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全球化是自变量,国际化是因变量,自变量是因变量的发端和起因,全球化作为当下时代的基本特征,引发国际化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视角的发展。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及其选择,以及该战略下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思路、脉络和成功经验,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给出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国际化战略;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11-0069-09
  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涵盖了政治、文化、科技、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宽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与制约,继而在跨国家、跨民族、跨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思想、制度和方法上达成某种趋同。作为一个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城市国家的岛国新加坡,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更是世界三大文明(中华文明、穆斯林文明、印度文明)的交汇地,强调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和谐共处;其一贯秉承的国际化,是强调与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及机构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注重交流、理解与合作,以期达到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和共同发展。笔者选取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作为研究个案,在实地走访考察新加坡教育部、其它各部委及下属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HDB、陆路交通局LTA、市区重建局URA、公务员局下属公共服务学院CSC、精进技能发展局SSG等)、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裕朗化工岛)、淡马锡集团、大中学校(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SIMA、南侨中学等)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从新加坡全球化发展战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中达成的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跨不同文明体系的交流中拓展研究视野,探讨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益的建设性启示。
  一、新加坡全球化城市的战略选择和发展历程
  优质的全球化城市环境是对未来发展“成本—收益”的最优投资。从经济学的角度考量,全球化城市特质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有全球影响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重要经济领域成为区域或者全球中心,形成总部经济;其次,具备国际交通的联通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流动;再次,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打造适合国际人士安居乐业的宜居环境;最后,具有高品质的服务业、高新科技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等留住人才的软实力。今天,新加坡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基本理念指引下正逐步实现从“花园城市”迈入“花园中的城市”的愿景。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新加坡的全球化城市国家发展历程: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具特色的,因此极具启示意义。
  作为岛国的新加坡,没有任何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可言,2018年其国土面积722.5平方公里,人口583万;周边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而新加坡没有油气,没有引以为豪的自然风光,连淡水资源都严重缺乏。就地缘优势而言,近一千公里长的马六甲海峡,大部分为印尼和马来西亚所有,新加坡仅仅占据南部出口的重要位置。缺乏天然吸引力的新加坡唯有靠后天的努力,惟有与国际经济融合,通过全球化获取能量,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寻求发展空间。通过科学的城市管理,新加坡“无中生有”,“将世界引入新加坡,让新加坡走进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水、吸才、吸金,向全球索取资源,吸引全球人才并为全球市场服务,成为全球最具国际化特色的国家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10月27日发布的《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全球137个经济体做出指数排名,新加坡位列世界第三位。10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房价,改变城市世界》,新加坡同样位列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的三甲。当前,新加坡的国际贸易总额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倍,该比率独占世界鳌头。“新加坡是城市发展的一块试验田”,建国五十多年实现了从起步阶段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如今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国际企都和中心城市国家,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理念吸引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并为国民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诚如李光耀所说:“我们从考察别的城市的实践中了解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我们也从考察别的城市的实践中了解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于是,你会想到其他千百座城市不曾尝试过的新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新加坡的全球化公共政策决策
  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小国,以及拥有较高教育水平、国际视野和民主意识的富裕国民的城市化国家,新加坡实行高度集中决策的一级政府架构模式,政府一贯以严谨、审慎的原则制定政策。笔者更倾向于认同其国家治理的现代公司化模式:首先,政策决策的特点是强调决策的前瞻性、长效性和理性化,淡化政治色彩,决策中避免种族多元化造成的意识形态制约,短期甚至可以逆民意进行决策;决策清晰、过程和结果透明,决策过程程序化,政策预期性强;决策过程采用理性方法评估备选方案,实用主义成为决定性因素。其次,在充分考虑本土因素的前提下,新加坡政府进行综合研判、将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纳入其政策制定之中。再次,在全球化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法定机构、政联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等通过聘请外部/外国顾问和专家、建立审查委员会进行公众咨询,甚至采用SWOT(Strengths & Weakness;Opportunities & Threats)分析准确评估外部机遇、威胁及新加坡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在政策执行中采取的“轻推(Nudge)”模式等等,都是其現代治理的有效方法和特色手段。
  (二)新加坡发展全球化城市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年至1980年,新加坡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和跨洋航运枢纽,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基地。新加坡政府成立专门的法定机构“经济发展局”,通过建立自贸区和出口加工区吸引制造业投资、扩展国际贸易。新加坡的缔造者之一、时任外交部长拉惹勒南于1972年发表了题为“新加坡:全球化城市”的演讲:“Singapore: Global City”,预言新加坡将发展成为一个环球都市。其时,“全球化”这个字眼尚未被广泛使用。这一发展概念和战略,使新加坡超越了地小人寡、没有腹地和庞大国内市场的先天局限。他是‘全球化城市’这个名词的始创者,坚信新加坡的角色应该超出其地理面积,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位。用他的话说,新加坡这个狮子城,必须是个“狮子领导狮子的国家”,只有这样一个新加坡,才能在充满险恶的世界中求存。

相关热词搜索:新加坡 高等教育 全球化 国际化 策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