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含量是成正比的,随着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作为师范类专业标志性课程的教育学原理对师范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这门课程的教学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试图从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式的改革、教材构成机制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变革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师范类高校教育原理类课程教学效率较低的状况进行改革。
  关键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师以识为基,博识,则可有教育力。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科学文化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在教与学的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将其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即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决,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测验等等。因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二、教育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论》作者李秉德的理论认为,教学七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师、课程、教学方法、学生、反馈和环境七要素,从七要素出发分析教育学教学模式相关结构要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属于教育哲学领域范畴,它源于对教学现实的思考,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学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不甚了解,有的也仅仅停留在传授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教学基本技能上,没有认真思考过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精神作为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文科类教学长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信息,重点考虑学生能否消化和理解所讲知识点,但信息传递单向性,偏重死记硬背,实际操作机会少。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记忆能力、演算能力均较强,而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性研究。
  (三)教材资源的问题
  通过访谈发现,课程资源过于注重教材,而且内容偏旧。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大概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完全按照某一本教材进行授课。通过调查发现,关于教育学原理相关教材的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通过实际的研究发现,相同主题类的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其编写体系、框架、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单一的去讲某本教材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缺乏,造成整个教育学知识的不完整性,这样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好其他的教育学类相关课程形成障碍。第二,对多种教材进行整合。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发现了单一使用某一教材的弊端,于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对本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由于教师知识水平、能力、经验的不足,往往导致编制所谓的“新教材”,只是简单的知识的整合,没有或者缺少内部的逻辑和内容的完整性,部分章节甚至出现内容的重复、矛盾。
  (四)评价方式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评价手段单一,过于注重笔试。大部分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师范专业对教育学原理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笔试来实现的,其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填空、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考前都有相关“划范围”,这种所谓的“复习方式”,其实就是相当于把考试内容基本都告诉了学生,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变成了一种死记硬背的模式,难以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通过对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认为此课程毫无兴趣可言,也没有学到太多知识,虽然教师讲了很多但是最终自己记住或者理解的很少。教育学原理课程,既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学科,学习的目的更是在于对于教育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此类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改革。
  三、问题解决建议
  (一)更新教育觀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行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单纯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是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师、课程、教学方法、学生、反馈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教师要坚持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念,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树立改革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虚心向同行学习,学习同行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对待学生,绝不能以权威自居,应该转变角色,增强对话、沟通思想,要能够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想等。
  (二)改变教育方式
  调差发现,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和实际的联系,鉴于本学科固有的矛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以下方式改革这一问题。
  1.增加案例教学
  可以适当增加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讲解,虽然不能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课堂去观察、体验、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2.将教学和实训课结合起来
  许多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为了学生实习才进行实训教学,而有些学校还没有开设实训课。这种课程的安排看似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其实已经远远的将理论和实践分离开了。所以可以适当地将理论授课和实训课程结合起来,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进行实训课的穿插。
  3.增设实训基地
  有许多师范类高校强调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是因为没有可以进行实践的地方,不能随意去打扰中小学的课堂。当然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面对这样一个矛盾问题。我们可以和中小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其实如果保证好纪律的监督,高校师范生去中小学听课不但不会打扰到实际的课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课堂的高效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基础教育课堂学生认真听课、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师认真备课。

相关热词搜索:必要性 浅析 教育学 教学模式 原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