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教学优化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食品质量认证方面的人才需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食品类专业开设了《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具有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和应用型强的特点。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内容特点,针对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运用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质量认证;企业参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141-03
  我国政府鼓励食品企业建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食品企业建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食品企业获得质量认证,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满足食品企业对质量认证方面的人才需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食品类专业开设了《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通过学习《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学生得以掌握各类食品质量认证的要求以及在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方法,投身所在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工作中,并具备内审员能力,参与企业内审工作[1]。该课程具有内容抽象、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认证程序和要求,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深刻含义,并能够实际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特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知识内化、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并且,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食品安全动态,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根据当前食品企业质量认证和建立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需求,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优化了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最新的食品法律和规章。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法律的日趋完善,决定相应的标准和法规内容更新的步伐加快,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与时俱进。自2015年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其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更新。笔者将2015年版《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等法律规章,作为教学内容授课。
  2.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充实教学内容。《食品企业质量认证》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认证的含义、申请流程和程序,还要能够进行危害分析、编写HACCP计划表和具备一定的内审、编写相关体系文件的能力。为满足岗位能力需求,教师选取多本参考教材以充实和扩展教学内容,满足教学技能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参考教材是由黄彦芳、马长路主编的《安全食品标准与认证》,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引领的模式,使学生掌握各种认证的内涵、申请条件及程序。以及由马长路主编的《食品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详细介绍了HACCP计划实施和制订的方法、流程,详细解释了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文的含义。
  二、打破传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内容以标准条文、规章制度居多,晦涩难懂,因此要求教师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依据食品类专科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企业参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变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听课者变成了课堂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2]。
  1.企业参观访问。企业参观访问是在学期中带领学生到一些典型的食品企业去参观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直观的了解,轻松地掌握知识要点,开阔眼界。讲授GMP内容时,虽然已为学生播放过GMP保健食品厂的录像,但学生对于GMP认证的各种要求理解得还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已获得GMP认证的饮料厂。校企合作企业一般是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食品企业,而且与学校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实习以及将来就业也会选择校企合作企业。教师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经常与企业交流,熟悉企业环境。经过前期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沟通,由教师带领、工作人员陪同,参观GMP饮料生产车间。
  2.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在案例特定的情境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3]。教学中,各种认证的要求往往是枯燥的标准条文和法律规章,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难以理解其内涵,死记硬背达不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目的。在课堂中引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带学生走进特定事件现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使晦涩难懂的标准变得通俗易懂,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GMP章节要求学生能够利用GMP要求对某一食品企业的基础硬件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讲授完GMP理论之后,带领学生参观学院建设的烹饪实训室,并以烹饪实训室作为案例,以查找不符合GMP要求的现象为特定情境任务,将学生分为6人一組,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出实训室中设施、设备、原料、半成品、成品、人员操作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GMP要求的地方,并提出整改意见。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内部讨论形成意见,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运用身边真实的实训室作为案例,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应用平台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展示平台。
  ISO 9001质量认证体系和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条文内容既烦琐又抽象,一味地讲解理论,导致学习过程枯燥、被动。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运用,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教师收集大量、明白易懂的企业真实案例,每个小组分配10个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模拟审核与学生今后从事的内审工作很相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反复推敲标准条文的要求,查找企业存在的不符合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经过激烈的争论形成小组意见进行汇报,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这种案例分析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用热烈的课堂讨论代替了原先的死记硬背,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4]。

相关热词搜索:质量认证 课程教学 食品企业 探索 优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