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协作学习、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都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呈现出来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包容力和弹性,规划好每个环节。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95-03
  Abstract: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e network cours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the learning situation, collaboration learning and the attention to learn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pect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pacity and flexibility in teaching design, and plan very aspe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the course.
  Keywords: Constructivism;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1]2011年又实施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同时借鉴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实现二者的全方位整合,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而要开发出这样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网络课程,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赘述。当今,随着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使建构主义理论不再囚于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而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设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同样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十分重要
  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这样的环境包括网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学习情境创设越丰富,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就越多,学习成效越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大。
  (二)协作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具有促进意义
  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协作学习的过程,协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不同观点的交流、意义的最终建构,都不能离开协作。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人际交流的软件工具阐释自己的看法,分享他人的经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
  (三)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注重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习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特点
  网络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网络环境,使教师讲授更为生动,学习的内容更为形象,师生双向交流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相对传统课程来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一)自主性
  把“自主性”作为网络课程的第一大特征,目的在于凸显学习个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按固定线性呈现内容的方式,构建了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资源,并且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必受传统教育学生在教室学习的机械惯例。学习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阅读文字资料、观看影视录像、在线留言等,并辅之以专家讲座、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这既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交互性
  网络课程具有良好的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一改以往书籍、黑板、电视广播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网络课程本身的互动交流模块接收学生传来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采取发送邮件或与教师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授课、作業和讨论等信息,也可以把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板等模块讨论问题,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政治 教育学 教学设计 视角 原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