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对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 高等教育领域成为智能技术的关键诞生区和实践区之一,一方面智能化为高等教育带来了良性循环、快速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也打破现有教学模式、治理模式等而对高等教育体制提出挑战。高等教育体系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做出应对和转型。
  关键词 智能化;高等教育;机遇;挑战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等教育领域成为智能技术的关键诞生区和实践区之一,一方面,智能化为高等教育带来海量信息与科技新体验的机遇,其中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分享技术有助于突破现有高等教育模式和资源空间配置,对教育均衡发展和汲取国内外优秀经验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自身也需要调整现有体制、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做足准备应对挑战和转型。
  1 “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根据金慧等(2018)对《地平线报告》的梳理,智能化在教育领域的进展体现在教与学策略转变、基础建设支持和技术应用辅助三方面。其中主要技术突破集中在:提升分析能力的学习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情感计算等;增加真实体验的创客空间、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自然用户界面等技术;全面整合各种技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混合现实学习系统。这些技术将成为未来教育创新的关键,并倒逼教育体系自身发生变革[1]。
  2 智能化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针对智能化,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主要区别是学习更具自主性、更偏重素质教育、更需要把握劳动力市场需求。智能化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海量信息和便利化的学习模式,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转型和服务市场需求带来新的机遇,包括:
  2.1 促进均衡,教学内容更丰富
  从智能化角度,近四年的重要技术进展,侧重于直接围绕教与学策略的技术[1]。教学成果直接得益于这些技术发展,横向看,从为本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案例和实践知识。纵向看,提供跨领域、跨学科、跨院校合作与知识分享的平台,有助于突破现有教育资源分布的限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教学时间更便利灵活
  依托移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实现随时学习,并接受随时指导。
  2.3 教学个性化更强
  依据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潜在能力的分析,为不同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促进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大数据挖掘企业需求,定制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计划。
  2.4 教育与市场互动性更强
  由于使能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突破,学生得到更多实践金和模拟实践机会,增加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性及经验,有助于减少高等教育培养与劳动力市场最终需求的错配。特别是偏重实验、实践等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受益较为明显,例如企业管理类、机械制造类。
  3 智能化对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挑战
  智能化对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影响上。
  3.1 学生、教师和高校的信息处理能力
  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海量信息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面临着如何高效、有效、精准的筛选知识、接受知识和传播知识的问题。
  3.2 师生关系转变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学习技术等技术的影响下,教师权威性受到挑战,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引导学生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对非理工科类学生是更严峻的挑战。此外,现有教师结构也面临调整,主要是基础课程类师资可能被机器人替代,而情感、心理、审美交流师资需求增加[2]。
  3.3 学校治理模式转变
  首先,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等技术逐步成熟,高校需要进一步整合在线教育资源和学生在线需求。其次,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个体信息大量曝光并被解码分析。随着新兴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对产权和信息的保护关系到技术安全和个体安全。再次,学校基础设施和多媒体面临传统设施淘汰和新系统重构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深度利用,反而可能降低教学培养目标。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的大量引入,可能导致某些怠惰性教学行为发生。最后,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基本利益的损害问题。
  3.4 由信息技术造成垄断而带来更深层次的不均衡
  通过技术门槛,可能造成上游智能技术行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或部分高校、专业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如果短期应用性和溢出效应发挥不明显,学科间发展也可能因此而更加不均衡。
  4 高等教育体系的应对策略
  4.1 长期策略
  一是教育制度顶层设计。以大数据为主的智能技术发展为政策制定带来了从基层到顶层的适时反馈,有利于促成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以应对隐私、产权、治理模式等挑战。二是重构教学关系。智能化时代,在“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模式下,教育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定问题的决策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3]。而在这种模式影响下,高校教师更多的担负起指导式、教练式教学工作。此外,为增强师生互动,需要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和智能化对科研能力的服务和提升作用。
  4.2 短期策略
  一是教育資源管理与共享。为应对资源的垄断性和不均衡等挑战,促进建立高校联盟、院系联盟,例如通过学分互认等措施促进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实验室的开放性等。二是针对教学碎片化、随时性、灵活性等特征,促进推动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例如推行微证书课程。
  5 结束语
  智能化代表应用先进智能技术和设施的趋势,而“智能+”则代表应用智能、实现智能化的能力。对于高等教育,更能通过“智能+”形成不断升级、通过培育人才再反哺高等教育升级的良性循环。短期转变教学模式,中长期转变教育制度和固有师生关系,勇于引入智能、推动智能化,是“智能+”高等教育的根本导向。
  参考文献
  [1] 金慧,邵钰,胡盈滢. 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8,248(5):3-14.
  [2] 刘文.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之变与不变[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87(3):1-5.
  [3] 李德毅,马楠. 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8-12.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智能化 机遇 挑战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