以案例将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知识贯通(涉及车、机、工、电、辆)。涉及各模块的知识时,则邀请各专业课老师(本教改课题组成员已涵盖了后续三门专业主干课程)或校外企业现场资深人士前来授课,实现校企联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利用与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之间的校企合作资源,在校内教学团队主讲之外,邀请校外专家进入课堂进行专家授课(每期2人次、4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此外,依靠教学团队的力量构建课外自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同伴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尝试,让严肃、科学的理论通过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的形式展示、体现,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震撼、共鸣,进而由单纯的知识接受升华为兴趣与专业探索。
  (三)考评方式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考核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改革。为此,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反映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状况,基本的考核倾向是加重过程的考核,弱化结果的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等形式,能够加大辨析性、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效果,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的课程特点,本次教改在考评方式上采取了如下举措:调整了考评方式,在对学生意愿调研基础上,将以往“仅一次期末考试”的考评方式调整为“平时(30%)+期中(30%)+期末(40%)”的考评方式,分散了大二学生期末集中复习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分块巩固课程知识点。
  三、教学改革效果
  本次教改探索持续2个学年(2016/2017、2017/2018),取得了如下阶段性成果:
  1.基于本项目建设目标,结合近年来轨道交通領域发展的最近情况,完成了《轨道交通系统引论》新版电子教案。
  2.制作了《轨道交通系统引论》新版多媒课件。
  3.改革了授课模式,一方面,利用与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之间的校企合作资源,在本人主讲之外,邀请校外专家进入课堂进行专家授课(每期2人次、4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安排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课内上台介绍讨论,受到了听课学生的欢迎。
  4.调整了考评方式,在对学生意愿调研基础上,将以往“仅一次期末考试”的考评方式调整为“平时(30%)+期中(30%)+期末(40%)”的考评方式,分散了大二学生期末集中复习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分块巩固课程知识点。
  以上举措目前看来已开始收到综合成效,新学期《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选课人数在年级总人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增加了19人(选课人数达到119人,为交通运输大类课程中人数最多的课程)。
  四、结语
  本次教改基于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等环节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教改将课程内容与认知实习以及后续的专业课程关联起来,使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在整个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启蒙与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利用视频、网络等平台,以及校企合作的资源,利用新手段、新方式,让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升华为兴趣与专业探索;改变既有的考查考试为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等形式,激发并维护好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后续教改工作中,将继续完善“翻转课堂”、“微课”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的教学平台搭建工作,进一步丰富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建伟,韦统义.基于学生期望的“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陕西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09):101-107.
  [2]韦未,李燕,丛柿桐,陈方竹.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教改理论与实践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1-33.
  [3]李广军,张晶.基于分级法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2):92-94.
  [4]张露露,杨学林,倪世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67-68.

相关热词搜索:引论 教学改革 轨道交通 探索 兴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