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从“教育”家长开始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一、案例呈现
  
  本学期,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早晨经常迟到,我找到这个孩子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在与孩
  子很难沟通的情况下,我给家长打了电话,说明孩子经常迟到,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希望家长能够让孩子早晨提前出来,不要迟到。家长一方面表示早晨堵车很厉害,另一方面也表示尽量克服困难。
  没想到的是,在和家长沟通后,这个孩子连续4天又迟到了。当学校值周广播总结上周的成绩时,因为这个孩子连续迟到,我们班被扣了4分,结果那一周的成绩我们班为不合格。听到这个成绩,学生们都非常生气,尤其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连续迟到造成的扣分,使学生们更加愤怒。广播刚刚结束,全班学生都纷纷指责这个学生,但是这个孩子不但不羞愧,反而笑嘻嘻地看着大家,好像在故意气大家。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教育孩子必须要从“教育”家长开始,也就是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于是,我和年级的其他老师进行了一番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家长对老师的提醒置若罔闻,我们就从另外的渠道想办法,借助学生的是非感和荣誉感来提醒和教育家长。
  于是,我找来班级的中队长,让她代表全班同学给这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把同学的意见反映出来,并对家长提出要求。当天晚上,中队长按照我的要求给那个孩子的家里打了电话。这样做的效果很快就显示出来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这个孩子一直没有迟到。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看来这个方法还是很有作用的。
  没想到,刚过了几天,这个孩子又开始迟到。这一次,我把孩子迟到的原因彻底调查了一下,发现问题还是在家长身上。原来,孩子的爸爸因为怕孩子早晨吃不饱,要求孩子把早饭吃完再走,而又不适当提前一点准备好早餐。也就是说,家长明明知道孩子会迟到,但是因为当时没吃完早饭,所以就把是否迟到放在了一边,无形之中无视学校的纪律,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孩子经常迟到,以及对遵守纪律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关键原因在于家长的认识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的问题一定会从家长的身上找到原因。孩子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有的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是屡次迟到、在和家长沟通之后还没有成效,就一定是家长的态度和认识上出现问题。由此让我感到,现在做班主任工作,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在关键问题上和家长达成一致,“教育”家长先行,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成效。
  现在的家长和以前的家长有很大的不同,总是认为孩子的身心愉快比纪律和规章制度更重要,自己孩子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学校和班级的一些纪律不屑一顾;对教师的提醒和教育行为几乎不怎么在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和家长积极进行沟通,让其理解并尊重学校所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现实中集体的舆论力量,来“教育”家长。从第二个方面来讲,这种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从真正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考虑,可能教师的工作会更好做一些。
  
  三、教育感悟
  
  回顾这个案例,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我感觉到现在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艰巨而复杂,与以前只要负责、有爱心相比,责任和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社会下的班主任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的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多重的标准下,班主任要寻找一条适合现代儿童的教育方法。其次,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的知识。在和上面的孩子谈话的时候,我不仅仅是在和一个孩子进行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的谈话,我同时还兼任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表达非常困难、对周围的一切都满不在乎的孩子。最后,要充分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家长的影响下,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不能充分接受,同时,这样的家长看似爱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进行了不恰当的教育,使孩子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原则。这种表面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害”。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家庭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 家长 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