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设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材料,语文教材设计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基于现代课程论下的动态教材观、整体教材观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语文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用于学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价值,立体融合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选文;价值;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04-02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就是教学材料,教材成为教学的唯一凭借。课程论视野下的整体教材观与动态教材观为编写教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从教材编写角度研究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整体教材观与动态教材观要求教师关注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
  (一)教材观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载体,要判断语文教材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的要求,课程论视野下的整体教材观要求把教材放到“课程—教材—教学”的整体关系中去审视。要求教师不能仅在教学阶段去理解教材,看教材是否适用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更要在课程阶段审视教材,看教材编写是否很好地贯彻了课程理念,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规律性的结合,是否能达到预期课程目标;也要对教材本身进行审视,看教材本身是否科学合理、自成体系,其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导学系统、练习系统、活动系统的结合是否有机联系以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态教材观则认为教材如果不进入教学,则只是以物化的静态文本方式存在,只有在教师的教学使用中,教材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才被呈现与激活。教材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基于文本的师生对话与其建构过程中。
  (二)教学价值
  1.确定选文的教学价值
  整体教材观反映到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明确每一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在语文课程中的位置,它们需要起到什么样的教学作用,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学到什么知识和受到什么样的人文熏陶。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的双元组合编排方式,这种方式将具有相关主题的课文编排在同一单元,并且每一单元学习一种相关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文分析的时候,不仅要对文本自身的价值进行研读,更要分析课文处在什么样的课程位置与单元位置,教材编写者把这篇课文放在这样一个位置,其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是什么,即进行教学价值分析。一篇文本选入教材成为课文,其教学价值便会相对固定,而教学价值不同于文本价值,因为文本价值非常多元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文本价值都适用于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在一个宏观的课程体系中对课文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与确定。
  2.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
  基于文本的师生对话与教材使用价值的建构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课文的教学价值不是教师机械般硬塞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构起来的。例如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希望学生能体会到课文言语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但情感的体会并不能只是教师口头传授,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表达中细细品味,跟文本发生对话,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情感,建构自己的情感认知结构。同时教师通过文本,也跟学生发生对话,积极引导学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脱离教材空谈教学。教材结构要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适应,所以设计教材要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对话与建构教材使用价值时应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基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安排好知识的渐进逻辑结构,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学习。
  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无疑也体现了这些特点,而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一)三维目标立体融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为语文课程目标具体呈现的语文教材也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要发挥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人文情感熏陶作用,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习得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不是以孤立割裂的状态作用于学生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以三维目标整体融合的状态作用于学生。以散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从散文的语言表达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思考了,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引导过程与方式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更要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阅读学习的方法,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文本中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应以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为基础。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基于语言文字感受的人文素养。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化的训练层面,要充分发挥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1.规范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培養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从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作大量的语言引导,学生听课时,听的是教师的教学流程引导,听的是教师的内容提问,但学生听的又不仅仅是教师的语言内容与形式,更深一层听的是教师通过语言内容与形式传达出来的语言组织方式与逻辑思维。学生在教学对话中可以感受到教师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容易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运用能力,受到语言所传达出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规范语言表达,在语言中渗透人文情怀。良好的语言魅力也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具有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深切的人文情怀的教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教学 启示 语文教材 设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