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垦区)健康教育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ktj/xktj201401/xktj20140122-1-l.jpg
  摘 要:阐述了农村(垦区)健康教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垦区);健康教育;学困生
  我在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一种现象,学生刚上学的时候,期盼着每一节体育课,可随着身心发育却逐步厌倦、逃避,步入中学的他们,甚至“逃离课堂”。我们农场、农村的学生体能普遍下降,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情况全国也大都存在,我们黑龙江垦区的情况近几年更是不容乐观,因此我结合我们垦区学校情况对我校进行了《初中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的跟踪研究,调查结果令我们体育教师尴尬。
  一、问题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如肥胖、瘦弱、疾病、残疾以及心理问题)
  黑龙江垦区近几年职工的收入普遍增加,加之种植业是季节性很强的劳动,造成孩子的“自我管理”,肥胖型和豆芽型孩子增多,体能下降,这一类学生厌学体育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心理越来越重,不愿意参与不擅长或使自己难堪的体育运动。学生对自我丧失信心,在这样的课堂上一点点扼杀了他们力求上进的勇气。
  2.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匮乏
  导致很多学生的运动适得其反,身体素质非但没有提高,运动损伤却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终身的伤残。如此运动学生也就对体育失去了兴趣,“沦落”成名副其实的体育学困生。
  3.学生被训练难度、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击垮
  体育教师如没有灵活地掌控课堂,清醒地认识症结所在,仍一味使用简单、机械、粗暴的方法教学,缺乏及时、必要的赏识沟通,学生被强度、负荷“折磨”得产生消极情感和敌对情绪,以至于反感教师和厌恶体育学习。
  4.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忘却了全员参与原则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备足学生,没能准确获取学生的信息,疏忽了学生的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心理因素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导致素质高的学生吃不饱,相对薄弱的学生却吃不消,导致最终的两极分化。
  5.体育教师面对学困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帮促
  教师的“简单”忘却了“亲其师,信其道”,致使学困生对体育教师缺乏起码的信任,学生消极情绪严重,致使学生故意完不成训练内容甚至出现了逃课的抵制做法。
  以上问题在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中绝非个案,而是经常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学生呢?又采取什么策略来帮促这些“问题”学生呢?
  二、问题对策
  1.尊重差异,面向全体
  根据研究,人类学习技术、技能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个体的素质必然不同,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按照规定的模板统一、定向发展。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安排不同形式、强度的练习,对班级中间身体素质一般的孩子,我上课时尽可能多地指导他们,使他们能比较顺利地达标和完成训练;对“尖子”生,我则激励他们尝试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并有意识地加大他们的训练强度;对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多观察、多体会技术动作规范的同学,并让他们参与小组活动。这样既使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加强协助与合作,又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参与到集体的训练当中,使这些学生不同程度地都能在我的体育课堂上参加运动,参与练习,人人都有了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2.平等、公正、和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师生关系确定的。”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润滑剂。所以,教师要平等、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融入学生,角色互换,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爱”你,学生就会“爱”上你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每堂课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学生以“自由”,让其担当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肯定显而易见。体育教师要多用肯定的手势、温柔的眼神和轻轻的抚摸(颈椎到腰椎),这些都是一种无言的信赖、赞许和沟通。课堂教学师生的配合自然会达到一种默契,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习训练”转向“我要学习训练”的和谐课堂氛围。您说还会有学困生逃课吗??
  3.重拾自尊,重铸自信
  马克思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学生拥有了自信,加之相应的努力便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否努力,关键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而能否拥有自信,则需要教师的帮助。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稍遇困难或遭受挫折,更容易丢失自信和自尊。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失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拾学生自尊,重铸自信。承认、信赖、赞许就是一种力量,所谓学困生就会以此步出“学困”的重围。
  4.兴趣课堂,巩固提高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机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辟体育运动的第二战场“兴趣课堂”,以长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跳绳计时赛、花样跳绳计时赛、足球赛、颠球计时赛,要有三对三半场篮球、中长跑、双杠上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等等,既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参与比赛,总之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锻炼机会和参与机会。这样,不仅使课堂的学习和练习得以延伸,又使学生的技术得到了实践,不仅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巩固,又使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不仅让孩子更多地体味了成功的愉悦,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这样全员参与运动的话我们垦区的整体素质、我们黑龙江的整体素质、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还用担忧吗?
  5.客观准确、公正评价
  学生评价,即依照一定课程目标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包括对学生智能、态度、个性、能力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的评价。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域,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的乐趣莫过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和体验成功的愉悦。身为师者应积极倡导赏识教育,把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恰当、适时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明确自己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孩子插上翅膀,也可以让一个孩子坠入地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简单而真诚的评价,以简短鼓励性言语、赞许的目光、肯定的手势和肢体语言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在体育训练中体验到成功,他们就会对体育锻炼产生强烈的兴趣,燃起更强的求知欲望,不再把训练看作简单、枯燥、机械的重复,学困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也因此完全消除了体育学困生的存在。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四农场学校)
  编辑 马燕萍

相关热词搜索:垦区 成因 健康教育 对策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