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促进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大计。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可以为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增涨也有促进作用。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对内蒙古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改革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对策和途径,使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可以越来越好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
  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我国向前发展的百年大计。面对风云变化,竞争激烈的世界局势。1978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历史上两次前所未有的盛会。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明确地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具有深远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民族地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1992年,国务院批准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我国民族教育工作90年代的改革发展目标。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专业结构。2002年以来,为了加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中央财政也大力撥款,为民族地区高校提供经费支持。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中为了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建设,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地方高校,推进高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加强本地区特色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建设,提升民族地区高校质量。大力支持高校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工作,注重高学历科技型人才的培养。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的高等教育恢复建设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今的高等教育跨越提高阶段。
  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自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71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落后到现在的全面发展,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人的辛勤成果和无私付出。198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颁发《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批转了教育局《关于恢复和发展民族教育的几点意见的报告》,该报告对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民族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1999年3月自治区制订了《关于全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类高校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新形势下内蒙古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为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发展规划。
  由此可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自改革开发以来,院校数量、综合类大学、在校人数、教师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办学规模、学科种类在日益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53所大学,其中一本、二本、三本等本科17所,专科学校36所。全区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3.66%,增涨了7.72个百分点,受教育人数逐步提升。新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和硕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各1所。本科专业门类丰富,涵盖面广。本科院校全面开展学分制改革,实施“高校质量工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个;建成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0个,建设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8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依托高校建设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80%,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并荣获大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在高科技领域和蒙古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区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62.78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投入148.27亿元,占全区教育总投入的19%。
  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全国其他发达省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一个民族的发展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展望未来。要高瞻远瞩,站在全国,甚至世界的高度来审视自己。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中的问题,站在振兴民族和发展内蒙古地区经济的整体上来制定战略政策。
  (一)内蒙古本地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全国其他地区毕业生相比不占优势
  由于我国为了促进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制定了许多吸引外省毕业生前来就业的优惠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内蒙古自治区输送了大量人才,但由于本地区毕业生在竞争上本身就处于劣势,以此以来,更加大了本地区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使本地区毕业生不得不面临工作机会缺少的窘境。
  (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中职业、成人教育发展不够完善
  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校偏少。这种偏差极不利于农牧民素质的提高,应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使有需要的农牧民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脱贫致富。加强职业型高校和成人教育建设,对当地农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应根据本地区所需技术人才数量,加大力度建设职业、成人教育。
  (三)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留存能力、培育能力、吸聚能力不足
  一些高校师资队伍出现断层现象,梯队建设亟待加强。高学历教师数量偏少,缺乏在学术领域和学科技术领域带头的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对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缺乏具体计划。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缺乏系统性,教学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非重点高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育资源分配等条件的影响,使得人才大量流失。一些骨干教师也向福利待遇更优厚的地方转移。这一系列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内蒙古地区高校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