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学生学习好语文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预习的主要目的是:首先,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其次,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再次,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题,进而带着问题听课,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呢?
  1.运用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兴趣:(1)布置课前准备。在中、高年级段,可以通过布置课前准备的方法来进行,可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自主探究,不过高要求学生。如:今天所学的内容是什么?通过探究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么?等等。
  (2)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针对预习情况一定要及时检查,特别是对中下层的学生,要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让他们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通过训练,许多学生对预习有了很大的兴趣之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学习过程中何等重要。阅读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这一素质的获得不应仅仅依赖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数学学科同样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有利时机,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好习惯。如,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探索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新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特别是概念、性质、定理等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再进行相应的练习,以便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当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将阅读、思考和练习有机结合。比如,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不易看懂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据说,美国一个图书馆门口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我觉得很有道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因为毕竟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问题,课堂上不提或尽量少提那些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克服那种上课满堂问的状况,整节课就围绕那么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形成学生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猜想、联想、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散思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做练习,想问题,做判断时,要有根据。
  第三,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三五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说想法”的要求再回答,但不要求学生对答如流。教学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就会思考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
  第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
  为了满足学生想“说”的要求,及时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尝试独立思考的乐趣。但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有的学生一味地举手,嘴不时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站起来,或者干脆跑到老师面前;有的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好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对于学习个体而言,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人与人之间能够交流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别人的经过思考后的发言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或可以让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倾听则是调控、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在学生互相倾听、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学会观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学会观察,同时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发明家贝尔说:“任何真正的教育的首要因素便是观察,观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学习 语文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