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这一目标,经济学专业的许多核心课程的考核改革更是首当其冲。在阐述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总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有选择的保留硬性考核指标、采取合理的激励策略、制定适宜的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 课程 考核改革
  一、引言
  经济学专业的许多核心课程内容上偏理论性,故多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授课,该教学方法古已有之,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授业解惑”,当今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检验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是一条便捷途径。传统的课程考核是“一考定锤”,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好坏仅仅由一次期末考试决定,考得好便证明学得好。虽然我们不否认考试的好坏可以作为学习成效的参考,但是这种以考代学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多与现实联系密切,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才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学习成效,多数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都已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早已实行课程考核改革,而笔者讲授的课程均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过去两个学年的授课过程中均进行了课程考核改革。改革后,学生的总评成绩仍实行百分制,但不再是单一的期末成绩,而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共同组成,且各占50%。此举旨在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平时成绩。此部分满分为50分。改革后,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再是简单的考勤和课后作业,而是由五部分组成:课堂考勤(10分)、 话题讨论(25分)、课程论文(10分)、 在线学习(5分)。
  1.1课堂考勤。学期课堂考勤抽查,随机考勤,不固定课上考勤时间,亦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每旷课一次扣2分,旷课三次以上直接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1.2话题讨论。由任课老师选取话题,将班内的学生分组,每组同学课下自行收集话题相关资料,对给出的话题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需注明)进行分析形成小组讨论,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并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上交。此部分小组的最终得分即为每位小组成员的得分。具体实施方法:(1)资料(5分):学生自由分组,每小组推选出组长,进行讨论和收集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从资料的数量与质量方面评定,给出分数。组长收集本组的材料,并将本小组的材料汇总后做成电子版后上交。小组收集的图片3份以上,文字材料3份以上,能够体现所给出话题最新发展态势者为满分。(2)小组讨论报告(10分):在word文档(2000字)里注明所收集材料体现的知识点,此部分要求由所收集的资料支撑。(3)PPT报告(10分):通过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由本组成员制作PPT进行报告,其他小组组长和老师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最后的平均成绩即为本组的最终成绩。
  1.3课程论文。题目由任课老师拟定或学生自选,学生查阅文献材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论文。在课程结束前交给老师,由老师评阅,给出成绩。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1.4在线学习:论坛互动。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的视频学习和课程互动交流。学生在课程互动区,发起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学生发起讨论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分。每隔四周评一次,没有参加论坛互动的判零分,参加互动五次以上者为满分,互动不满五次者酌情扣分。
  2.期末成绩。期末成绩满分为50分,通过闭卷考试进行,实行考教分离,考试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参加学校期末统考,老师命题阅卷。命题中减少客观题的分值,加大主观题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的硬性指标依然存在。实施课程考核改革后,虽然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但一些考核的硬性指标依然存在。例如平时成绩中学生的出勤率为多数高校考核的硬性指标。这是因为,虽然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独立个体,但其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匹配的成熟度,再加上大学和中学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必然造成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逃课旷课,而到课率是保证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某些硬性考核指标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2.部分学生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程考核改革后,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强,与教师的互动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布置话题讨论作业后,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充分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回到课堂,通过以PPT的形式将小组观点展示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总有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话题讨论,抱着侥幸心理去“搭小组的便车”,而小组成员为同班同学,即便作为组长也很难对其起到监督作用,故造成部分学生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3.改革中的部分考核目标难以实现。对于占平时成绩中比例较高的课程论文,更是凸显了许多问题。多数高校将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这是因为大一和大二主要学习例如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上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而这两个学期多数大学生会面临考研还是工作的选择。选择考研则需要积极备战考试,而选择工作则需要时间增加个人的实践经历。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而部分学生便以此为借口,不认真完成课程论文,或从网络抄袭,或几篇论文拼凑,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能够过关。而对于经济学专业而言,所学知识多为书本的理论知识,而课程论文是考核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能力较为有效的途径,但是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课程作业,导致部分考核目标脱离初衷,难以实现。
  四、对策和建议
  1.有选择的保留硬性考核指标。除了到课率这一硬性考核指标以外,上交作业的情况等硬性指标也需保留。这些硬性考核指标旨在约束学生的个体行为,尤其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除了这些硬性考核指标以外,考核尽量以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例如课程论文,小组讨论或者小组辩论等,这些作业最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考核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
  2.采取合理的激励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对于前面提到的分组讨论,存在部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为解决该问题的出现,笔者的策略是:小组长、材料收集者、参与互动者、PPT讲解者等分别有额外的加分,且加分值较高。并且由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赋“个人贡献分”,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者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只想搭便车的學生便没有此部分分值。由于分项分值较高,这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
  3.制定适宜的约束机制以促使考核目标的实现。虽然面临考研和工作的抉择,但这都不是不努力学习的借口。在布置课程作业的同时,也对作业完成的质量加以限定。例如笔者对于所授课程的课程作业,若全篇抄袭,则判零分,且没有重写的可能。对于部分抄袭或者参考篇幅较大的,仅给予非常少的分值,且没有重新提交作业的机会。通过类似处理办法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其思考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课程 经济学 考核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