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的语言智慧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82-01
  一名儿童骑在木马上,任凭母亲怎么劝说就是不下来。这时走过来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轻轻地在孩子耳边说了一句话,就把孩子从木马上拉了下来。这位专家说了什么呢?他轻轻地说:你要是再不下来,我打断你的腿。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不是专家说的,但事实上这就是专家的教育方法。和学生谈心交流沟通,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习惯于苦口婆心的教育,在心底里,我们会认为,我为你讲了这么多,你难道不该听一听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难道不该变一变吗?事实上,苦口最终落得的结果往往是“苦”,婆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烦”。从专家的一句话里,我们似乎应当悟到,教育学生在苦口婆心之外,教师还必须讲究语言的智慧。
  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教育学生的语言智慧关键在于把握住教育的时机。正在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忽然飞来一只蜜蜂,嗡嗡地乱飞,学生们的眼光都跟着蜜蜂转了起来。这时候,教师停了下来,说道: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事物上,那么即使是一只蜜蜂也会很吸引我们的。一句妙语,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巧妙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蜜蜂飞进教室,看起来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对于会教育的老师来说,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时机。这名老师是很善于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训斥学生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如果继续上课效果又不好。教师把握住这个时机,巧妙的一句话就很好地教育了学生。
  有个学生受伤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即将返校,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到学校里来,给学生每人发了巧克力,既是庆祝儿子出院,同时也感谢班级同学的友爱。教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简要介绍该同学父亲的想法之后,只问了同学们一句: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一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这节班会很好地教育了学生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同学。应当说,这位教师也是很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的。
  中国有句古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育如果能抓住有利的时机,那么往往三言两语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何抓住这些教育的时机来巧妙地对学生教育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心求通而未达的时候才去开导他,就是当学生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才去启发他。这里说的也正是教育时机的把握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般来说,教育的时机往往是学期开始或结束时、考试前后,但是教育的时机更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机会,不是能一一列举尽的。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三言两语即可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苦口婆心的教育往往不注重教育时机的把握,因此,即使是天天讲、月月讲,也很难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
  击中要害才是真正的教育
  有一天,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有、子路来见老师,当时这两个学生都在给掌权的季孙大夫服务。他们对老师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直言道:“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冉有狡辩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冉有又继续狡辩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这时,孔子正色说道:“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这个故事记录在《论语》里,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发现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句句不让,直击问题的实质要害,揭穿了冉有的花言巧语。妙语释疑,不仅仅要把握住时机,更重要的是妙语必须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直击问题的要害。这样,就要求教师能够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真正能够抓住要害,让学生心服口服。
  有两名学生在教室里因为一点点小事吵了起来,争执不下,找到老师评理讨个说法。我知道他们争执的就是一点小事,但是我知道争执的真正原因是两名同学都太爱在同学面前表现了,他们不是不懂得这样的争执不好,而是想通过争执在同学面前出个风头。于是,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们的真正的心理毛病,说得他们不得不接受,都表示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在现实的教育当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会对一些学生抱怨,认为他们怎么说都不听,他们无可救药了。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教师的教育并没有真正说到问题的要害,学生并没有引起震动,因此,说得再多,也很难有真正的效果。
  妙语应是巧妙而得体
  教育诚然可以直言,如开头的儿童教育专家所言,但并不等于教育就一定要直言得失利弊。我们在认清问题实质,抓住问题要害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通过巧妙而得体的妙语,让学生能够接受教育,能够乐于接受教育。
  不妨以巧妙的比喻来解说道理。上文讲到的孔子对冉有的教育,其中孔子就说了一些比喻。孔子说:“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孔子把季氏比作老虎,把冉有比作笼子,现在老虎逃出来了,不怪你笼子,那怪谁呢?这个比喻直观形象,而且把道理说得很浅显易懂。
  不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对某些问题想不透、想不通,往往是因为他们只从自己一 方去思考,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该如何去解决。这叫将心比心。
  不妨用现身说法。老教师人生阅历丰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教育学生,效果一定是很不错的。学生往往会因成绩不好看不到前途,往往会因为家庭困难而心灰意懒,往往会因为不公正的遭遇而愤世嫉俗。遇到这些情况,有时说教收效甚微,教师不妨讲一讲自己的人生历程,学生自然会从其中得到启示。这样讲来,也能够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巧妙的话语不一而足。当然,妙语还可以是“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的教育往往会有“沉默是金”的效果。
  教育学生的语言智慧还应有很多,归根究底,语言智慧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的根本在于教师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学生。一个教师只要带着一颗赤诚的热爱教育之心去探索就一定能掌握好教育语言的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智慧 语言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